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兴安岭地名漫谈市县区乡镇

研究白癜风的专家 https://m-mip.39.net/baidianfeng/mipso_5941903.html

七县区地名记苍桑旧事八万里河山展地域风情

本章所述大兴安岭地区地名,指大兴安岭地区行政公署及所辖的一市(漠河市)县(呼玛县、塔河县)、四区(加格达奇区、松岭区、新林区、呼中区)和23个镇、12个乡及部分著名村屯的地理名称。

加格达奇是大兴安岭首俯

樟子松林为鄂伦春族猎场

  “加格达奇”是鄂伦春语,为“有樟子松的地方”之意,原音译为“加格达气”,嫩(江)林(海)铁路修通后在此建站时改成“加格达奇”,以后此名一直沿用至今。

加北乡的地名源于其辖区内的铁路“加北养路工区”,此为嫩林铁路线加格达奇车站以北的第一个养路工区,由此得名。

白桦乡位于加格达奇城区东南31公里处,乡名源自境内的火车站名。

森林湿地滋养松岭

抗联英烈血洒劲松

松岭区的区名是由年12月大兴安岭会战指挥部会议审定总体设计方案时而命名的,为“苍松翠岭”之意。

劲松镇原名“海拉驿”,由多布库尔河一支流而得名。年在伊勒呼里山下的库楚河畔(即现在的壮志林场),我东北抗联第三路军三支队与日本侵略者进行了一场殊死的战斗,有百余名抗联战士牺牲在这里。为了纪念英勇的抗联烈士,为了继承他们的遗志,年12月在筹建该林场时,原林业部部长罗玉川据毛泽东诗句“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之意,将该林场命名为“壮志林场”。年在全国地名普查时为和火车站名称一致将壮志镇改为劲松镇。

伊勒呼里南麓有小扬气古里河源头处建古源镇

小扬气镇原名松岭镇,年地名普查时,为使其与火车站名一致改名为小扬气镇。“扬气”为鄂伦春语,为“打间、休息”之意。小扬气镇是革命老区。

古源镇的镇名因其所在地域为古里河发源地而得名。年2月在此创建古源林场,这是大兴安岭开发建设中的第一场大会战。

新林意为新型林区

翠岗隐寓碧绿山岗

新林区的区名源于其驻地新林镇之名。

新林镇的镇名源自年设立的的新林林业公司的名称。“新林”取“建设一个新型林区”之意。

翠岗镇的镇名源自年开始筹建的翠岗林场的名称,“翠岗”为“碧绿长青的山岗”之意。

塔河源头建塔源镇樟子松林掩碧洲村

塔源镇的镇名,是因塔河(“塔河”系鄂伦春语“塔哈勒恩河”的简称,汉语又译作“塔哈尔河”,为“阻挡或堵住通道”之意)的发源地在其境内而得名。

碧洲镇的镇名是年黑龙江省建局筹备处命名的,因其境内多樟子松而得名。“碧洲”的本义为“草木葱茏的水中小岛”。

与时俱进展宏图鹿苑山庄大乌苏

宏图镇的镇名源于其驻地火车站的站名。“宏图”为“宏伟的蓝图”之意。

大乌苏镇的镇名以境内的大乌苏河得名,是年由黑龙江省建局筹备处命名的。“大乌苏”为鄂伦春语,是“大水的地方”之意。大乌苏镇的旅游景点主要有大乌苏鹿苑山庄。

新林最北塔尔根风景如画风情纯

塔尔根镇的镇名系鄂伦春语,为“塔头甸子”之意,年由黑龙江省建局筹备处命名。

呼中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呼源为大兴安岭偃松之乡

呼中区的区名源自其驻地呼中镇的镇名。

呼中镇的镇名源于其所处的地理位置为呼玛河的中上游而得名。

呼源镇地处呼源河流入呼玛河的交汇处,因呼源河而得镇名。呼源镇的旅游资源当首推呼源水帘洞。在距呼源镇址4公里处,有一穿山而过的天然石洞,夏季洞下涌出清澈的泉水挂于石洞前,十分美丽壮观,人称“呼源水帘洞”。另外,在呼源镇内米以上的高山上还生长着茂密奇特的偃松林,游人可登山赏“矮松”,在秋季亦可采摘松果,故此地又被人们称之为“兴安偃松之乡”。

峻岭巍峨绘宏伟蓝图碧波荡漾绕碧水山庄

宏伟镇的镇名源自年在此设立的宏伟大队的名称。

碧水镇的镇名取自“山清水秀,碧波荡漾”之意。

塔河历史溯旧石器晚期

山城岿然踞其枢纽之地

塔河县的县名源于其驻地塔河镇的镇名。

塔河镇所在地,原名“小固其故”,是鄂伦春语,为“水草丰盛的地方”之意。年,林业部在森林经营调查时,因此地为塔哈尔河入呼玛河口,故名为塔河口,后演化为“塔河”。塔河镇内有栖霞山植物园。

盘古河源自白卡鲁山瓦拉干译为向阳坡多

盘古镇的名称源于辖区内第一大河——“盘古河”的名称,“盘古”系鄂伦春语“盘挂”的转译,意为“河水流动时翻腾滚动”,因盘古河流经于高低不平的山谷之间,河水流动时像沸腾的水一样翻滚。

瓦拉干镇以瓦拉干河得名。“瓦拉干”系鄂伦春语,为“向阳坡多”之意,因该河河道北侧山坡较多而得此名。

开库康平顶山有佳境依西肯小粮仓久闻名

开库康乡的乡名一向语种、语意不详,疑为俄罗斯语;也有人说是鄂伦春语,为“树”的意思。

依西肯乡以境内的“依西肯河”为名。“依西肯”系鄂伦春语,为“裸露的石头”之意。

十八站鄂乡历史久古驿站遗址丰碑存

十八站乡其乡名源自清代在此设置的驿站。境内有“十八站旧石器遗址”,为黑龙江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老城呼玛饱经磨砺

得天独厚鱼米之乡

呼玛县因县人民政府所在地呼玛镇而得名。

呼玛镇原名“古站”。“古站”之名,是因清康熙二十二年(年)设置的从齐齐哈尔至漠河的一个驿站而得;“呼玛”之名,是因流经镇南的黑龙江的一条较大支流呼玛河而来。“呼玛又名呼玛尔、库马尔,是蒙语行围前列之人的意思”(《呼玛县志》年版),另说“呼玛尔”是达斡尔语,为“高山峡谷不见日光的急流”之意。古站隶属黑龙江副都统管辖。年建呼玛设治局(驻地金山镇),年改为呼玛县,年由金山镇迁往古站,故改称古站为呼玛,呼玛镇遂为县城至今。年日本发动侵华战争,东北沦陷后,设呼玛保,呼玛镇为伪县公署驻地。年“九三”抗日战争胜利后,年设置呼玛区。年设置呼玛镇。年9月,改称呼玛镇人民公社,年恢复呼玛镇名称。

昔日韩家园里果蔬丰硕旧时鸥浦岛上鸥鸟翔集

韩家园镇原名东方红公社。韩家园镇的镇名来源于镇政府驻地韩家园村的村名。清朝末年,有一韩姓的山东人来此地经营菜园子,卖给采金工人食用。那时这一带的采金业十分红火,人口众多,“韩家菜园子”的生意也自然红火,此地故名“韩家菜园子”,简称“韩家园子”,乡政府成立后,改名韩家园。

鸥浦乡名称源于鸥浦县的县名。据有关史料记载,原鸥浦县驻地“倭西门”(今老街基岛),早年常有成群结队的鸥鸟在岛上栖息、繁衍,“倭西门”改称“鸥浦”。清朝末年,为加强边境管理,于年(清宣统元年)在倭西门设置倭西门卡伦,隶属呼玛尔河总卡官,属黑河府境内。中华民国成立后,划归呼玛厅设治局管辖。民国三年(公元年)七月一日将倭西门卡伦改设为呼玛县倭西门县佐。民国十八年(年)2月,将倭西门县佐改为鸥浦设治局,同年,将鸥浦设治局改升为丁等县,即鸥浦县。东北沦陷后的年,伪鸥浦县公署由倭西门岛迁至下地营子(现鸥浦一村),隶属鸥浦保管辖。年“九三”抗日战争胜利后的年3月,将鸥浦县并入呼玛县,设鸥浦区。年撤区划乡,设鸥浦乡。年因特大洪水原鸥浦(倭西门)的居民全部搬迁到今鸥浦村,原址倭西门改称“老街基岛”。同年9月,改鸥浦乡为鸥浦人民公社。年初,政社分开,改称鸥浦乡。

金山江段藏北国奇绝境三卡境内锁天下第一弯

金山乡的乡名来源于原乡政府的驻地金山村的村名。金山村,原名“金山口”。清朝末年,由于兴隆沟等金矿的大量开采,采金的矿工、投机的商人数量剧增,此地遂成为金矿出入的重要通道,故名“金山口”。

金山村原名“库口”、“金山口”、“金山镇”。年(清雍正五年),清政府于库玛尔(即“呼玛”)河口附近设置库玛尔卡伦,简称“库口”;年(清光绪三十四年),于“库口”设置呼玛尔河卡伦,并设呼玛尔河总卡,总卡官驻“库口”,统辖上下6卡。又因年(宣统元年)兴隆沟等金矿的大力开采,矿工、商人、农民剧增,从而此地成为金矿工人出入的主要通道,故又名“金山口”。至中华民国成立后,年6月撤销呼玛尔河总卡,于总卡官驻地“金山口”设置呼玛厅设治局。年1月,将呼玛厅设治局改为呼玛县,“金山口”遂为呼玛县城,更名“金山镇”。

三卡乡的乡名源于其驻地三卡村的村名。“三卡”,又称“奇拉卡”、“三道卡”。清朝末年在此设置奇拉卡伦,由此得名“奇拉卡”。中华民国成立后的年,在此复设奇拉卡伦,隶属瑷珲县管辖,又因从瑷珲县至呼玛县之间共设有五道卡伦,而奇拉卡伦是第三道,故又称“三道卡”,简称“三卡”。

白银那鄂民幸福富裕兴华乡百姓振兴中华

白银那乡的乡名来源于驻地白银纳村的村名。“白银纳”,鄂伦春语,为“幸福富裕”之意。

兴华乡的乡名源于驻地兴华村的村名。兴华村,原名“兴亚屯”。又名“河口”。年,伪满州国由牡丹江省的宁安县、东宁县强制迁民至此地垦荒,建立“兴亚屯”,其村名为“大东亚共荣”之意,又因距离此地不远处有呼玛河渡口,故又称此地为“河口”。呼玛解放后的年改村名为“兴华”,是“振兴中华”之意。

上海知青北疆洒汗水壮美青春边陲谱华章

北疆乡原名“北疆农场”、“北疆公社”,其名称源于原驻地北疆村的村名,为“北陲边疆”之意。

祖国最北漠河县

神奇天象北极光

漠河市的市名源于其境内的漠河之名。漠河,古称“木河”、“末河”,因其河水黑如墨,故又称“墨河”;又因其河河道多曲折宛如转动之石磨,所以又称为“磨河”。“墨”、“磨”同音,渐沿用“漠”。漠河县是祖国纬度最高的一个县份,因而有“白夜”和“北极光”两大神奇天象。每年夏至节气前后,漠河的夜晚只有子夜时分的一两个钟头,随后又是朝霞似锦,旭日东升了;然而到了冬季,情况正好相反。如果幸运的话,在漠河还会看到五光十色的北极光。年2月,经国务院批准,同意撤销漠河县,设立县级漠河市,以原漠河县的行政区域为漠河市的行政区域,漠河市人民政府驻西林吉镇中华街29号。(来源百度百科)

西林吉古老集市图强镇奋发图强

西林吉镇原名“栖林集”,为汉语地名。“栖林”是清朝时汉族人对生活在大兴安岭森林中的游猎民族的称呼,“集”为“集市”之意。清朝中叶,“栖林集”是汉族商人与鄂温克、鄂伦春的猎民进行易货贸易的集市,隶属于布特哈总管管辖,后逐步演变为“西林吉”。

图强镇的名称因辖区内原图强林场的名称而来。年3月大兴安岭特区决定开辟新区,故在此设立图强林场,归属阿木尔林业局管辖。当时正值大兴安岭开发建设的第七个年头,人们的工作条件和生活条件都很艰苦,所以大力提倡“自力更生,奋发图强”的革命精神,“图强”为“谋求强盛”之意。同年嫩(江)林(海)铁路樟(岭)古(莲)段开工建设,年通车,在此处设车站,名亦为“图强”。

阿木尔林业局驻地劲涛镇抗沙俄古城岛遗址在兴安

劲涛镇原名阿木尔镇,因流经本镇的阿木尔河(即额木尔河)而得名。年嫩林铁路樟(岭)古(莲)段通车时,在此设立劲涛火车站。年11月,为使镇名与火车站名一致,漠河县人民政府决定将阿木尔镇改称为劲涛镇。

兴安镇的镇名因其驻地兴安村的名称而来。兴安镇的前身为兴安乡,原名额木尔乡,因境内的额木尔河得名。

览边疆边地名胜去北陲哨看极光极昼奇景来北极乡

北极乡原名“漠河乡”,其乡名源于其驻地漠河村的村名。漠河,又名“墨河”,发源于大兴安岭北麓,注入黑龙江,因其河水黑如墨,故称“墨河”。建村时以河得名,后演化为“漠河”。年9月30日黑龙江省人民政府批准漠河乡更名为“北极乡”,其名称是由于中国的北极点在其境内。

北极村原名“漠河村”。始称“北极村”,今村名,因中国北极点在其境内而得名。北极村的自然景观有:北极光观测、夏至前后的白夜天象、冬季和初春的雾凇、大冰雪、世界第一大界江、大森林、七星山、元宝山、十里长湖等。北极村的人文景观有中华北陲碑、北陲哨兵纪念碑、中国最北哨所、黑龙江大街、神州北极碑、神州北极石碑、东北民居、中国北极第一家、老漠河遗迹、三面玉观音等。

洛古河屯看木刻楞古城新村访旧卡伦

洛古河的村名源于小村附近的“洛古河”而得其名。“洛古河”原称“洛鳖河”,村民们认为不好听,遂改称“洛古河”。

古城新村原名古城岛村,其村名源于原村址古城岛名。古城岛是黑龙江上的第二大岛。清初,清朝政府军队为收复被沙俄军队侵占的雅克萨城,在古城岛上修筑土城,建造营垒,设置指挥部,古城岛由此得名。当年的古城堡、古炮台至今在岛上还留有痕迹,当年的铜炮“震北侯”至今仍在岛东南的山中。

吴八老岛记边防血战史三合北山设北方第一哨

三合村的村名,由民国三年左右设立了一家字号为“三合客栈”的店铺而来。民国四年至五年发展成屯。

来源:大兴安岭共青团、百度百科

监制:夏岩审核:牛宏编辑:曲晶升

点击阅读原文进入:大兴安岭解放思想大讨论专题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http://www.xilinzx.com/xljj/65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