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最喜欢的儿子,可以说有三个,前两个都是嫡子,即永琏和永琮。在乾隆之前,清朝并没有以嫡子身份继位的皇帝,所以乾隆即位后,就特别希望能立嫡子为储君。
他一早就按照“秘密立储”制度,将嫡长子永琏立为皇太子,可惜永琏9岁因病夭折。后来孝贤纯皇后又生下嫡次子永琮,乾隆有意将其立为太子,谁知永琮不到3岁,就因出痘夭折。
孝贤纯皇后去世后,乾隆就彻底失去册立嫡子为储君的机会,接下来他最欣赏的儿子,无疑就是五阿哥永琪了。永琪虽然不是嫡子,但无论学识、品性,都是诸位皇子中的佼佼者。
永琪的生母曾是乾隆潜邸格格,乾隆即位后,被封为海常在,二年晋封海贵人,不怎么受宠。直到生下皇五子永琪,才被封为愉嫔,随着永琪逐渐受宠,她才成为愉妃。
可以说,愉妃是后宫母凭子贵的典型例子。永琪从小聪慧过人,不仅精通武艺,还博学多才,熟练掌握满语、汉语、蒙古语,对天文、地理、历算也颇有研究。这样一位文武双全的皇子,自然深受乾隆赏识。
在接连失去两位嫡子的悲痛中,永琪也算给了乾隆一丝慰藉。不过真正让乾隆对永琪另眼看待,还是因为这件事。原来,当初九州清晏殿失火,是永琪冒险将乾隆背出火中,这件事带给乾隆很大震撼,于是之后就封永琪为和硕荣亲王。
从这时起,乾隆便对永琪寄予厚望,将他视为储君培养。多年后,英国使者马戈尔尼到清朝谒见乾隆时,乾隆就当面说道:
“其时朕视皇五子于诸子中更觉贵重,且汉文、满语、蒙古语、马步、骑射及算法等事,并皆娴习,颇属意于彼,而示明言,及复因病旋逝。”
这就足以证明,乾隆一早就认定永琪为储君,只可惜永琪英年早逝,让他再度痛失爱子。既然乾隆十分重视永琪,为何爱子去世后,他却给永琪唯一的女儿,自己的孙女一个尴尬封号呢?
首先,笔者要为大家介绍下永琪的妻妾们。永琪的嫡福晋,是大学士鄂尔泰的孙女西林觉罗氏。她只为永琪生下第六子,不过夭折了,可以看出她虽为嫡福晋,可实际并不受宠。
永琪的侧福晋为索绰罗氏,是左都御史观保的女儿,初入府邸时为格格,死后被追封为侧福晋。不过索绰罗氏最为受宠,她为永琪生下四个儿子,可惜三个夭折,唯一存活的儿子绵亿,在嘉庆年间被封为荣郡王。
除此之外,永琪还有两位侍妾,一位胡氏,一位档案中只称为“如格格”。这位如格格没有子嗣,在永琪病逝后很快也死了。至于胡氏,她生下一子一女,儿子夭折,女儿则是今天要说的这位了。史料中关于她的记载很少,只知她是永琪唯一的女儿,父亲去世后,爷爷乾隆只给了她县君的封号。
根据清朝的爵位制度,一般“和硕亲王”的女儿,就应该被封为郡主,称“和硕格格”。郡主居京师俸银两、禄米斛,下嫁外藩俸银两、俸缎12匹。永琪是和硕荣亲王,他的女儿,自然就该被封为郡主才对。
然而乾隆只封孙女为县君,县君与郡主区别多大呢?根据制度,清朝贝子的女儿,一般被封为县君,待遇是居京师俸银50两、禄米50斛,下嫁外藩俸银50两、俸缎6匹。其中差距一目了然,为何乾隆要给孙女如此尴尬的封号呢?
其主要原因,可能是因为生母地位太低了,胡氏仅仅只是侍妾,且并不受宠,所以永琪也应该不是很重视这个女儿。如果是嫡福晋所生,待遇自然不同,就算是索绰罗氏所生,凭借永琪对她的宠爱,必定也会十分重视这个女儿。
所以说,乾隆肯定也不是很看重这个孙女,不然看在永琪份上,再怎么也会对她多加照顾才对。不仅如此,在乾隆四十九年的时候,乾隆就将这个孙女远嫁蒙古,之后再没有关于她的任何记载了。
(参考文献《清史稿》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