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龙江创新故事不知疲惫的钢铁侠

山东白癜风医院 https://m-mip.39.net/disease/mip_9238381.html

□本报记者丁燕

5岁的李怀柱是建龙西林钢铁有限公司轧钢高级工程师。他在工作上有着十足的拼劲——开例会处理疑难技术问题、组织创新类工作、查资料、画图纸、建模型、带徒弟、每天保证走生产现场2个小时……一天工作超过12个小时。

投身冶金工作1年,李怀柱不懈地学习、钻研、创新,早已成为轧钢领域的行家能手。

勤奋点燃创新火花

“我真的适合这一行吗?”年,大学生李怀柱刚被分配到伊春市西林钢铁厂轧钢车间时,经常陷入自我怀疑中。每次上班前,他都要做一轮“心理建设”。一年后,转机来了。厂内选拔技术员,李怀柱脱颖而出,从工人岗转到技术岗。

机会留给有心人。在轧钢车间工作时,李怀柱发现粗轧一架前翻钢稳定较差、安全风险大。这为他后来参与技术改革找准了突破口,经过一年多的努力,粗轧一架翻钢改造项目顺利完成,极大降低了岗位的危险性和劳动量。

再去车间时,看到同事们脸上洋溢着笑容,李怀柱的自信心回来了,隐藏的才华逐渐被激活。

李怀柱认为,创新不仅仅是文化和知识的积累,对专业的热爱也不可或缺。可以说,兴趣激发了他的工作热情,勤奋点燃了他的创新火花。

多项创新技术让“老字号”焕发新生机

1年来,李怀柱在工作中锐意进取、开拓创新,在专业岗位上发挥出突出贡献,让“老字号”产线焕发新生机。

年,他对Ф25mm轧制工艺发起攻关。改造后的产品质量超过国家标准要求,成为西钢代表规格、拳头产品。成材率是轧钢工序最为关键性的硬指标,占据轧制成本85%以上。年,在国内没有可参照先例的情况下,李怀柱通过对全过程的分析,对“一火成材”生产工艺进行创新,提出解决方案。新工艺平均提高成材率1.1%,变废为宝累计多产钢材2万余吨,增加效益余万元。

长期以来,钢铁行业都是高耗能、高污染的行业。如何通过技术研发降低污染物的排放,一直是李怀柱聚焦的课题。年,在多段集中换向双蓄热式烧嘴加热炉的研究与应用项目中,他主持设计关键燃烧技术,累计创经济效益万元,对于推动龙江钢铁联合企业优化工艺结构、提高钢材产品市场竞争力、改善环境具有十分重要意义。该项目获得伊春市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

回顾创新之路,李怀柱最满意的,是今年初春刚完成的“双高棒热机轧制工艺技术研究与应用”项目。目前小规格钢筋多采用多线切分配合裙板制动上冷床普棒工艺生产。但这种工艺存在不足,制约了钢筋的高品质、高效率、低消耗、低成本生产。李怀柱创新提出采用热机轧制技术结合双高棒工艺,使钢轧工序成本每吨降低60元。建龙西钢采用双高棒热机轧制技术,融合智能制造设计,新建轧钢生产线,于今年月顺利投产,建设成为一条精品性工程、标志性产线。

心怀感恩创新未来

谈到技术创新,李怀柱说:“通过实际工作发现,轧钢工作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没有理论的生产活动是盲目的。分析生产活动中产生的各个问题的本质,要分析其原理、分析规律性的问题,背后都离不开丰富的理论支撑。”

李怀柱的家里、办公室里零散分布着多本轧钢专业书籍。三十多年来,去外地出差,他都是直奔当地最大的图书馆,买专业书籍滋养自己。

他用敬业、专注、精益求精的精神和创新精神影响和带动着身边的人。“早上六点多,我到单位,他已经来了。晚上六点我下班回家,他还不走。晚上九、十点钟,我遇到技术问题给他发


转载请注明:http://www.xilinzx.com/xlfz/12832.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