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鸦片战争结束年后的今天,我们准备好了吗?
文/太行山下
年是年第一次鸦片战争结束周年。
年以来,西方列强先后对中国发动了第一次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法战争、中日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日本侵华战争(抗日战争)等战争。
一、怎样看待这些战争?
1、从战争结果来看,除了抗日战争我们取得了胜利以外,其余都是以失败、以割地赔款、以丧失主权告终。这就是我国近代血淋淋的屈辱史。
据统计,以上战争,西方列强共逼迫我国割让领土余万平方公里,比现在10个山西省的面积还多;实际赔付白银13.35亿两,相当于年清政府财政收入的11倍。
2、从战争目的看,都是列强们像流氓、强盗一样,不择手段推销他们的商品、占领中国的原材料市场、瓜分中国领土。
以第一次鸦片战争为例,在与中国开展贸易的过程中,由于中国是一个封建自给自足国家,对英国生产的工业品羊毛、呢绒需求不足。而中国出产的茶叶、丝绸、瓷器等奢侈品在欧洲市场十分受欢迎,这样英国就产生了每年二、三百万两白银的贸易逆差。这是英国人不想看到的。于是就采取向中国大量走私鸦片的方式来解决贸易逆差问题。鸦片输入严重败坏了社会风尚,摧残了人民的身心健康。烟毒泛滥不仅给中国人在精神上、肉体上带来损害,同时也破坏了社会生产力,造成东南沿海地区的工商业萧条和衰落。鸦片贸易打破了中国对外贸易的长期优势,使中国由顺差国很快变为逆差国。仅鸦片走私一项就使中国每年流失白银多万两。在这种情况下,清政府开始禁烟。禁烟就动了英国政府的奶酪,导致了鸦片战争发生。中英武器装备的巨大差距、清朝政府的腐败无能导致了臭名昭著的《南京条约》的签订,导致了割让香港、赔款万两白银等一系列丧失主权事情的发生。
3、从战争起因看,都是西方列强为了他们的利益,根本不讲什么国际基本准则和国际法,找到了我们家门口,制造种种借口以洋枪大炮逼迫我们接受他们的无理要求,稍有不满就推行舰炮政策。
如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起因就是年英国借口《南京条约》届满12年,曲解中美《望厦条约》关于12年后贸易及海面各款稍可变更的规定,援引最惠国待遇,向清政府提出全面修改《南京条约》的要求。主要内容为:中国全境开放通商,鸦片贸易合法化,进出口货物免交子口税,外国公使常驻北京等。遭到清政府的拒绝。年中美《望厦条约》届满12年。美国在英、法的支持下,再次提出全面修改条约的要求,但仍被清政府拒绝。于是,西方列强决心对中国发动一场新的侵略战争。年10月,英殖民主义者利用“亚罗号事件”制造战争借口。“亚罗号”是一艘中国船,曾为了走私方便在香港英国当局注册,但是已过期。10月8日,广东水师在“亚罗号”上逮捕几名海盗和有嫌疑的水手,按道理这纯系中国内政,与英国毫不相干。但是英国驻广州代理领事巴夏礼在英国驻华公使、香港总督包令的指使下,致函清两广总督叶名琛,称“亚罗号”是英国船,捏造中国兵曾侮辱悬挂在船上的英国国旗,要求送还被捕者,赔礼道歉。叶名琛据理力争,态度强硬,而且不赔偿、不道歉,只答应放人。年10月23日,英军开始行动,三天之内,连占虎门口内各炮台。27日,英舰炮轰广州城。29日,英军攻入城内,抢掠广州督署后退出。12月,洋行夷馆被毁,尽成灰烬。一艘自广州开往香港的英国邮船遭劫。年1月,英军焚烧洋行附近民宅数千家,后因兵力不足,为等待援军而退出珠江内河。为了扩大侵略战争,英国政府于年3月任命前加拿大总督额尔金为全权代表,率领一支海陆军来到中国;同时向法国政府提出联合出兵的要求。此前,法国正以“马神甫事件”(又称“西林教案”)向清政府交涉。所谓“马神甫事件”,是指法国天主教神甫马赖违反《中法黄埔条约》,自行进入中国内地活动。但马赖年2月在未依据条约义务——把拘捕的法国人解送至法领事馆的情况下,就被广西西林县知县处死。年,法国政府遂以此为借口,任命葛罗为全权代表,与英国联兵侵略中国。此外,英法虽然还联合了美国,但美国仅以外交支持。俄国外交代表则以东正教团监护的身份早先混入北京,后来则以调停人的面目出现,借机渔利。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过程可拆分为“第一次英法联军之役”与“第二次英法联军之役”。第一次英法联军之役是从年战争爆发到年联军抵达天津附近海域为止。以清政府先后与中英、中法、中俄、中美签订《天津条约》,以公使常驻北京;增开通商口岸;外籍传教士得以入内地自由传教;外人得以入内地游历、通商;外国商船可在长江各口岸往来;修改税则,减轻商船吨税;对英赔款银四百万两,对法赔款银二百万两而告终。第二次英法联军之役是从年爆发第一次大沽口战役到年签订《北京条约》为止。以咸丰帝等则以北狩为名携皇后、懿贵妃等离京逃往热河避暑山庄、英法联军占领北京,在北京城郊抢掠烧杀近50天,京郊皇家园林如圆明园、清漪园、静明园(玉泉山)、静宜园(香山)、畅春园等均被付之一炬并订立不平等的《中英北京条约》、《中法北京条约》作为《天津条约》的补充,签订《中俄北京条约》而止。在清政府与这些国家签订的《北京条约》中,又增加了开天津为商埠;割九龙司地方给英国;准许外国人在中国买卖人口;将已充公的天主教教堂财产发还,法国传教士可以在各省任意租买田地,建造教堂;对英、法两国赔款各增至万两白银。特别是《中俄北京条约》、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的签订使中国丧失土地多万平方公里,相当于三个法国的面积。
4、从战争准备看,西方列强都是经过精心策划、精心准备而为。
年,日本通过明治维新,“脱亚入欧”,开始走上资本主义道路,国力日渐强盛。年,日本参谋本部制定了所谓“清国征讨策略”,逐渐演化为以侵略中国为中心的“大陆政策”。其第一步是攻占台湾,第二步是吞并朝鲜,第三步是进军满蒙,第四步是灭亡中国,第五步是征服亚洲,称霸世界,实现所谓的“八纮一宇”。而甲午中日战争就是日本实现“大陆政策”前两个步骤的重要环节,由于其自身实力资源都不具备相应条件,所以实行以战养战的策略来达到目标的实现。年,日本开始侵略中国附属国琉球,准备以琉球为跳板进攻台湾。年,发生了琉球漂民被台湾高山族杀死的事件,日本利用清朝官员的糊涂,以琉球是日本属邦为借口大举进攻台湾岛,这是近代史上日本第一次对中国的武装侵略。但日本和中国实力悬殊,加上水土不服,日军失利。在美英等国的“调停”下,日本向清朝勒索白银50万两,并迫使清廷承认日军侵台是“保民义举”(即间接承认琉球人是日本属民),从台湾撤军。由于清廷的软弱无能,日本于年完全并吞了琉球王国,改设为冲绳县。年,日本以武力打开朝鲜国门,强迫朝鲜政府签订《江华条约》,取得了领事裁判权等一系列特权。该条约第一条即宣称“朝鲜为自主之邦,保有与日本国平等之权”,把朝鲜的宗主国清朝排斥在外。在19世纪七八十年代的中日冲突中,中方在硬实力上一直占有优势,但朝鲜甲申政变之后的十年时间,情况就发生了变化。这段时间,日本一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