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色的前世今生
——国家治理(皇权)视野下的百色政经大事评析
文:独隐龙图及责编:阿波
庚子年,一连串麻烦事接踵而来:非洲猪瘟、中美贸易摩擦、新冠疫情,一时间经济下滑,百姓收入大幅减低,然年后不久的三月,随着晚春的雷声,传来好消息,国务院(国函[]34号(国务院乃中央人民政府,是国家最高行政权力机关。国家行政机关公文有15种:分别是决议、决定、命令、公报、公告、通告、意见、通知、通报、报告、请示、批复、议案、函、纪要)正式批复国家发改委和广西区政府,同意设立广西百色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消息传开,群情振奋、官民同喜,仿佛给百色注入了一支强心针,国务院的文件对百色的未来作了美好的描述,由此引发我对有百色历史以来近三百年的思考,百色怎么来?百色的前世何在?百色在中央政府或皇权眼里是什么样的地位?百色的未来又如何?
记得丘吉尔说过:你能看到多远的过去,就能看到多长的未来。有必要对百色近三百年的历史作一回顾。
一、前世篇:(一)开牙建府——百色设厅建城
事略:百色原为博涩,田峒两个小村庄,古为百粤地,秦汉以至明清隶田州。史书《百色厅志》载:百色,初无官也,有之,自雍正已酉(y?u)年始。百色、初无城也,有之,自雍正辛亥(应为庚戌)年始,百色,初无属也,有之,自光绪乙亥年始。康熙三年(年)田州属思恩府管辖,府治设于武缘县(今武鸣),并设思恩府同知一名。雍正七年(年)迁思恩府同知于百色,又二年建署,承审田州、上林、下旺、定罗、都阳等案件。乾隆七年()置州判(即中级法院),光绪元年(年)田州改土归流,升百色厅为直隶厅,厅治在百色。
▲开牙建府指的是古代高级官员接受皇帝的命令自行开设府署(建立衙门),树立旗帜(招牌),来处理自己所理军政事务。
百色是广西西部的一个地级市,位于右江上游。百色由壮语博涩寨而来,博乃山川塞口地形复杂的地方,涩乃拍洗衣服的地方,据传在鹅江和澄碧河汇合之处有一无底深潭,岸边有村庄,村女经常在此洗衣。古时没有洗衣粉之类的东西,壮家妇女会拿板锤击打衣物,博博博博又涩涩涩涩,想想看,蓝天白云之下,碧水清潭之畔,壮家妹子露出雪白的牙齿和灿烂的笑容,边唱边洗,啊咧咧,啊咧咧,我帮老公洗衣服耶,是不是很养眼,很怡情的场景。
百色之名之始,于雍正7年(年)分田州土州地设厅制,迁思恩府理苗同知驻百色,谓之百色厅,翌年建城。雍正是个奋发有为的个性帝王,不好酒色,平生爱好就是批奏折。他在位时把百色从田阳分出来,设百色厅。这个厅并非今天的地厅级政权,而是省府管辖但由思恩府代管的县级市。至于理苗同知,就是管理苗族的、级别约相当于今天市委副书记的副厅级官职。
为什么要管理苗族捏?因为苗族人经常吃不饱饭,凭什么你们官老爷早上有酒喝,晚上有N喝呢?于是经常造反,动不动就闹事,一闹起来就很团结,常常几万人呼啸而来,官家很害怕,就胡说:发苗疯了。在官家眼里,苗族代表了所有的少数民族,也设了专门的岗位叫:理苗同知。理苗,就是管理苗族事务。同知,就是与知府同为厅级干部的市委副书记。
所以从思恩府(地厅级建制府治在平果旧城,后迁武鸣,管辖平果、马山、武鸣、上林、宾阳)调了个理苗同知来,也就是百色苗族自治县的意思。光绪元年(年)田州改土归流,升百色厅为百色直隶厅(厅治在百色镇,今百色一小),统辖恩阳州判(今田阳)恩隆县(今田东),上林土县(今田东思林镇),下旺土司(今平果县海城乡),后又划下田里(今四塘镇、那毕乡七塘、百色镇全境、永乐乡百练村等地)龙篆里,篆里四都(今巴马中西部)归百色厅治所属。这就是百色有属之始,今天的百色全境东西长里,南北宽95公里,面积00平方公里,比许多非洲小国家还大。
▲思恩府地盘很大,辖一州三县和几个土州、土县
百色建厅之时,在今日之百色地盘上存在三个地厅级政权,分别是:泗城府,府治在今日凌云,管辖今三林、凌云乐业及右江区,贵州册亨一部。镇安府,府治在今日德保,辖今日之靖西、德保、那坡、大新、天等。思恩府:府治早年在平果县旧城,后迁马山乔利,又迁武鸣府城,辖今日之平果、田东、田阳、右江区一部及马山、武鸣、上林、宾阳等,不承想后起之秀的百色厅竞取代了三个地厅级政权,成为了桂西军事、政治、经济的核心!
建国后百色有大百色和小百色,大百色也就是百色地区行政公署,小百色即是县级百色市,行政公署是省级政府的督察性派出机关,只是一种片区性质的督察类协管,不属于一级政府,故不便于行政管理。二〇〇二年六月,国务院批准撤销百色地区和县级百色市,设立地级百色市,而县级百色市则改为右江区,现如今百色管辖2个市辖区(右江区、田阳区),2个县级市(靖西市、平果市),7个县(田东县、德保县、那坡县、凌云县、乐业县、田林县、西林县),1个自治县(隆林各族自治县),面积平方公里,相当于2个北京市,56个新加坡、香港,大过海南省,是广西面积最大的地级市,人口万人。
百色城是先有外城而后有内城,外城即沿澄碧河而建,康熙末年()就因粤东商人交易需要而建了粤东会馆(今年是三百年整,同时也是建城周年整,不知道官方是否有意识借这个机会炒作一下呢?)为保护城区安全,便在城区周围建筑护城墙,护墙走向自东向西绕南,自老百色饭店起经百中、医院、区政府过蘑菇亭,向南过粤剧院,转太平街,向斜坡接老百色饭店,总长1.66公里,城区面积0.25平方公里,人口约二万人。
百色设厅建城,开牙建府(指官员依朝廷旨意开设衙门行使管理职能)用今天的话来说:这是百色人政治、经济生活上的一件大事。从此百色登上中国历史舞台,不久在这个舞台一出又一出的好戏在上演:太平天国石达开攻城受阻,桂系模范营来百色开创广西第一财政大市,邓小平建军开功业,梁宗岱办西江学院。
▲图为建成于年8月7日的百色老火车站,年10月17日开工建设新站房,于年12月28日随南昆高速铁路的开通运营而投入使用。
(二)改土归流
事略:雍正五年(年)雍正皇帝决定在云南、广西为重点的各省强制推行改土归流政策。广西的改土归流是从右江流域开始,清廷在泗城府建立了流官体制,成为西南第一个改土归流之地,此后统治了西南上千年的土司制崩溃,但仍绵延至民国十八年(年)广西改土归流方全部结束。广西一省在府级政权(地厅级)层次上全部流官化,并在州县层次上大体完成改土归流。
各位客官一看,可能会有一点惊讶,何谓土?又何谓流?这样的事缘何能入古今百色大事?然而我却要说,这项制度的设立乃至改革深深的影响了百色人民的生存状态,如果要排大事名位,这件事起码排前三位!且听我细细道来:
土即土司制,源自羁縻制度,中国自秦汉以后,中央皇朝对边远少数民族地区实行羁縻制度,何谓羁?马络头也!何谓縻?牛靷也。意思是对少数民族要像对待马和牛一样,给马套上笼头,给牛拴上牛缰绳。羁就是用军事和政治手段高压,縻就是用经济物质抚慰,通过设立羁縻州县来加强统治。
▲土司府为本地辖区内的封建领导者,土司,下设属官衙门、机构、保安队及基层政权。等级大致相当于知府、县长级别。
北宋初年,朝廷便在唐代设置羁縻州县的基础上,健全和严密这项制度,就地任命相应的少数民族首领为土官,让他们管辖一定的范围,官职世袭,有点类似于今天的民族自治。
朝廷也是没办法,少数民族聚居地,山那么高、路那么长、水那么大……人又那么野。(据说一般是不怎么随便乱杀人的)。所以只能找个代理人,成立分公司,任命总经理来统治了。从体制上看,土司制更像是挂名的分公司。分公司只是承接了总公司的名号隶属,有效地维持总公司(中央皇权)形式上的强大、统一。和藩属国不同,藩属国是要称臣纳贡才获得这个地位,但土司制有四个施政方式对西南乃至百色边疆不利:1.不派驻军,这个倒无所谓。2.地方收入无须上缴中央,但中央财政也不搞财政转移支付,朝廷对百色的态度是:你已成年长大,应当自立,有多少钱你就花多少钱,没有就别花,别啃老、刮老,别问老爹要,老爹不会管你这个。3.不派流官统治,所谓流官,也就是流动有任期制的中央派出官员。
清时,县太爷一级由北京直接任命的,少数民族地区则由土司、土官统治。这样一来,地方就听不到党中央、国务院的声音,全部是壮人清一色叽叽喳喳的鸟语。听不到北京话和西南官话,不派流官统治,土司就可以在自己地头上为所欲为。
第4才要命,不设考棚,也就是考点。一不设考点,百色就没有大学生,也出不了公务员,没有公务员的队伍就出不了官员!就融不进主流社会。所以你会看到百色的高中每年高考哪怕只考中一个北大或清华,都会轰动的不得了。
也许朝廷给西南蛮夷的定位便是任你们歌、任你们舞、任你们烂醉,底线是不造反即可。至于出不出人才,能不能给国家财政做贡献,朝廷真不关心。这样一来百色的地位就像趴在窗边听课没有正规学籍的野孩子,你表现再好,朝廷也不会发奖状给你。改土官制为流官制后,把百色纳入了国家统一治理层面,百色迎来新的生命。很明显的一个变化便是,雍正乾隆年间,西隆州一下子就考了三个进士,这是制度变革带来的巨大红利,亦可见百色人其实并不笨,缺的只是机遇平台!
▲此图形象描述不设考棚的百色犹如趴在窗外听课的野孩子
写到这我要深深感谢一个人,这个人便是雍正皇帝。大家都知道清朝时有一个所谓的康乾盛世,意思是康熙和乾隆一朝,中国是最兴盛的,可好多人不知道雍正与这有何关联?直说了吧,雍正是康熙的儿子,乾隆的爹,是承上启下的一代君主,雍正爷除了为百色办这事,还给百色设厅建城。雍正爷在位时间不长,仅十三年,可他是一个标准的职业皇帝,只爱好办公批奏折,每天批文量达上万字之多。同时他还是一位锐意改革的皇帝,是一个卓越的实用主义政治家。
▲雍正皇帝像,雍正九年期间已经开始正式实施改土归流,改土归流废除了土司割据的局面,大大的减少了叛乱的因素,也开始加强了中央政府对于地方的管理,非常利于当时少数民族的经济发展。
(三)云贵通道上的铜盐互易和广西财政收入第一大市
事略:百色商业兴起约在康熙末年,清代道光达到鼎盛,咸丰年间有所恢复。民国之后,又重现辉煌,多年连续蝉联整个广西地级市财政收入第一名,甚至收入占整个广西省财收一半!
先说云贵通道。古代交通不便,尤其西南一地,山峦叠嶂,崎岖难行,交通主要靠水路和马驮。百色正好是个水、陆两路的交汇点。早期在宋朝时期,百色就是茶马古道上的重要节点。先是田东茶马古道成为军马交易场。百色向西往贵州,可上汪甸—乐业—望谟;往云南,可走阳圩、剥隘、富宁、广南、文山、昆明、大理,这条道路就是古驿道(官道),也就是史上有着百色大道之称的滇桂重要通道;往东可走南宁、或上桂林、衡阳、长沙、杭州,或到梧州、广州、香港。
▲百色在西南经济中心的重要地位
到了清朝乾隆年间,官府又有一个特殊和另类的贸易,凸显了百色的区域商业价值。这个贸易便是滇粤铜盐互易。铜和盐都是当年事关国计民生的重要物资,铜的用途是用来铸币,也就是造钱。盐就不用说了,人没盐吃,生活就没法过。但广东多盐缺铜,而云南多铜缺盐。乾隆年间,时任广东省委书记(巡抚)鹤年发明了一种奇特的贸易方式:互换。也就是拿云南的铜来换广东的盐,中转地就设在百色。他在上报朝廷的奏折上是这样说的:虽百色、剥隘瘴乡夏秋难行,但系粤滇适中之地(为什么这么说呢?是因为百色乃水、陆交通交汇点)。若秋间于广东运盐启程,冬间可抵百色;春初可运铜启程,暮春可运出百色;若岁底运盐启程,春可运出百色;若秋间运铜启程,岁底可运盐启程,春可运出百色。说白了就是云南通过陆路马帮将所产铜运至百色,广东以舟楫之利将粤盐上达百色。盐铜互换,各取所需,原路返回,既节约了交易成本,又扩大了交易数额。既解决了广东无铜铸币之烦,又缓解了滇南民众无盐之苦。
高!这招实在是高!古人真有智慧!
由此,百色的商业价值渐渐被精明的广东商人发现,许多的广东人随着这股洪流纷纷来到百色“揾食”。一来便发现,在这里“揾食”很容易,想发财也不是很困难。经过了三百年的苦心经营,至民国期间,竟出现了一个奇迹——广西财政第一大市。
评析:好事客官一看,绝对摇头不敢相信:不可能,绝对不可能。的确,新朝之后,百色财政在广西各地市一直是倒数前三名,没钱自然腰杆不硬,所以百色的干部去南宁开会,要坐最后一排,发言也是最后一个发言,干事情先问河池、崇左、来宾干了没。这几年情况略好,在全区十四个地市里排位第六,但即使如此,也与历史上曾有过的辉煌差别巨大,更何况据百色史学权威黄桂宁主编的《百色历史通稿》载明民国时期百色经济结构为:工业没有产值,农业经济占97%,小手工业经济占比3%。
大家知道第一产业是农业,第二产业是工业,第三产业是服务业。经济界还流传一句话:无农不稳、无工不强、无商不富。难道种点玉米,卖几个芒果就会富裕?工业、农业不行,就指望第三产业——服务业了。所幸百色就凭天然的交通地位设岗收税即可,所收的税种是典型的外向型经济产品,常年畅销,绝对市场巨大,供不应求,这个东西便是——鸦片过境税。鸦片是由罂粟割浆提炼而成,罂粟是两年生草本植物,广种广收,不需特别护理。右江流域有适宜种此物的土质、气候和雨量。滇黔两省是中国鸦片的最重要产地,云南产“南土”质量居全国之冠,是唯一能提取吗啡的上等鸦片。贵州产的称之为黔土,也是鸦片中的佳品。滇黔两地鸦片要销往香港、广州,主要的通道便是百色,百色当政者只需派兵设卡收税即可。
▲美丽有毒的罂粟花
民国初年,滇黔每年过百色销往下路的鸦片有两千多万两,百色征收过境税,从上路来每两收进口税8元,往下路出口收税60元,年收入约多万银元。又据新桂系巨头,二号人物黄绍竑回忆录载:“又照《桂政纪实》所列到民国二十一年广西财政全部收入统计为3万元,而鸦片烟税就占万元,以每千两元税计,就知道这年内广西经过的烟土在三千万两以上,数目惊人!”
▲有关鸦片关税的民国“印花税票”
顺便说一句,民国时期银元跟今天人民币的比率,按粮价购买力测算,一元银元大约相当于今天三百元购买力。如此计算广西当年财收约合93亿元人民币,而百色则占了一半之巨!(今天的广西年财政收入亿,百色约为亿)可惜这钱来得不干净!所以新朝之后,百色被打回原型——边穷之地。
前几年,广西老大来百色考察,可能有官员提了这事,引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