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椅子,一盒碳粉,用若干画笔,为你绘一张素色的画作,简单的笔调,不简单的彩色人生!
我们都走过,却忘了去发现,浮华世界的宁静人生——西林桥头的尚礼军炭精画像。
人们习惯了叫他尚老师,这幅拍摄于年,摄影师李绍毅凭借此作品荣获国际摄影艺术联合会金牌奖的作品叫《过客》,背对着我们的从事绘画的便是尚老师。
炭精画,是以炭精粉作为颜料,以擦笔、药棉、橡皮等为绘画工具的一种特殊民间绘画形式。
在没有普及照相机以前,一张画像定格在册,好像足以留住年华的美好。
因为有需要,所以才会有供给。
艺人应运而生,守着小竹椅,画出玻璃框里的青春。
尚老师就是这样的一个人,从事炭精画已经有23年,为数不尽的人绘住了美好~
内江街头的作画者除了尚老师,已经不大见得到了。
他的画承载了时代的记忆。
感谢他的坚持,不去食用快餐味道,如同细嚼的白饭一般缓慢,使得炭精画还能出现在人们的视野,让这种艺术留在了内江。
不管是家庭的影响,还是后天的接触,唯一可以确定的是:尚老师喜欢绘画。
沉淀的艺术需要用时间来证明,淡然的人生需要用努力来诠释。
尚老师花了20年的时间,用近万张画卷,来成就了今天的惟妙惟肖。
一张A4纸,老人亦或是小孩,皱纹或是天真,在他的画笔下,都有属于你自己的灵动与美好。
他为一代人留下了永不磨灭的记忆。
尚老师从来没有做过名片宣传自己,他就是最好的活字招牌。在他看来,旁人认不认识他不重要,认可他的画就好。
尚老师想用他的笔,来帮别人找回过去。有些没有照片却想要找到以前的人,尚老师会通过描述,依靠自己的想象与判断来绘制出人物的肖像,做不到十分像,但八九分是没问题的。
得不到的才是最好的,回不去的才会最值得追忆的。而它便是我们追求的炭精画的最大特点:永不褪色,无论时间多久,年月多长,都能保持最初的状态。
(图片内容源自:哇偶)
他有足够的底气说:我的画永不退色,我的人生永不过期。
他是西林桥头的尚老师。
快节奏生活的你,
可曾注意过他?
你在他那里画过一张画吗?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