掏耳朵一时爽,一直掏一直爽可这些严重后果

北京看白癜风是多少钱 http://m.39.net/pf/bdfyy/bdfrczy/

搓澡、捏脚、采耳

当代人三大“养生法宝”

尤其是采耳

掏耳朵一时爽

一直掏,一直爽

那种奇妙的感觉

让人欲罢不能

但是却可能在不经意间

让你的健康受到威胁

澳大利亚一位女性,每天晚上都有用棉签掏耳朵的习惯,随着时间的推移,她先是听力出现问题,接着出现了颅内感染,最终生命受到威胁,而导致这一可怕后果的罪魁祸首竟然就是掏耳朵的棉纤维。

掏个耳朵而已,真的那么可怕吗?医院耳鼻喉头颈外科主管护师杜晶艳来和大家说说掏耳朵这回事。

耵聍的作用有哪些?

在说之前,我们先了解一下耳朵里的耵聍。

耵聍又称耳屎,是外耳道耵聍腺分泌的一种油脂,耵聍含有油性,对外耳道的皮肤有保护作用,主要成分有油脂、蛋白质和黄色素,还有少量水份以及钾、钠等元素。

耳屎刚“问世”的时候有一定的油脂和水分,滋润皮肤,保持湿度,还有点弱弱的抗菌作用。新鲜耵聍在耳道里时间一久,水份挥发后大多就成干片了,也有是黏稠黄色的,后者叫“油状耵聍”,属于正常现象,只是由于特殊的性状所以不容易自己从耳道排出。

耵聍的作用有哪些?

1.抗菌

耳屎含有丰富的脂肪酸,能在耳道皮肤的表面筑起一层酸性膜,使外耳道处于酸性的环境下,可帮助耳道起到轻度抗菌的作用,保护外耳道免受感染。

2.保温、保湿

耳屎可以帮助耳道保持一定的温度和湿度,不至于让耳道内的皮肤过于干燥。

3.防异物入侵

被耳屎中的油脂滋润的耳道皮肤上的细毛可以阻挡外界的灰尘以及防止异物及小昆虫直接侵犯鼓膜。

4.防噪

耳屎可以促使耳道空隙变窄,从而缓冲传入耳中的声波,避免耳膜被噪音或剧烈的声响所震伤。

耳朵到底应不应该掏?

重要的事情说三遍:

不要随便自行掏耳朵

不要随便自行掏耳朵

不要随便自行掏耳朵

正常情况下,耳屎可以缓慢地从耳道内向道口移动,在人体进行咀嚼或者张口运动时自行排出。

而人体无法自行排出的耳屎一般位置较深或者比较坚硬,清理不当很可能将耳屎推入到耳道的更深处,反而容易引发耵聍栓塞,引起眩晕、耳鸣、听力减退、反射性咳嗽等不适感。或者损伤耳道内敏感组织,造成永久损伤,引发更加严重的问题。

有些人闲来无事就喜欢用挖耳勺、火柴棍、棉签,甚至自己的小拇指,动不动就给自己或是家人掏掏耳朵,过一把瘾,却忽略了由此可能引起的大麻烦。其实,丁点耳屎根本不会影响我们的听力,可以不用管它。

掏耳朵为什么会感染?

首先掏耳工具本身就可能带有各种的细菌,掏耳朵时如果耳屎坚硬或比较多,容易把皮肤划伤,细菌便会趁机进入引发感染,导致外耳道感染,引起流脓和耳痛。尤其是在公众场所采耳的人,很容易患上霉菌性外耳道炎等疾病。

相信很多人都有过这样的经历,掏耳朵时偶尔棉签上会带出血丝。一般我们也不会太在意,认为过几天自己就好了。其实这样长期反复刺激外耳道的皮肤,不仅会造成外耳道皮肤损伤、发炎、粗糙增厚,还会增加耳屎分泌,甚至引起外耳道炎或湿疹等疾病。

还有一种意外,当你舒爽地享受掏耳朵带来的愉悦感时,如果忽然旁边有人碰了你一下,很可能鼓膜直接就被捅破了,结局就是听力下降甚至会引发中耳炎。

小的穿孔还好,大多数人可以自行愈合。大的穿孔就需要手术修补鼓膜了。别以为是开玩笑,在医院门诊杜晶艳护师真的遇到过一些鼓膜外伤性穿孔的患者,他们有的是自己不慎弄破,有的是因为意外。

最后也是最关键的一点,就是由于耳朵与脑组织距离很近,当严重的外耳道感染、中耳炎时炎症容易向上蔓延,引起化脓性脑膜炎、脑脓肿等并发症。这也就是那位澳大利亚的女性因为掏耳朵引发颅内感染的原因。

孩子和老人应该注意什么?

孩子的外耳道相对比成人窄,皮肤也更脆弱,频繁帮孩子掏耳朵可能将孩子耳道皮肤的天然屏障破坏,严重时甚至会引发孩子耳道湿疹。所以在孩子没有主动表示耳朵不舒服时,家长不要随意去掏孩子耳朵。

对于一些耳屎已露在外耳道口的,可以用儿童用的安全镊子夹出来,耳道深处,轻易别碰。孩子的耵聍不要强行去取,因为孩子在挣扎过程中很容易造成耳道和鼓膜的损伤。

老年人由于肌肉松弛,下颌关节运动无力及外耳道口塌陷等原因导致耵聍不易排出。耳屎堆积过多会引起耳鸣、耳塞感、耳部疼痛及听力下降等症状,长久下去还会引起老年人的社交障碍,但建议家人尽量不要帮老人自行掏耳朵,以免发生意外,医院借助医生的帮助清洁耳朵。

如何正确清理耵聍?

最好的办法就是到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就诊,让医生借助器械将栓塞的耵聍取出。对于干型耵聍栓塞可以先用3-5%碳酸氢钠滴耳液滴入外耳道,每日5-6次,每次滴数滴,3-4天后复诊时医生在耳内镜下将耵聍冲洗干净即可。对于耵聍分泌旺盛或排出受阻者的油耳朵,就更不要自己掏,医院清理。

小声说

如果觉得掏耳朵并不是为了掏耵聍,只是为了单纯的享受爽爽的感觉,建议您拿棉签就在外耳道口转几下过过瘾就算了,千万不要往里掏。

如何保持耳朵卫生?

这里建议大家在游泳、洗澡时首先尽量避免耳朵进水,一旦进水了,可以把头侧向进水的一侧耳朵,适当跳几下,基本上水都可以出来。

切忌不要粗鲁的用手掌密闭外耳道口用力向外拉,这样可能导致鼓膜的损伤。另外游泳时可以戴上耳塞也是保护耳朵的一种方法。

佩戴助听器的人要做到定期清理耳朵的耵聍,以免影响助听效果,当耳朵发炎时要及时治疗,注意保持外耳道的清洁干燥。

说了这么多

赶紧放下手中的棉签吧!

耳朵不是你想掏

就能随便掏的!

来源:医院耳鼻喉头颈外科

作者:杜晶艳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xilinzx.com/xljj/73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