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西林壁北宋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修竹翻译

正着看连绵侧着看陡峭,

从远近高低看各不相同。

不能看清庐山真正面目,

只因为我身处庐山之中。

修竹赏析

唐诗中就不乏一些哲理诗,比如杜甫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比如王之涣的“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以学问入诗,以哲理入诗,是宋诗的一个倾向,比如陆游的“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比如王安石的“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讲的也都是人生哲理。

苏轼这首诗也是一首哲理诗,他从不同角度看山,得到了不同的山,但这些都不是山的真面目,于是作者陷入了深沉的思考,得出了“只缘身在此山中”的结论。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我们生活中也是如此,很多事情想不通看不透,都是因为自己在局内,或者说,事情关乎自己的切身利益。而如果能跳出来,把这当做别人的事来看,可能就更通透了。

举个不恰当的例子,北京学生的高考录取率常常饱受质疑,我在新闻后面常常能看到北京小孩三百多分就能上北大的言论。

与之相应的,我也偶尔看到一些北京家长发声,说北京就应该录取率高。

而作为一个北京的高三教师,我深深知道北京每一只高三狗的辛苦,也深深知道,在北京,想上北大,也同样是百里挑一。而我更坚定地相信,历史也无数次的证明,北京能考上北大的学生,都是优秀的,在北大也是出类拔萃的。

所以如果跳出这个局,有人问我,你支不支持全国一条线。我会回答,支持不支持轮不到我说话,但我敢说,我不怕,作为曾经的北京考生,和现在的北京考生的老师,我都不怕。

大家加油。

修竹链接

登飞来峰

(北宋)王安石

飞来山上千寻塔,

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

自缘身在最高层。

你可能喜欢以下链接

望岳(唐)杜甫

登鹳雀楼(唐)王之涣

《红楼梦》导读第六十八回曹雪芹的三观正不正

欢迎转发雨打修竹作品,这是对作者最大的赞美与支持。

欢迎


转载请注明:http://www.xilinzx.com/xljj/11262.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