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学院
林学院设有林学(包括林学、林学经济林和林学双外语三个方向)、农学、地理信息科学3个专业;设有森林培育、森林经理、林木遗传育种、果树学、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植物学等7个硕士学位授权点和林木遗传育种森林培育等4个博士学位授权点。拥有国家一类特色建设专业1个、云南省重点建设专业3个,省、部级重点学科6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3个,仪器设备总值达多万元,是西南林业大学学科建设和研究生教育的核心。
林学
(在大二时分为林学、林学经济林和林学双外语三个方向)
1.林学方向
主要课程:植物学、树木学、植物生理学、土壤学、森林生态学、林木遗传育种学、森林培育学、经济林栽培学、自然保护区管理、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测树学、森林经理学、林木病虫害防治。
培养具备林木良种选育、苗木培育、森林经营、林业信息技术、森林资源调查与管理、资源开发利用、经济林培育、生物多样性保育、林木病虫害防治等林学及相关的理论及实践技能,能在林业管理部门、科研院所、大中专院校、林业及相关企业从事林业管理、教学、科学研究、林业及相关技术推广的复合型、应用型高级专业人才。
2.林学(双外语)方向
主要课程:植物学、气象学、土壤学、树木学、植物生理学、森林生态学、自然保护区管理、测树学、林木遗传育种学、森林培育学、林木病虫害防治、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森林经理学、第二外语(东南亚小语种)。培养具备林木遗传育种学、森林培育学、林木病虫害防治、森林生物多样性保育、林业信息技术、森林资源管理及开发利用等方面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能熟练应用泰语,能在林业企事业、大中专院校及科研院所从事林业技术推广、教学及科学研究的应用型、复合型高级专门人才。
3.林学(经济林)方向
主要课程:植物学、植物生理学、生物化学、林木遗传学、林木育种学、森林生态学、经济林昆虫学、经济林病理学、林业生物技术、林木测计学、野生植物开发利用学、经济林栽培学、果树栽培学、经济林产品加工利用学、经济林产品分析检测学、林政学、林业经济管理学。培养具备生物学和林学(主要为经济林)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主要从事经济林栽培、经济林育种、经济林资源开发利用、野生植物资源开发利用、生态环境建设的应用型和复合型高级专门人才。
农学
主要课程:植物学、中药学、药用植物分类学、药用植物栽培学、天然药物化学、仪器分析、中草药有效成分分析、药剂学、药用植物遗传育种学、生物化学、中药鉴定学。培养具有坚实和系统的药用植物学基本知识,具有系统的药用植物培育、药用植物资源开发利用及保护的基本理论、基本技能,能在药用植物栽培、生产、检验、流通、使用和研究与开发领域从事药用植物种植、鉴定、制剂、质量控制评价及开发利用等方面的复合型、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地理信息科学
主要课程:测量学、地图学、自然地理学、计算机程序设计、地理信息系统原理、空间分析原理与方法、遥感技术原理与应用、遥感图像处理、地理信息系统设计与开发、测树学、森林资源管理。培养具备地理信息系统与地图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能在科研机构或高等学校从事科学研究或教学工作,能在城市、区域、资源、环境、交通、人口、住房、土地、林业、基础设施和规划管理等领域从事与地理信息系统有关的应用研究、技术开发、生产管理和行政管理等工作的地理信息系统与科学高级专门人才。
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利用学院
植物保护
主要课程:植物生理学、树木学、普通遗传学、微生物学、植物病原学、普通植物病理学、昆虫形态与分类、昆虫生理生化、昆虫生态及害虫测报学、园林植物病理学、园林植物昆虫学、植物化学保护、植物检疫与生物安全。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和系统掌握植物保护学、昆虫学、植物病理学、微生物学、有害生物综合治理等方面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实践技能,通过对专业课程的学习,了解植物保护学科前沿,掌握现代生物科学技术,掌握病虫草鼠害发生发展规律与防治原理,具备分析和解决农林业生产中的实际问题、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和能力,在农业、林业、园林等部门或单位能够胜任植物保护教学、科学研究、开发推广、经营管理等方面的工作。
森林保护
主要课程:林业微生物学、菌物学、昆虫学、树木学、土壤肥料学、植物生理学、森林生态学、森林培育学、普通植物病理学、森林昆虫学、森林病理学、植物检疫学、植物化学保护、林火管理。培养具备微生物学、昆虫学、生态学、森林保护学、林木遗传育种、森林培育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具有开展有害生物预防与控制的研究与实践的能力,能在出入境检验检疫、森林及观赏植物保护与管理等部门从事森林与观赏植物病虫害检疫和控制与管理的高级专门技术人才。
野生动物与自然保护区管理
主要课程:普通动物学、动物遗传学、动物生态学、鸟类学、兽类学、护生物学、自然保护区管理、野生动物管理学、动物生理学、动物营养学、动物检疫学、野生动物疾病与救助。培养具备野生动物资源调查与评估、野生动物检疫与疾病防治、野生动物及其产品鉴定、动物标本制作、野生动物调查、巡护与监测、自然保护区规划设计和管理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能在动物相关行业和自然保护区相关行业从事教学、科研、技术、管理、产品开发等工作的复合型高层次专门人才。
生态与水土保持学院
现设有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环境工程、农业资源与环境、土地资源管理4个本科专业,具有“生态学”一级学科硕士授予权,拥有生态学、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2个硕士学位授权点。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为教育部高等学校特色专业、云南省重点建设专业,生态学为“十二五”云南省优势特色重点建设学科。学院开设的“土壤学”及“水土保持学”为云南省精品课程。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
主要课程:植物学、森林生态学、土壤学、地质与地貌、土壤侵蚀原理、水土保持工程学、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编写、水土保持监测、林业生态工程学、工程力学、水力学、水文与水资源学、测量学、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环境监测、水土保持规划。
培养具备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在水土保持、农业、水利、环境保护、土地管理等行政、企事业单位从事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规划设计、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编制、水土保持监测、监理、施工、管理、预防监督以及国土环境整治与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工作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环境工程
主要课程:物理化学、生物化学、测量学、水力学、化工原理、环境微生物学、环境影响评价、水污染控制工程、大气污染控制工程、固体废物处理与资源化工程、环境规划与管理。
培养掌握环境工程基本理论,获得资源和环境保护技能基本训练,可从事城乡、区域和工矿企业的环境污染控制工程以及资源综合利用工艺的规划、设计、运行管理和研究开发等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农业资源与环境
主要课程:农业资源利用、生物学、土壤学、植物营养学、土地资源学、资源遥感与信息技术、农业环境学、农业气象学、生态学、水土保持学。
培养具有农业资源管理及利用、农业区划与环境保护、农业生态、资源信息技术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能在农业、土地、环保、农资等部门或单位从事农业资源管理及利用、农业环境保护、生态农业、资源遥感与信息技术的教学、科研、管理等工作的高级科学技术人才。
土地资源管理
主要课程:土地资源学、土地管理学、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地籍管理、不动产估价、土地利用规划、土地整理与复垦、房地产经营与管理。
培养具备现代土地资源管理学、土地经济学及相关法律法规基本理论与知识,具有地理信息系统应用、土地测量、土地制图、土地规划、不动产评估、土地资源评价等基本技能,能在国土、城建、规划、房地产以及相关领域从事土地复垦、土地调查、国土规划、地产开发、地籍管理及土地政策法规工作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土木工程学院
学院现设有森林工程、土木工程、测绘工程和给排水工程4个本科专业,拥有森林工程硕士学位授权和建筑与土木工程工程硕士学位授权,有省级特色专业建设点1个、省级重点建设专业1个,省级结构工程实践教学示范中心1个,云南省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个,校级重点学科1个。拥有价值余万元的教学仪器设备,可满足本科和研究生的教学需求。学院现有教职工42人,其中教授4人,副教授10人、讲师20人,高级职称人数占教职工总数的33.3%。教师中有博士学位的6人,硕士学位的28人,硕士及以上学位的占师资队伍的80.95%。
土木工程(招理工类考生)
本专业培养掌握土木工程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能够从事土木工程的设计、施工与管理工作,具有初步的项目规划和科学研究能力和具有创新精神的高级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主要课程: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结构力学、测量学、土力学与基地基础、建筑材料、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钢结构设计原理、混凝土结构设计、钢结构设计、砌体结构、工程CAD、建筑施工、房屋建筑学、建筑结构抗震设计、工程概预算等。
森林工程(道路桥梁方向)(招理工类
考生)
本专业培养具有工程力学、机械工程、土木工程、环境科学和森林资源可持续经营、开发利用的知识,能在林业、交通、土建、机械等部门的企事业单位、科研院所从事森林工程、道路桥梁的勘测、设计、施工、管理及机械运用的工程技术人才。
主要课程: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结构力学、水力学与水文学、测量学、土力学与工程地质、道路工程、桥梁工程、施工技术与管理、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基础工程、建筑材料、工程概预算等。
测绘工程(招理工类考生)
本专业培养掌握地面测量、海洋测量、空间测量、遥感及地图编绘等方面的理论、知识和技能。能在国家基础测绘建设、城市建设、资源开发、交通与能源、水利与电力、房产与地产、国土资源测量工程、地图与地理信息系统的设计等领域从事研究、管理、教学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主要课程:测量学、地图学、测量平差、控制测量学、数字图像处理、遥感原理与应用、地图投影、计算机制图、地理信息系统原理、大比例数字测图、GPS定位原理及应用、地籍测量与管理、工程测量、海洋测量学等。
给排水工程(招理工类考生)
本专业主要培养掌握给水排水工程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通过给水排水工程设计方法、实验技能、科学研究、工程实践与计算机应用方面的基本训练,能从事给水排水工程的规划、设计、施工、运营和管理工作的高级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
主要课程:工程力学、水分析化学、水处理微生物学、水力学、给排水管道工程、给水工程、排水工程、建筑给水排水工程、水工艺设备基础、水资源利用与保护等。
大数据与智能工程学院
学院以研究计算机软件开发、计算机系统结构、自动化控制和信息处理为主要研究领域和学科特色。
主要从事计算机图形图像处理、管理信息系统建设、数据库平台开发和应用、网络安全和管理、基于开源平台的软件和系统的开发、信号的传输与处理、计算机硬件结构、自动化控制和嵌入式系统、计算机二维动画、三维动画等方面的教学、科研和人才培养工作。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1)、招理工类考生培养比较系统地掌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必需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掌握利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技能、方法和相关知识,具有从事计算机应用和软件开发实际工作和研究工作的初步能力,能在各个领域中从事和计算机相关工作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2)、招理工类考生(网络信息工程方向)培养学生掌握现代计算机科学和通信领域的基础理论知识、网络理论知识和网络应用开发能力;注重培养学生在计算机网络技术领域的设计、开发、管理和应用实践能力。为企业信息化和林业信息化培养具有一定综合应用能力和实践能力的网络技术的应用型专门人才。
信息工程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信息工程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主要包括电子电路基本理论知识、信息收集和信息处理的基本理论知识,受到相关的信息工程技术、网络技术、计算机技术等方面的基本训练。
专业的重点培养方向偏重于物联网工程,围绕物联网技术的应用,学生将受到科学实验和科学思维的基本训练,使学生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具有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能力。
电子科学与技术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物理电子、微电子学、光电子学、信息处理领域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相关的信息电子实验技术、计算机技术等方面的基本训练,学生将受到科学实验和科学思维的基本训练,使学生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具有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能力。
电子信息工程
培养掌握电子信息工程学科必需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掌握利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技能、方法和相关知识,具有从事电子信息处理和硬件开发控制实际工作和研究工作的初步能力,能在各个领域从事与计算机自动控制和信号处理相关的工作,并具有实际工作能力和研究能力的应用型人才。
艺术学院
音乐学
轻工与食品工程学院
食品科学与工程
主要课程:无机及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生物化学、食品化学、食品微生物学、食品工程原理、食品工艺学、食品机械与设备、食品安全与质量控制、食品贮藏原理。
培养目标:培养具备扎实的化学、生物学以及工程学等方面的基础知识,掌握食品加工、分析、检验等食品科学专业的相关技能,能够在食品领域从事科学研究、产品开发、生产技术管理、品质控制和经营销售,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较强的专业技能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
包装工程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