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在何时
不管是生什么病
到医院,医生都会说
先打吊瓶吧
不管大病小病,感个冒,发个烧,拉个肚子,肿么办?——打吊针!
医生都觉得没必要,但病人总觉得吃药好起来不够快,肿么办?—打吊针!
明明没病,尤其是中老年人,想“挂点水补补”,肿么办?——还是打吊针!
但是从下个月起
医院将会对这样的患者说:NO!
去年年底,江苏省卫计委员会发布了《转发关于进一步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工作通知的通知》,其中明确规定:从年7月1日起,医院(医院)全面停止门诊患者静脉输注抗菌药物。到年底前,医院(医院)全面停止门诊患者静脉输液。
医院,连横幅都公开挂出了
也就是说
1.门诊不允许开输液药品、输液,患者只能去急诊或者住院。
2.今后不仅是抗生素,医院也不允许其他药品进行门诊输液。
据生活哥了解,医院的门诊输液作出统一规定,但截至目前,安徽、浙江、江苏、江西已经明确出台了对门诊输液的限制性措施,直至全面取消!
眼尖的小伙伴应该已经发现了
这份名单里没有咱们大武汉
那肯定也没有咋们奓山了~
也是搭这个顺风车
小编跟大家说说输液需要注意的问题
为什么要停止门诊输液?
据了解,静脉输液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在我国快速发展。输液具有给药直接、见效快等优势,但是它也有不少弊端。
其实,医院门诊不输液,出发点是好的,但有些病只是在门诊输个液就能解决的问题,最后却折腾到要住院,反而会给病人加重负担啊!
输液的弊端
一、输液过程中的不良反应,包括药物过敏反应和输液反应,发生率要远高于口服药的不良反应。
二、输液过程中可能存在风险,静脉通道打开后,各种细菌病毒可能由此入侵。
三、输液时往往会在液体里加几味药,这几味药要是配伍不当,对于病患来说也会有危险。
四、容易造成抗生素滥用,医药费用支出增加
滥用抗生素当心将来“无药可救”
相关资料显示,近年来我国门诊输液率高达60%至70%,人均抗生素使用量是国际水平的10倍左右,其中八成左右患者根本不需要使用带有抗生素的药物。
滥用抗生素的后果,很可能就是感染上几乎对所有抗生素有抗药性的“超级细菌”。
这53种病不需要输液
小编帮大家找到了这份不需要输液的清单
是由安徽省卫计委整理的
大家快收藏起来吧!
1
内科
1上呼吸道感染:普通感冒、病毒性咽喉炎
2急性气管支气管炎,体温38℃以下
3支气管扩张无急性炎症者
4支气管哮喘处于慢性持续期和缓解期
5肺结核(播散型肺结核除外)
6间质性肺疾病无明显呼吸窘迫
7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缓解期
8无并发症的水痘、流行性腮腺炎、风疹
9高血压亚急症
10慢性浅表性胃炎
11无水、电解质紊乱的非感染性腹泻
12单纯幽门螺旋杆菌感染
13轻度结肠炎
14无并发症的消化性溃疡
15具有明确病因的轻度肝功能损害
16多次就诊未发现器质性病变考虑功能性胃肠病
17急性膀胱炎
18无合并症的自发性气胸
19单纯的房早、室早
20无急性并发症的内分泌代谢疾病
21无特殊并发症的老年痴呆、面肌痉挛、运动神经元疾病、多发性抽动症、睡眠障碍、焦虑、抑郁症、偏头痛
22癫痫(癫痫持续状态、癫痫频繁发作除外)
23无特殊并发症的脑血管疾病的一、二级预防(脑血管疾病的非急性期)
24无特殊并发症的肾性贫血、肾病综合征、慢性肾小球肾炎、蛋白尿
2
外科
1体表肿块切除术后
2轻症体表感染(无发热,血象正常)
3轻度软组织挫伤
4小型体表清创术后
5浅静脉炎
6老年性骨关节炎
7非急性期腰椎间盘突出症和椎管狭窄症
8闭合性非手术治疗的四肢骨折
9慢性劳损性疾病
10慢性膀胱炎
11慢性前列腺炎
12前列腺增生
13无合并症的肾结石
14精囊炎
15急性鼻炎、各类慢性鼻-鼻窦炎、过敏性鼻炎、急性鼻窦炎无并发症者
16急性单纯性咽炎、慢性咽炎、急性单纯性扁桃体炎
17急性喉炎(重症除外)、慢性喉炎
18急慢性外耳道炎、急慢性中耳炎无并发症者、外耳道湿疹、鼓膜炎
3
妇科
1慢性盆腔炎
2慢性子宫颈炎
3无症状的子宫肌瘤
4前庭大腺囊肿
5阴道炎、外阴炎
6原发性痛经
7不合并贫血月经不调
4儿科
1上呼吸道感染:病程3天以内,体温38℃以下,精神状态好。
2儿腹泻病:轻度脱水可以口服补液者。
3毛细支气管炎:轻度喘息者。
4手足口病或疱疹性咽峡炎:无发热、精神状态好,血象不高者。
但业内有句话叫“能吃药不打针,能打针不输液”
虽不是%正确
但输液确实是各种给药方式中危害最大的
大家平时积极锻炼身体才是王道啊!
内容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帖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