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研讨福州举行林之奇与水西林文化研

                    

今天,林之奇与水西林文化研讨会在福州举行。

林之奇(),字少颖,号拙斋,世称三山先生,侯官(今福州)人,传载《宋史》卷。林之奇是南宋福建名儒,著名理学家,以研究书经学知名于当世。他曾从浙东名儒“大东莱”吕本中学。吕教之以广大为心,以践履为实。在吕氏门下称为高徒。其时,与林氏同时从学的还有福州李楠、李樗兄弟,与林之奇为表兄弟,均为当时的著名学者。黄榦曾评价说:“吾乡之士,以文辞行义为学者宗师,若李若林,其杰然者也”。后吕本中之侄“小东莱”吕祖谦入闽师从林之奇,就在他创建的拙斋书院从学。据《宋元学案·紫微学案》记载,当时林之奇门下弟子达“数百人”。后来成为朱熹最有成就的门人黄榦最早所受的理学启蒙教育也来自林之奇,而吕祖谦后来则与朱熹、张栻并称为“东南三贤”。由此可知,林之奇在福建早期理学传播史上,有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林之奇是绍兴二十一年(年)进士,由汀州尉荐除秘书省正字,迁校书郎。时朝廷欲兼用王安石新经之说,林之奇指斥此书是“邪说诐行淫辞之不可训者”。(《宋元学案·紫微学案》认为宋金之势,“欲图中原,必自巴、蜀。若浮江绝淮,下梁、宋以图中原,必不能也”。与金人言和的先决条件是不惧怕战争,而决胜的必备条件又在于人才。在学术上,他认为,一部《论语》,“圣人之心体在是,须是不释手看,始得”。在是非利害面前,学者须站稳脚跟,“到得临利害处,放倒做,是他原不曾有立。若实有所立,如何放得倒”?(同上)

  绍兴二十三年(年),年方24岁的朱熹在初入仕途,赴同安主簿任经由福州时,曾拜访过他。在所接触过的研究《书经》的学者中,他认为:“惟三山林少颖向某说得最好。”从这位前辈学者身上,朱熹受到很多教益和启迪。后来朱熹委托蔡沈编《书集传》,林之奇的《尚书全解》,也是其开列的重要参考书之一。

  林之奇的拙斋书院旧址在福州何处?据清人林枫《榕城考古略》卷中所考,南宋时,在三山驿内有林拙斋祠,祀林之奇,以吕祖谦配。此地即原为林氏讲学的书院旧址,黄朴扁其堂曰“拙斋”,莆田陈宓署其门曰“拙斋先生书院”。据今林氏后裔说其故居原在福州甘液坊(今后街之宫巷西),今福州南屿镇水西林则有其家祠。

  林之奇的著作,有《周礼讲义》、《论语注》、《孟子讲义》、《扬子讲义》;今存《尚书全解》四十卷,《拙斋集》二十卷,有《四库全书》本。另有《观澜集注》三十卷,见《四库未收书目提要》著录。

狮岩林公祠坐落于闽侯南屿镇水西林狮岩公弄。于南宋庆元3年(年)由八世祖林士衡始建,祠堂所在地太平山即使亭山,祠堂占地平米,坐西北面东南,建筑面积平米。祠厅神主神龛上方悬:追远堂。四周风火墙及檐角,脊下浮雕均为宋代原物,正门匾额青石刻:狮岩林公祠。解放后被占用,年在南旗村委支持收回,在林在平,林振华,林祥金,林文海等人组成重建小组在水西林氏宗祠理事会领导下开展修复工作,并连续出版10本水西林氏人文资料汇集。

林之奇死后,朱熹为其建墓立匾,刻“三山林氏先茔“,一生学生无数,桃李满天下。林之奇侄孙林学蒙林学履出自朱熹门下,后设馆永泰龙门庵,广授学生,朱熹亲题:学萃一门之匾。林学蒙还被朱熹高足黄斡收为乘龙快婿。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xilinzx.com/xlfz/10203.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