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就听说南阳山区梅林镇的西林古寺了,第三届普宁梅花旅游文化节期间,终于得见其“庐山真面目”。汽车由梅林镇区行至西林古寺,还须走一条长长的,略显弯曲的水泥山道,一路上,道路两旁的秀丽山景,恬静的田园风光,让人倍感舒爽。沐浴着冬日里的暖阳,脑海中不禁浮现刘禹锡《陋室铭》中的词句:“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的确,即将要去的西林古寺,在南阳山区当地人心目中,可不就是一名山出仙人的所在?几百年来,关于西林古寺慈悲娘娘的美丽传说,古寺的点点滴滴,教化并滋养着一代代的南阳人,一种朴素的民众信仰,在当地广为流传,更升格为隆重的乡情民俗。
年农历十一月初七至初九,是西林古寺(暨德邻庵)岁暮酬神庆典,来自四方的善信以及有关的理事会代表齐聚南阳乡文化广场,举行隆重的庆典仪式,整个仪式热闹非凡,场面十分壮观。其时,大锣鼓队、金狮队、花篮队以及杨氏宗族理事会成员,宗族族老等队伍,浩浩荡荡,一系列的请神游神活动,福泽乡里,祈求慈悲娘娘保佑合境平安、民众安康。
▼酬神活动现场视频(精选版)
一路遐想,我们不知不觉便来到了西林古林所在地乌山脚下,由山下往上望去,古寺周边环境优美,而建在半山腰的寺宇,则掩映在青山绿林中,给人一种庄严神秘之感。车子加大了马力,沿着水泥山道前行,转过两处陡峭的山陂,才来到空阔的寺前广场。一登上古寺,我深吸入一口清新的空气,顿觉神清气爽。站在寺前极目远眺,远处的群山连绵起伏,峰峦叠嶂,蔚为壮观。
西林古寺位于南阳山中脐,乌山之脊,当地之所以称为乌山,因这一片山峦以前经常乌云密布,特别是下雨前,整个山脉一片乌黑,当地民众只要看到乌山布满黑云,便知大雨将至。乌山来龙于莲花山脉,面临潮汕平原,榕江、练江碧水环绕,两翼群峰朝拱,祥云环抱,是一处灵秀仙居圣地。
听杨氏族人传说,明朝初期约五百年前,南阳乡境内,土地辽阔人烟稀少,乌山是一片原始森林,山内古木参天,烟雾笼罩,乌烟瘴气。密林里有狼虎猛兽出没,更有妖魔作怪,当地村民深受其扰且生活困苦,百姓不得安居乐业。有一天,南海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云游来到此地,知道详情后决定解救百姓于水火之中,于是发出祥光,化作一件用红绸布包着的宝物,悬挂在一棵古榕树上。第二天,有一位采药老人来山中采药,发现古榕树上闪闪发光,老人立即当天祈祷,解开红绸布,只见里面包着一付铁锂木圣筶,一个天然莲花形木壳托盘,一个刻有“慈悲娘娘”字样的陨石香炉。老人立刻禀告乡亲,善信弟子把石香炉安放在榕树下一石盘上,奉上清香。从此乌山便云开雾散,妖魔猛兽远走没有踪迹,当地民众过上了平安和顺的日子。
明朝成化七年(即年),南阳开基大始祖崇贵杨公,统一了山岗,并敬奉慈悲娘娘。从此,慈悲娘娘便成为南阳杨族最早的、百姓最敬仰的一位神明,其神威显赫,有求必应,闻名遐迩。大清康熙末年,由开山和尚通扬主持,创建了一座规模完整的小庙宇,因乌山地处南阳西部之山林,故名“乌山西林寺”,后人再称为“西林古寺”。
清乾隆壬申岁(即年),由庵主继竹杨公主持,施主连伯杨公捐银,扩建完整的一座寺庙,四厅四房,面前返照,两侧包围,左侧设生气龙门。殿内泥塑木雕,金碧辉煌。自年至本世纪年,历经多年,多次重修。年至年由瑞溪和尚主持重修金身。道光20年(即年),由自金和尚主持重修。光绪18年(即年)由见闻和尚再次主持重修。民国27年(即年),由顺发、顺和福星主持修整金身、十八罗汉。
经历史记载,自开山祖师通扬和尚第一代主持人起,经历十四代主持,其中有源信、福惠、瑞溪、敬常、自金、见闻、紫东、念清、见性、清辉、和师、信贻、传德。在古寺的面前左侧,由寺僧紫东徒儿见性、敬常、清辉兴建“圆寂比丘升云紫东宝塔”一座。至20世纪50年代,时代变迁、物换星移,寺院因破“四旧”被废,部分文物失散,寺僧被遣散。昔日雄伟壮丽的寺院,已成废墟。
年,由香港杨树华先生提出重修庵寺倡议,得到了广大民众的支持,慈悲娘娘香火重续荣光!殿堂上慈悲娘娘、十八罗汉重塑金身,焕然一新。年,由于香客增多,原拜亭摆设供品场地狭小,由南阳杨氏宗亲会主持,兴建四角拜亭一座。年再次扩建,并将大殿改为全石结构,雕樑画栋,重塑慈悲娘娘金身。年修建一条宽五米的水泥盘山公路,直达西林古寺,同年,农历十一月,举行规模盛大的“西林古寺重修竣工暨慈悲娘娘重光进殿”庆典活动。随后西林古寺于年被普宁市人民政府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近年来,西林古寺不断美化、绿化环境设施,增建喷水池一个、凉亭七个,吸引了五湖四海的香客前来奉香祈福,不少外地游客也慕名前来旅游观光,当地也拟将扩大寺庙规模,重修大雄宝殿,使整个景区成为“普宁市梅林镇西林寺森林公园”。
在西林古寺,游客们不仅可奉香祈福,更可游览天然景观。如“望天湖”、“老虎祠堂”、“七星潭”等。而这些美丽景点,也有着不同的传说。传说“老虎祠堂”进洞三尺,点火不燃,里面洞洞相连,石石相牵,是原始森林时老虎集居之处。究竟洞里有多深,有多少洞穴,无人知晓。“七星潭”(土名棺材潭),在西林古寺水口处,两边悬崖峭壁,碧绿深潭。传说是本乡里有七姐妹,为反对封建婚姻投潭自尽之处。后立有“喃无阿尼陀佛”八卦碑安镇。自“七星潭”至寺境内,沿途有石岗石龙、异石亭阁、碧池石龟、多姿秀丽,而且两旁茂林修竹,苍翠碧绿,环境十分优美。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这些景点已少有人行至,亟需重新修缮建设。
在古寺右侧,一排由34块碑刻石碑组成的长廊,引起了人们的注意,这些由古至今的石碑,记载了自建寺以来各个时期,由善信或杨氏族人广种福田,捐银建寺的芳名。透过这些石碑,人们感念的是慈悲娘娘的佛法无边,广施福泽。听杨氏后人介绍,至今古寺内仍供奉历代主持之牌位,而之前的文物,也代代相传。在古寺,我们见到了理事会收藏起来的文物,一付铁锂木圣筶,一个天然莲花形木壳托盘,(另有一个刻有“慈悲娘娘”字样的陨石香炉,已在之前古寺被废时不知去向。)
在石碑长廊前面,一棵已有几百年历史的古榕树十分引人注目,榕树生长茂盛,枝叶如一把张开的大伞,遮天蔽日。长长的榕树根系,牢牢地依附、生长在一块帽状的大石块上,这块大石头,当地人称为“戴帽石”,寄意当官发达,有光宗耀祖的含义。庞大的榕树根,如一根根粗壮的绳子,盘踞在“戴帽石”下,其顽强的生命力,令人叹为观止。看着眼前这枝繁叶茂,郁郁葱葱的榕树,不由人想起当初慈悲娘娘娘选址古榕树的独具慧眼,想起这钟灵毓秀之地的别样风情。
据南阳杨氏宗亲理事会会长杨建文介绍,因西林寺慈悲娘娘是南阳开基大始祖崇贵杨公脉下裔孙最信仰的族神,故每年农历自正月初一起,一连几天都会举行隆重的慈悲娘娘游春活动,将慈悲娘娘圣驾移至各村各寨供族人朝拜。而到年底再择日酬谢神恩,演梨园大戏三天。游春及酬神期间,合族斋戒,祈求平安。
美丽的传说以及富有地方特色的民情风俗,让西林古寺声名远播。漫步在古寺优美的环境中,我们感叹的是这一方净土的不染风尘,是古朴的文化传承,让其焕发出异彩,成为南阳乡民心中永远的精神牵挂,永远的乡愁。
(感谢西林古寺理事会提供部分资料图片)
图文/官曼萍
来源:官曼萍
部分视频源于:普宁南阳
—THEEND—
版权声明:我们尊重原创。本平台分享的图文、影音,若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原作者或媒体联系我们及时处理。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