泼墨,舞祖国盛景,在如玉之纸上写下万世流芳;歌吟,道时代兴替,在如丝之绢上颂尽山河壮美。欢迎大家来到栏目,在这里,用心聆听每一首诗词,用情体会每一段诗句背后的故事。
《题西林壁》
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从正面、侧面看庐山山岭连绵起伏、山峰耸立,从远处、近处、高处、低处看都呈现不同的样子。之所以辨不清庐山真正的面目,是因为我身处在庐山之中。
前两句“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虽然只是粗略的勾画,没有细致具体的描绘,但是却从人们正视、侧看、俯瞰、仰视、遥望、近察中,从人们立足点、观察点的不断变换中,写出了庐山的多姿多采,神奇莫测。后两句“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写诗人在观察中得到的启示。苏轼向生活的深处开掘,把观感和哲理结合起来,从而阐明了一个深刻的道理:只有从不同的方面了解事物,既深入它的内部细察精神实质,又站到事物之上,总观它的全貌,才能给事物以正确的认识。
清代的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诗人对宇宙人生,须入乎其内,又须出乎其外。入乎其内,故能写之,出乎其外,故能观之。”苏轼的《题西林壁》正形象化地说明了这一道理。
撰稿
李然
初审
黄丽雯高琳
审核
赵岩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