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读.乐读.悦读
Readingtime
享受阅读,享受生活
一年半援沐生活很快过去,临近回家,落个阅读群周小结的美差,心中颇有感慨。
一年多来,两地的文化差异是影响教学的因素之一。记得年的“五一”节,由于疫情,学生只能窝在家里不能外出。可当我做调查问卷“五一长假学生在家里都干了些啥?”时,选择阅读必读书目或课外书的居然寥寥无几。(尽管语文老师、英语老师一直都在强调“得阅读者得天下”。)当时我就想,要面对班里那么多不爱阅读的学生,这对我今后一年半的支教是个大考验。
偶然的机会我被拉进实中年轻教师阅读空间群,我亲眼目睹了一群年轻老师积极学习的模样。随着进群队伍的不断壮大,我看见了沐川实验中学“书香校园”的未来蓝图。比起空洞而无聊的讲座,我更喜欢脚踏实地做有些和书香校园有关的看得见摸得着的举措。我慢慢理解了校长的低调。或许从自身做起,从老师做起,从而影响到学生,真正体现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书香校园未来可期。
我援沐前的江山四都学校曾荣获“全国书香校园先进示范学校”,学校对师生的阅读书目有政治性的任务,也有弹性的内容。平时我更侧重阅读与课改有关的政策性文件和国家发展指导纲要,学习各地关于课改先进的做法;而且我还喜欢看一些班主任基本功大赛的笔试内容以及提高班主任教育智慧和解决问题的的策略和方法等。
本周我从曾永来、张慧香和吕俊杰老师的文字中看见了我曾经的影子。曾永来老师经过自己的亲身经历引发的思考,既感同身受学生的解题技巧又促进了教学能力的提高。张慧香老师的《押题》得出的结论是:每一节课都是考试重点,要好好备课,好好上课,好好指导学生复习。这也说出了我看到的乐山中考命题的一个特点:热点未必是考点,教学重点也不一定是考点,所以有时体验成就感也成了“空中楼阁”。吕俊杰老师的《一周感悟》也给我们带来了方向:需要改变教学方式,为课堂增加一些新鲜元素,重新点燃学生学习的激情。
如果老师们都每周畅谈教学感悟或经验,日子久了肯定会厌倦。张运春、龙梦和李文学老师就给我们带来了生活上的新鲜元素。张运春老师在《如何培养孩子的社会能力》提到帮助孩子学会大量解决人际关系问题的方法有三个:一是教会孩子怎么做,而不是替他做;二是帮孩子学会理解他人的感受和讨论感受;三是寻找多种解决方法。李文学老师源自生活的感慨:不管从事什么工作都能实现自己的价值。可是总有些人想走捷径,想不劳而获,生活的路上不知明天和意外那个先来,且行且珍惜!龙梦老师的《“断舍离”读后感》利用断舍离的空间轴思维体验到了扔掉东西之后空间的干净整洁。读完龙老师的读后感我也产生了很多共鸣。我现在就面临类似的纠结,整理了一个星期的行装还是没有头绪,因为很多东西都觉得不该丢弃,都有纪念意义。
我羡慕语文老师,他们应该不像我惧怕文字类的工作。
刘桂玲老师读完《萤火虫小巷》后,一直纠结塔莉与凯蒂的人生到底谁的更有价值。我觉得这段话是亮点:我还喜欢“朋”字的另一个特点,即使两边相互交换,它的意义并不会因此而发生任何改变。“你不是我,却又像世界上的另一个我。”
杨铖麟老师在《人性本恶》指出:我认为人性是本恶的,但是这种原初的恶,是生物为了生存必须拥有的,并不能称作恶,而在完善的教育和法律体系下,人性终将会靠往善的一面。
朱蔼靓老师在《肆意妄为的毛姆》指出:最感动我的,是他明白人生毫无意义之后仍要积极活出属于自己的意义。最羡慕他不曾浪费一点时间、一生致力于释放他的天赋才华,终得圆满。
耍惹西林老师的《挪威的森林》读后感有两点打动我:一是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一片森林,也许我们从来不曾去过,但它一直在那里。迷失的人迷失了,相逢的人会再相逢;二是哪里会有人喜欢孤独,不过是不喜欢失望。
王虹老师读了《皮囊》说,书里提到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有趣的灵魂万里挑一。书中让我们思考两个问题也值得我们思考。问题一是我要怎么生活?问题二是时光的列车它要开到哪里?
余慧老师介绍了《警察与圣歌》,提到欧亨利的结尾让我有久违的熟悉感,有机会我一定再次拜读《警察与圣歌》。
黄仁林老师的《追风筝的人为你千千万万遍》又一次把上个世纪阿富汗的社会环境,宗教和战争后的状况呈现在我的眼前。任教学科不同,偏爱不同,我平时更喜欢看一些介绍中西方文化的区别的文章或者介绍英美文化的书籍。
还有三个老师我认为是励志类的风格和文笔。
刘冬梅老师在看完贾平凹的《残佛》后得出结论:心中庄严有佛,处处皆有祥云。
看张乐鹃老师的《异类》,感觉人的成功有机遇的成分,但我更想说胜利永远属于有准备的人。
张玉洁老师在《命运赠送的一切已经标好了价格》指出万事有因果,所有超出自己能力范围的欲望与享受,最终的苦果是自己承受。所以先提升自我的能力,再来满足欲望,若能力配不上欲望,强行享受只能自食苦果。要提升自我能力,多阅读绝对是一个最好的选择。
刚刚结束的衢州中考英语作文就是关于阅读的,题目是《享受阅读,享受生活》。作文要求介绍自己的阅读情况以及阅读带来的好处,旨在倡导全民阅读,崇尚书香校园。
最后,用江山实验小学校长杨根法《假装,放着一本书》(发表在“学习强国”)中的观点来结束本周小结:如果要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即使假装,也放着一本书,孩子在作业的时候,假装你在看书,因为同行的魅力是最强大的。虽然过程有点煎熬和痛苦,但相信若干年后你一定会感谢当年努力的自己。
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让我们坚持阅读,在阅读中汲取奋进的力量,享受阅读后的快乐和收获,相信最后一定能享受生活。
(浙江省江山市四都学校援沐教师郑娟君年6月20日父亲节于沐川)
END
编辑罗晓群
图片李玲
审稿吕毅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