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下,在广西百色市西林县的驮娘江两岸,正值砂糖桔果树春梢、开花管护期,村民在果园里除草、施肥、浇水、剪枝,满山嫩绿,生机勃勃,呈现一片繁忙的春耕景象。
走进广西西林县马蚌镇八大河村平寨屯,看山,苍翠欲滴;望水,碧波轻荡;进村,赏心悦目;入院,清心静雅……乡间道路宽敞整洁,农家小院别致宜居,似一幅景美、村净、人和的“富春山居图”。
“是党支部组织我们自己弄的,现在路又宽又平,家家户户都干净整洁。”村民吴尚群自豪地说,“我们还在房前屋后种上了花草,住着很舒心。”
这是西林县实施“千村引领、万村提升”工程蜕变的剪影。
“我们以环境整治为‘先手棋’,在农村全面开展了垃圾、污水、厕所‘三大革命’、‘五水共治’、‘三改一拆’和‘创无违建’等行动,有效提升了农村人居环境质量。”西林县乡村振兴局负责人说。
乡村振兴,产业先行。“我们立足绿色发展区功能定位,紧扣‘产业先行、产村融合,共建共治、和美乡村’的建设思路,大力发展生态农业,种植柑橘类水果20.87万亩、茶叶9.6万亩、油茶17.3万亩、杉木等林木.45万亩。”县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指挥部负责人介绍,目前,全县特色产业覆盖率达99.37%。
古障镇央达村,山顶林木、山腰茶叶、山脚水果、房前蔬菜、房后桃李花开,是当地绿色产业发展一大特色。
“我种有砂糖桔9亩、茶叶4亩、油茶2亩、杉木30亩。年人均纯收入元。”村民王兴仁说,去年装修进了新房。
从过去的“问题村庄”到如今的富美村庄,央革村支书韦文兵深有感触地说,近年来,通过强化组织引领,团结村民平等协商、谋划生产发展,转变了群众“懒”思想,增强了法治观念。如今,全村种植沙糖桔、茶叶、油茶、杉木等绿色产业1.66万亩,户均约33亩,家家户户住上了楼房;也改变了以前打架斗殴、寻衅滋事、盗窃抢劫等问题,实现由乱到治的转变。
“和美乡村建设,不是基层党组织的‘独角戏’,而是多方力量的‘大合唱’。”西林县委政法委负责人介绍说,西林县推行“大数据+网格化+指尖+脚板”乡村治理模式,开辟了和美乡村建设的新路径。
普合苗族乡新丰村,每家每户大门旁都挂着网格员服务联系卡,上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