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人物王镜仁养猪脱贫奔小康

北京皮炎专科医院 http://m.39.net/pf/a_4781506.html

脱贫故事

王镜仁是西林县普合苗族乡文雅村亨沙屯的建档立卡贫困户,是一位不等不靠自力更生,凭一身养殖技术,通过养猪摆脱贫困过上好日子的仡佬族群众。其夫妻俩,夫唱妻和,与猪群打交道,经营着一个家庭养殖场。

图为王镜仁在照管其养殖的猪

王镜仁一家四口,夫妻俩和两个读书的小孩,大的读初中,小的读三年级。年以前居住着泥巴房,无产业,家徒四壁,生活一贫如洗,年被评为建档立卡贫困户。

文雅村全村辖上文雅、下文雅、亨沙、沙石口、龙浪、赵家堡等6个自然屯。居住苗族、壮族、仡佬族等少数民族,是一个典型的少数民族聚居村。仡佬族有24户仅占全村3%的比例,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有10户。全村耕地面积亩,其中旱田亩,旱地面积亩,人均耕地2.2亩。文雅村地处高海拔山区,自然条件恶劣,土地少,土壤比较贫瘠,人均耕地面积少,可开发资源匮乏,农民收入主要依靠劳务输出和种植、养殖。

走进王镜仁的养殖场,一排水泥砖砌起的猪舍,一头头多斤的肉猪在猪圈中安然酣睡,不时发出呼噜声。王镜仁说:“现在我家养猪存栏15头,这两年肉猪的市场行情还不错,通过生猪养殖不仅让我一家4口脱了贫,房屋在危房改造的基础上还加了两层,住上了安全的楼房。感谢党和政府的好政策,感谢党委政府的扶持,让我过上了小康生活。”

养猪、养羊、养马是文雅村的传统产业,几乎家家户户都养猪,少则两三头,多则上百头。主要喂食玉米、红薯藤和野猪菜。王镜仁每天起早贪黑,把所有精力全部投入到养猪上。他经常去猪舍里查看,清理圈舍卫生,整理圈舍杂物,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每个细节都不放松。从猪舍的环境卫生到肉猪的饲料配方,他通过书本学习养猪技能的知识,遇到难题主动请教村上的其他养猪能手,并认真记录肉猪生长过程的点滴,不断积累经验,提高养殖技术。

王镜仁说:“我喜欢养殖,多年来我都养有羊、猪。前几年我养羊从原来的六只发展到60多只羊,每年都有一两万元的收入。今年我把羊全部卖了,专心养猪。除了养猪,我还到县城务工,在水泥砖厂制作水沟盖板、六角砖等水泥制品。以计件方式算收入,每个月做工20天左右,月工资也有多元。我不等不靠,年,我家顺利脱贫了。”

今年年初,王镜仁在帮扶干部帮助下,申请扶贫贷款5万元,购买15头猪仔,在他的精心照管下,猪仔长势很好,目前,每头猪都长到多斤。他说:“今年年底可以全部出栏了。”他看着猪圈里长得膘肥体壮即将出栏的大肥猪,感觉生活更有奔头,对未来充满了希望。谈到下一步的打算,王镜仁说,现在国家政策越来越好,多学习,要不断提升自己的养殖技术,带动周边乡镇的贫困户一起养殖,共同脱贫致富奔小康。

图为王镜仁在喂猪

王镜仁脱贫是西林县仡佬族脱贫奔康的一个缩影。自脱贫攻坚以来,西林县出台各种产业扶持优惠政策,通过提供政策、资金、技术支持、就业岗位,引导广大贫困户因地制宜,大力发展产业和外出务工脱贫。截至目前,该县文雅村24户仡佬族10户贫困户通过养猪和外出务工,全部脱贫摘帽。(黄燕群)

长按识别


转载请注明:http://www.xilinzx.com/xlfz/7582.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