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宾福利
西林河,不,应该叫西林峡最为妥当。西林河河谷两岸相比东林河风景更加秀丽,山势更加险峻,悬崖绝壁遍布。尤其是沿途十六个峡谷深潭,无不展示出大自然的神奇与造化之功。 初见近似“一线天”峡谷深潭,只见奇峰峭壁,天然雕凿;满峡苍翠,潭水碧绿。进入峡谷内,峡曲深幽,阴森恐怖,神秘莫测,让人肃然,立即警觉起来。随后峡谷深潭一个接一个,达15个之多,均隐藏在30公里左右的深谷茂林之中,非深入其中,从山顶下望你是发现不了的。峡谷深潭最长的的米左右,最短的也有50米。冰冷的河水从峡谷中穿过,除6个深潭能够从峡边徒步过去外,其他10个只能游水穿越,否则插翅难飞(听当地人讲,走很远险路也可以避过深潭)。游在峡谷的深水处,狭窄的地方仅能够一人游过,准让你心惊又肉跳。一线天就在我们的头顶,有时抬眼望天,头顶的天空只有巴掌大小。绝壁的高度也另人恐怖,要超过翡翠峡的几倍,令你的小心脏受虐。可以说,在刀削一样的峡谷深潭中穿越,没有强大的心理素质和团结协作的集体力量,根本难以成行。文化底蕴最为深厚的国公洞国公洞位于西林河上游土河河段的高山绝壁之中,不知内情的话,很难从土河河底发现。国公洞因为其外形酷似农家锅盖,又称“锅盖洞”。但要真正探访国公洞,必须从峰山村的洞坑攀悬崖而下才能见到其庐山真面目。从历史的记忆方面看,国公洞的洞内洞外均有碑刻,虽有破坏,但仍可见证其深厚的文化底蕴。洞内碑刻,上有“功德告竣”四个大字,碑文内容“湖北省襄阳府南漳县维新都国公洞新立庄司土地分下居住自古帝王以来,唯有国公洞崇山崎岖,地道险阻,乃万人之寨堡,以避滋蔓难图之患,唯有神圣高泽生民,而今众姓各施其德,装塑金像,建立祖师金身,人神相依,感获其德。虽神不言,能无同于心乎。上无片瓦,下无半壁,有颓败神像之际,复纳木材,整立庙宇,以免霜露,风日饮吞之间,神必有灵,而人之有安矣,诸姓名目勒石,永世不朽矣。总首人冯应仲贰千…….。大清嘉庆十三年七月十五日。”国公洞外有碑刻两块,倒伏地上一块,上有“功德无量”四个大字,碑文内容“大清国湖广湖北省襄阳府南漳县维新预顺嘉定三都国公洞四维上下各分庄司土地居住。盖闻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今漳邑之地也,是以信士都玉然命塑师在于家,下供餐日用之资,装严祖师,周公桃花伽□土地满堂之金像以保家,下合境而清泰。因工程之浩大而独力难为,然鉴从首士邀引众姓各捐资财而助功成,书无画言,勒石万古不朽矣。”余下均是捐赠者名字。 洞外竖立的碑刻,上有“功德无量”四个大字,碑文内容“大清国湖北省襄阳府南漳县紫(阳)都国公洞□□上下各分庄司土地。高峰寺东有洞曰:国公洞。国公未知名于何,昉间其初咸曰:王氏朝宰旧地,然尝考不世牒。又云:四世祖显元公顺治八年生于洞。则洞为王氏与吾氏避乱所也,明甚。嘉庆中,予太外祖都公王然倡议,于洞之中设玄武像。洞外数十武(数十步远),有小峰适当其右,公复修石室,供关公忠义于上。又数年,王氏欲弃其地,并邀吾氏、都氏及他王姓者,其购之以贻后世孙子,文契至今犹存,但名目未勒诸石,洞非□□之地也,明甚。历年以来,日蚀月侵,风吞云朽,神灵几至失矣。壬戊春,吾乡诸公朝于洞,见神像公殿朽坏,命请丹青画师,重装祖师、关帝,合洞庙宇金容,重修玄帝、关庙公神殿。尔姓各微资,费金无几。今烽烟四起,戎马纷驰,安□□□,复逃于斯洞也。尔时有乱者,执文契以对可乎?不使无名目者得混入焉。予不文且不敢承诸公命,勉为之难,为诸公勒碑,永垂不朽矣。秦王成文曰王万儒二百、王启草三百、王文友二百……同治五年季夏月七日下浣之□□日□立”。从以上碑文中我们可以读懂国公洞的传奇与神秘。更为匪夷所思的是,据向导讲,国民党部队曾经在此洞驻扎过军队,后来八路军也在此居住过,也称为“国共洞”,可见这里曾经还是古今战场的一个战略要地(《文化南漳》丛书的《古寨探源》一书对锅盖洞有专门的介绍)。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