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埠、谢厝地、洪厝埔、郑畔、顶埕
西林村,曾名西隐,隶属广东省普宁市赤岗镇辖下行政村,距离市区流沙北侧15.8公里,现全村人口过万,村民多数出外经商务工或留守以农为业。宋末,许氏一支从福建云霄迁此定居,随后有章氏、李氏、郑氏迁入,由西隐、埔上、顶埕、郑畔、曲埠、洪厝埔、谢厝地等7个自然村组成。村聚落呈块状分布,建筑多为传统贝灰三合土结构潮式民居。有耕地余亩,主种水稻、蔬菜、番薯等作物,村产蕉柑、大蒜、芋头是传统特产,曾尤以蕉柑负有盛名,在年总产达吨,人均公斤以上,产品销售国内外。有个体小型工厂企业数家。有小学1所,卫生站2所。属革命老区。每年春节有游神习俗,其中跳火堆颇有特色。普惠高速公路在村东贯穿,有乡村公路接入省道线洪棉路段。
曲埠
曲埠寨前。
西林村位于东华屿、杏芝围、埔下、彰宁、水吼、洪山、五福屿村中间,聚落自北向南偏东分布,大致可划分为两个大块,以东西走向的条村道为界,南边是许氏聚居自然村西隐、埔上,是村中人口最多且聚落区域面积最大的;北边是章氏、李氏、郑氏聚居的曲埠、谢厝地、洪厝埔、郑畔、顶埕5个自然村所在,章氏人口仅次于许氏一些,李氏人口较少,郑氏仅有几户人家。
在西林村中间有一条起始于北面水吼村的乡道,南下贯穿至村中心再折向西又往南接入洪棉公路,由此,整个北部聚落又可划分为东西两面,西面北端是曲埠,曲埠南端接壤是谢厝地,末端是顶埕,顶埕东面乡道路边近处是郑畔,郑畔东面较远处是洪厝埔。
曲埠的聚落由一横一竖的村道划为四个建筑群区域,有一半以上建筑是传统民居,另外是新建的楼局。老寨位于西北角上,为坐北朝南格局,寨内三街四座兼四面厝包,正前设有朝南寨门,门前是大阳埕和天地亭,埕下是一口大池塘;寨内主座是面阔五间一落式的章氏和祖祠,后座是章氏顺祖祠,顺祖祠的东北面是一座李氏朝祖祠。
曲埠老寨前即村里西南角的建筑区域中有两座朝西而建的寨围式公室,其中南座名喜祖公室,其门楼肚上的壁画十分有趣,居然是古今交融的画面!
古今中外。
曲埠村外路东有一座朝东南而建的曲埠古庙,是三间二进龙虎井格局,庙前是灰埕、大石炉、天地亭和池塘,其内奉三山国王等诸神。
曲埠古庙。
谢厝地
郑氏人家。
谢厝地寨前。
离开曲埠顺着村道南下大概米左右就是谢厝地自然村,该村由一个老寨及一个楼房局组成,当然也有零零散散一些建筑随处分布。老寨坐北朝南偏西,寨内三街三座兼四面厝包,寨东南及西南角各建有寨门,寨前是大灰埕和半圆状的大池塘;另,老寨后方又拓建有二排厝包,东西又各一排;寨内主座及东座是五间二进式的平祖公室、信祖公室,西座被分隔成多座高平房,其中一间门上匾额塑有礼祖公室。如曲埠所见一样,这寨内现还是村中村民的主要居住地,有人气,建筑也保持完好。据介绍说,谢厝地是西林李氏主要的聚居地,此外自然村中还有章氏及一家郑氏。
谢厝地的南面是顶埕,路东面是郑畔,最东面则是洪厝埔。
洪厝埔
洪厝埔老寨。
虽然这里叫洪厝埔,不过这里全部姓章。或许是以前有洪氏先民在此定居吧,即如谢厝地的谢厝一样?洪厝埔自然村的聚落均为坐北朝南格局,整体呈一个长方形状,自东向西分布,有老寨、新寨,及老寨后一片新厝局组成。老寨位于聚落的东南角上,寨内是一街五座的七间一落式建筑,左右三重厝包,前后各一重,正前方设寨门,门前路下是一口大池塘;寨内建筑较为破落,少部分还有人起居使用,其最后两座是祠堂,不过祖祠并没塑门匾。老寨正西侧是一块正方形荒地,荒地上有一些废置的老建筑,只有西南角上一座三间二进的振耀公室还属完好!再往西便是洪厝埔现主要村民聚居地新寨,该寨三街四座,左右后各二重厝包,前为一重,寨前是一口半圆池塘。
寨内建筑山墙上的风狮爷。
洪厝埔新寨。
郑畔
郑畔老寨。
老寨坐东朝西,内有一街三座,南北各三重厝包,东为二重,西是一重,内埕边上有水井一口,寨前南北角各建有寨门,寨前是一口大池塘;寨内主座是面阔五间纵深二进的昇祖公室,不过由于重修的缘故,公室整体的古拙古朴之气较弱,倒是石质大门框上各种工艺还能一窥其古老的气息。因年久失修,这里头的建筑较为破败,并有多少人起居。
老寨南门前是一个大阳埕,其东南有一座朝西而建三间二进式的章氏房祖祠,祖祠后面还有一座四点金创祖公室,而再向东,即新寨后的西北角,有另一座朝西而建的章氏房祖祠,及三间东西并列坐北朝南的同志善社、西林古庙、将军古庙。
关于章氏:
章氏入潮始祖是南唐太傅章仔钧第13代孙章松山。元代为避战乱入潮,择在水秀山环,沃野平衍,风俗淳厚的潮州府海阳县西塘乡(今潮州湘桥区)定居。裔孙再分创海阳县埭头乡(今澄海溪南镇)、南澳后宅镇及揭阳、饶平、普宁等地。潮汕章氏人口,据不完全资料统计共约多人。其中汕头市金平、龙湖、濠江区约2人;潮阳区约人,潮南区约多人,澄海区约人,大部分聚居于溪南埭头乡,其余分布于东里、澄城等镇;南澳县约人,是南澳县四大姓之一,主要集中聚居后宅镇,并分布其他各镇;揭阳榕城区约0人;揭西县约多人;普宁赤岗、洪阳等镇2人;潮州湘桥区多人;潮安枫溪、登塘等镇多人;饶平多人。
(以上资料摘选之网络)
岁在己巳年,即年?
将军古庙、西林古庙、同志善社。
同志善社内奉有真君大帝、大颠祖师、达摩祖师、玄天上帝、注生娘娘、释迦摩尼等神佛;西林古庙不甚详细,或许是三山国王。将军古庙亦然,不知所奉祀为哪位将军。据资料而知,郑畔自然村每年正月十三、廿四日会请诸神出宫巡游全村各处,以祈合境平安。
郑畔新寨东侧。
西林郑畔自然村有我所见过最大型最震撼的新建四方形寨围,其以坐正北朝正南面阔大五间纵深二进的章氏房祖祠为中心,向东西北三面拓建共座单元建筑,其中有下山虎座,四点金6座,五间过9座,竹竿巷厝一排9间,寨内首座前是大灰埕,埕南建有萧墙,墙外是广场式阳埕,埕下是一口长条方形池塘。这是西林章氏聚居人口最多的寨围了,若夸张点放大而言,在其他地方,估计也是找不到这么大型又聚族而居的寨子。
主座,五间二进的章氏房祖祠。
郑畔新寨东侧是洪厝埔新寨,西侧是郑畔新建的楼房局,后侧则就是老寨的区域了。
郑畔西侧边缘是村中那条南北走向的村道,村道南下至全村中心处西林学校前开始折向西大概米,然后又再继续南下往洪棉公路。
顶埕
西林学校位于路西,其后面是顶埕自然村,也是村中的市场所在。
顶埕,市场所在。
顶埕老寨位于市场西侧,其三面环水,坐北朝南偏西,为三街四座格局,内有一个梯形内埕,左右前建有厝包,后为二重厝包,南端设有寨门,北侧围墙均拆除或原本无建?由于地理的限制,寨内处建筑较为散乱且因年久失修多数破落已甚!主座是一祠堂建筑,现仅剩四面墙壁,形是废墟!趣味是其山墙下悬鱼竟塑了一个狮爷衔剑造像!老寨后西侧不远处有一个新建厝局,应就是顶埕的新厝局吧?!
顶埕新寨?
关于西林的西隐和埔上,见下一篇图志。由于个人能力有限,图志存有诸多不足,敬请指正。
本图志为原创,一字一图均为辛苦所得,若确有需转载文段、图片,请注明出处和作者姓名。未经同意,普宁本地网站请勿转载,特别谢绝文字文段剽窃式的转载。
完。
声明本作品为荣誉出品。不包含任何商业性质,仅限于网络分享交流之用,请勿恶意歪曲传播!转载请注明来源,及作者本人署名,并保留原图片水印和本段声明等。请尊重个人劳动成果!谢绝图片图志非完整性转载!特别谢绝各种手工特意叠加商业网站水印的转载!本作品保留一切权利。(如作品著作权、作品中出现人物的肖像权等。)作品中图片不得直接或者间接用于以营利为目的一切商业行为,违者必究。由于是本篇图志内容多为人文照片,免不了拍摄到人物肖像。如若由此造成不便之处,本人深表歉意,敬请联系本人将照片撤下。
赞赏
人赞赏
治白癜风的外用药白癜风的前期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