玉融之子清代福清名人毛鸣岐

毛鸣岐,中国清朝时期的一位重要诗人,福清毛氏家族的杰出代表。

清人郑方坤《全闽诗话》,今人袁行云《清人诗集叙录》(年文化艺术出版社)、邓清泉《清代诗人大辞典》、王郭培《历代名人咏黄山》(西泠印社)和黄山区旅游委编著的《黄山名人诗文之四:明代》等书,又都著录了毛鸣岐生平事迹与代表作品。此外,毛鸣岐其人其事,在清代以后编修的《福清县志》“选举志”“武科志”“人物志”中均有记述,清代乾隆《福州府志》卷四十三“选举志”中也有记载。

据福清《毛氏族谱》记载,毛鸣岐系文林郎毛一森次子,福清毛氏十五世孙。毛鸣岐族谱名日煊,官名献球,又名鸣岐,字予仪,号文山,别号寥罨。清朝顺治十一年()33岁时,考中熊臣忠解元榜举人,任四川省顺庆府营山县大尹,民呼“二青天”。康熙七年(),提任营山知县。晚年主持福建省首屈一指的鳌峰书院以终。

毛鸣岐任职营山知县期间,曾重视并主持修城。据清代同治九年版《营山县志》记载:明末清初,战事频繁,营山城垣被毁,乃以灵鹫寨为治地,康熙六年()才迁回县城。康熙七年(),新任知县毛鸣岐锐志修城,虽然岁歉不果,当年仍建成城楼4座。

在营山,毛鸣岐极其重视教育,他与该县的前任、继任者持续多年,大力兴办与增修书院。据《营山县志》记载:明万历元年(),在(营山)知县王廷稷主持下,于西林寺毁佛建西林书院。到了清代,又先后于城南翠屏山麓建翠屏书院、城西怀德溪建近仙书院。岁久,三院皆废。清雍正七年(),知县李文烜主持将城西太白山奎楼前的训导署改建为朗池书院。县学定额廪膳生员20名,增广生员20名。光绪年间(~),于城北的北观建云龙书院。缘此,史上的蜀中营山,成为了一个文风丕振、文运亨达之地。有清一代,营山考取进士26名,在四川全省多个县中居第五位,被誉为“科第仕宦,甲于蜀都”。

据福清县文联原主席毛祚华回忆,福清《毛氏族谱》旧谱有载,毛鸣岐曾于仕宦之余,为福清毛氏修过谱,并作有谱序。民国三十六年(),福清毛氏二十五世孙毛厚意曾主修福清毛氏江北可愚公派系宗谱和世系图,并续定三十四世至四十九世名字、行第辈份,共十六代。而在其之前,毛鸣岐曾在清顺治庚子年(),纂修并续定了十八至三十三世名字、行第辈份,共十六代。

毛鸣岐诗学老杜。《清代诗文集编目》谓,毛鸣岐之著述,辑为《菜根堂全集二十八卷附续集》,旧日曾有康熙刻本。

列入国家“十一五”出版计划,上海古籍出版社的《清代诗文集汇编》介绍毛鸣岐时,称其“诗作多流连风景,咏怀古迹,赠答友朋,大都着墨简淡,意境清远,饶有韵致,尤以七言绝句最富此特色。大部分诗是描写山水风光和抒发个人情怀的,偏于对艺术技巧和意境的追求,是他的创作理论的具体体现”。

在《清代诗人大辞典》中,毛鸣岐列位,有一首七绝《仙源道上望黄山》,被《历代名人咏黄山》和《黄山名人诗文之四:明代》收入。全诗如下:

六六峰头一望奇,

群峰面面向城披。

舆图曾志新安旧,

不到仙源总不知。

诗中的仙源,是黄山北麓的一个古镇,旧之太平县治。《太平县志》谓:麻川水……为邑东条水,以其源出黄山,古称仙源。而仙源于中国文化中,又有道教所称神仙居住之地、晋人陶渊明所称桃花源、以及风景胜地或安谧僻境等多重含义。

毛鸣岐的诗词风韵,在其《仙源道中》诗中又可窥见一斑。诗曰:

中分闽越池,一经出危关。

云没天低树,蹊悬竹压山。

客心愁岁月,秋气老人颜。

曲折峰回路,遥听涧水潺。

仙源古道,是徽州古道中属于徽青古道的一段。诗人经过古道时,看到“云没天低树,蹊悬竹压山”,不由触景生情,陡生惆怅,但其诗马上峰回路转,又让人们看到了希望,期待“遥听涧水潺”,能有一个好的心情。

读毛鸣岐这首好诗,你是否感受到了其与有“诗魔”之誉的唐代著名诗人刘禹锡“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似有异曲同工之妙处?

福清千年古邑,历史悠远,名胜众多。据考证,南宋林亦之著有《玉融志》,系福清最早之志书,惜岁久无传。明朝嘉靖十三年(年),福清知县朱冕礼请莆邑举人林有年(号寒谷)寓居城区圣迹寺,潜心纂修《福清县志》,凡10卷,今查无存本。万历年间,福清叶向高纂有《玉融城池志》《人物志》《武功志》《闺贞志》并作《玉融名胜志序》。至清康熙年间,毛鸣岐在林有年、叶向高二人的基础上,撰写《重修玉融名胜志序》,编入了上海古籍出版社的《清代诗文集汇编》,成为进一步研究福清历史名胜的一个重要文献。

文/图:毛立平,福清市社科联兼职副秘书长。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xilinzx.com/xlly/77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