粽子,是广西各族人民特别喜爱的一种民间美食。每到春节,广西各地都有包粽子的习俗,但由于各地饮食习惯、生活条件、历史背景等的差异,各地粽子的形状、大小、选材、口味又各不相同。由于我对粽子有特殊的喜爱并且经常来往于广西各地之间,所以尝尽了广西各地出产的粽子,但还是对家乡的粽子一一隆林黑粽子特別偏爱。
隆林黑粽子是广西隆林各族自治县特有的风味特产,以美观、味香、可感好著称,并有丰富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
隆林黑粽子制作己有上千年的历史,关于隆林黑粽子的传说至今还流传着这样一个古老而神奇的故事……!
四千多年前,在中国大西南的驮娘江流域(今滇、贵、桂高原的结合部,即今云南文山州一带的文山、广南、富宁等地,贵州黔西南一带的兴义、安龙、册亨等地,广西百色右江上游的西林、隆林、田林、那坡等地及越南北部部分地区)住着一群以濮人(即壮族的先民)为主体的原始部落,叫句(音勾)町部落,该部落世代以狩猎、捕鱼为生,过着原始的群体生活。到汉昭帝5年(即公元前82年),句町部落首领亡波因协助汉皇朝平定了姑缯、叶榆部落的叛乱有功,而被汉昭帝封为"句町国",首领亡波被敕封为"国王",国都设在"普合"(今西林县普合乡),附属汉朝。
于是国王亡波建立了自己的政权,引进中原农耕技术,国力进一步得到发展。不久人丁兴望,政通人和,百废具兴,得到了濮人等原住居民的诚服和拥戴。
传说中的国王亡波修长七尺有五,威风凛凛,力大无比。自主政以来,朝中一切政务无论大小皆事事躬身,夙兴夜寐,食少事多,久而久之,身体渐渐感到不适。一日上朝,突昏到在椅子上,众官皆惊,急忙宣医官,医官怱怱赶到探视,吃了付药后渐渐苏醒,但却感到全身无力,头昏目眩,精神萎靡不振。
那医官开了好几副药,连续几天都无济于事。医官无策,众臣及妃子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一筹莫展。
这时众臣中走出一个人,此人姓韦,名当,倒是见多事广,颇有胆识,乃道:"在民间懂医术者甚多,何不张皇榜示之,治愈者给予重金酬谢?"大家听后言之有理,于是众推韦当代笔并呈国王恩准。
不一会韦当拟好榜文入见国王亡波,说之此事。国王起床端坐,打开榜文观之,观毕,点了点头,准许。尔后盖上玉玺。韦当拿着皇榜令校尉张贴于城墙大门旁。
却说离国都不远处有一小城叫鹤城(今隆林各族自治县),城中有一人叫坡挂,年过五十,医术问卜无所不能,祖上乃世代行医,什么奇难怪病只要到他手上就会药到病除,且乐施好善,远近闻名,人们称之为"神医坡挂"。
这天神医坡挂行医路过都城普合,见众人立于都城围墙下看皇榜,便挤上前去张望。那皇榜写道:
自吾国立业以来,四方平服,百姓清安,天下太平。近因国事不祥,沉疴伏枕,淹延日久难痊。本国医官,屡选良方,未能调治,今出此榜,普招天下贤士。不拘北往东来,国之内外,但凡奇人隐士,若有精医药者,请登宝殿,疗理寡人之身。稍得病愈,献上黄金万两,封官晋爵,决不虚示。为此出给张挂。须至榜者。
览毕,那神医坡挂稍思索片刻,乃沉思:"久闻国王爱民如子,为国为民呕心沥血,鞠躬尽瘁。因劳累过度而患疾,这样的明君上天应给予庇佑。"于是上前揭了皇榜,随同守榜的卫士一起入宫觑见国王。
神医坡挂通过望色、闻声、问状、切脉后心中就有数,他也不开处方抓药,而是将芝麻杆烧后取草灰染黑糯米,并用草果、板栗、绿豆、胡椒、猪肉相拌作馅,再用粽叶包好绑固再下锅水煮,煮熟透后献给国王亡波食用。国王亡波一打开粽子,顿时一股香味扑鼻而来,国王亡波唾涎三分,口水直流,胃口顿时大开。少顷,渐觉心胸宽泰,气血调和。连续吃了三天,乃精神抖擞、红光满而。不久,肌骨强壮,百病俱除。
韦当、医官等百思不得其解,乃请教神医坡挂,道:"适才神医给国王配制的药方乃粽子,为何国王膳用后就病愈?愿听其详。"坡挂娓娓道来:
″此乃粽子不假但又别于一般粽子,选材都有草药成份,且均产于高原云雾山中。如芝麻杆灰,具有消肿止痛,保护肝脏;板栗乃含糖份补充营养;绿豆乃解毒、增强抵抗力;草果可温脾胃;粽叶可通经活络。因国王所患疾者乃劳累过度,进食稀而寝少,国事繁忙而亲躬,日久体虚而衰。故须给国王进食,补充营养,加之药方用得当,国王很快就全愈了!"众人皆称赞不已。
到第五天,国王亡波上朝,赏神医坡挂黄金万两并加官晋爵,神医坡挂叩拜不受,辞别众人四处行医而去。
从此,隆林黑粽子名声显赫,在桂西一带是家家户户过年必备的食品。从此,隆林黑粽子世世代代流传下来,是当地群众喜爱的一种美食。
(原创:长江部分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