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佝偻病:佝偻病是3岁以下幼儿常见的营养缺乏症。由于维生素D缺乏,导致钙、磷代谢失常和骨骼发育障碍,严重者产生骨骼畸形。
症状
(1)一般症状:神经精神症状,如小儿易激怒、烦躁、不活泼,对周围环境缺乏兴趣。睡眠不安,夜间常惊醒苦恼。较大儿童可出现记忆力、理解力差,语言发育迟缓。
(2)骨骼改变:露骨的改变常常出现在佝偻病的早期,如颅骨软化、方囟、前囟晚闭。胸骨改变,如串珠肋、肋膈沟或称哈氏沟、鸡胸、漏斗胸。四肢改变,如佝偻病手镯或脚镯、下肢弯曲,出现“O”型腿或“X”型腿。脊柱后凸或侧弯等。
预防:坚持户外活动,接受阳光中紫外线的照射。提倡母乳喂养,及时添加蛋黄、动物肝脏等辅食。按照儿科医生的要求,及时、合理补充鱼肝油和钙制剂。
(二)营养性贫血:由于营养物质中铁和维生素B12及叶酸缺乏而导致的贫血,称为营养性贫血。铁缺乏所致者为缺铁性贫血。维生素B12及叶酸缺乏所致者为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1、缺铁性贫血:
症状:贫血可降低血液摄氧能力,使机体各器官、组织出现不同程度的缺氧。如在运动时出现呼吸急促、心跳过快等现象。由于大脑供氧不足,可出现头晕、耳鸣等症状。四肢肌肉软弱无力,内脏活动发生障碍。此外,还有食欲不振、恶心、腹胀等症状。
预防:合理搭配膳食,注意含铁食物如动物血、肝脏等的添加,注意富含维生素C食物的添加。不饮茶水以防影响铁的吸收。用铁制饮具烹调食物,以利补铁。
2、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临床表现:同“缺铁性贫血”的一般表现。此外,尚有一些神经精神症状,如表情呆滞、嗜睡、对外界反应差等。可出现肢体、头部、口唇甚至全身无意识的颤抖、可有智力和动作发育迟缓或倒退现象。
预防:及时添加辅食和合理搭配膳食,注意补充富含维生素B12和叶酸的食物以及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以羊奶为主食者,更需要补充叶酸。
(三)肥胖症:肥胖指身体中脂肪堆集过多。如果体重超过同年龄、同身高儿童体重平均值2个标准差,可诊断为肥胖症。
危害:儿童肥胖易致扁平足,即使走路不多也会感到腰疼、腿疼。由于腹部脂肪堆积,横隔上升,使呼吸不畅,儿童易感疲乏。小儿肥胖还会造成高血脂症,成为动脉硬化的发病基础。肥胖继续发展,延续到成人,更易合并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等疾患。
预防:
(1)加强饮食管理:提倡平衡膳食,合理搭配蛋白质、脂肪、糖类、碳水化合物和水果、蔬菜,应控制总热量。
(2)适当运动:提高小儿对运动的兴趣,坚持每天必要的锻炼,并持之以恒。
(3)解除精神负担:不必到处求医,使小儿感到紧张不安。改变以往的饮食习惯也不能操之过急。若过多干预,可能使小儿产生对抗心理。
(4)不可服用减肥药。
(5)因内分泌疾病所致的肥胖症,针对病因进行治疗。
二、五官疾病(一)龋齿:龋齿是因牙齿经常受到口腔内酸的侵袭,使牙釉质受到腐蚀而变软变色,逐渐发展为实质缺损而形成龋洞。
预防:
1、注意口腔卫生:教会小儿饭后漱口,及时清除食物残渣。
2、坚固牙齿:合理营养,多晒太阳,补充维生素D和钙剂。
3、氟化防龋:含氟牙膏的防龋作用较好。
(二)弱视:眼球没有器质性病变而戴矫正镜片后视力仍不能达到正常,称为弱视。
预防:
(1)小儿入园后,至少每年普查一次视力。
(2)注意及时纠正小儿的不良坐姿。
(3)弱视的治疗,年龄越小,治愈率越高。年龄大于7岁,治愈率明显下降。
(三)急性结膜炎
俗称“红眼”或“火眼”,是传染性极强的急性眼病,易于流行。
预防:教育小儿用眼卫生,不用手揉眼睛。勤洗手绢,毛巾专用,定期煮沸消毒。
(四)急性化脓性中耳炎:多有上呼吸道感染等前驱症状,继之高热、有耳内胀痛感。
预防:不要随便用不洁物品抠挖外耳道。及时排出因洗头、洗澡时不慎流入外耳道内的液体,预防上呼吸道感染。
三、皮肤病(一)婴儿湿疹
护理要点:无特异性治疗,预防和护理很重要。保持面部清洁,避免湿疹继发感染。不要用热水洗脸,赶紧不太凉即可,不用刺激性强的碱性肥皂。可用炉甘石洗剂、湿疹膏等药物止痒。衣服、被褥要用纯棉制品。
(二)汗疹(俗称痱子)
预防;
(1)夏季注意室内通风、降温。小儿的衣服要宽大、柔软、吸水性强。
(2)常洗澡。先用温水洗干净,再扑上痱子粉或擦痱子药水。
(3)若反复发生痱毒,可服清热解毒的中药(遵医嘱)
(三)脓疱疹(俗称黄水疮)
预防:保持皮肤清洁,勤洗澡、勤换洗衣服。隔离、治疗病人,病人的衣服、毛巾等要煮沸消毒。
四、肠道寄生虫病(一)蛔虫病
1.病因
(1)蛔虫寄生于人体小肠内,雌虫产卵能力极强,每天约20万个,随大便排出体外。在适宜的温、湿度下,发育成为内含感染性幼虫的卵。人吞食后,导致感染。成虫在场内可生存1年左右。
(2)人的感染主要通过污染的手,其次是受污染的食物和水。土壤中含有虫卵,学前儿童在活动中手极易被污染,蔬菜、水果清洗不净也易带虫卵,如果经常吸吮手指或食前不洗手,生吃未洗干净的瓜果、蔬菜,喝生水,可将虫卵吞入。
临床表现:肠蛔虫病:经常发作性脐周疼痛,可有恶心、呕吐、轻泻或便秘、异食癖(好吃泥土或者其他杂物)大量蛔虫寄生于肠道,可影响肠道功能,致消化和吸收障碍,引起营养不良,可有面黄肌瘦、贫血,生长发育迟缓。
治疗原则:选用驱虫剂,驱虫治疗。
预防:教育儿童讲究饮食卫生和个人卫生,切断传播途径。必要时可集体驱蛔虫一次,可选择秋季进行。粪便要进行无害化处理,消灭蛔虫卵。
(二)绕虫病:由绕虫寄生于人体结肠和直肠引起,以肛门、会阴瘙痒为特征。
预防:绕虫寿命很短,采取适当预防措施,即可清除。培养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食前便后洗手,不吸吮手指。常晒被褥,勤换内衣裤和床单被套,内裤要煮沸灭卵。川整裆裤、戴手套,睡前勤洗臀部,减少虫卵污染手指的机会。
北京中科医院坑白癜风人民大会堂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