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自信是习近平主席继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之后提出的又一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自信理论,意味深长。习近平主席多次指出,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是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的题中应有之义,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因为文化或者“文明,特别是思想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无论哪一个国家、哪一个民族,如果不珍惜自己的思想文化,丢掉了思想文化这个灵魂,这个国家、这个民族是立不起来的。”可见,文化自信中最重要的是思想文化自信。而中华民族的思想文化源远流长,远则有五千年丰厚积淀的中华文明,近则有两千年相互交融的儒、释、道三教。三教合一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面貌和基本特征,也是今天中华民族复兴的基础,是实现强国之梦的思想源泉。
儒、释、道三教是中国文化自信的三大资源,也是中华民族思想文化的标识。三教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相互碰撞、相互妥协、相互影响,形成中华民族特有的思想文化结构和心理状态,这就是人们常说的以儒治世、以佛治心、以道治身的有机结合,三者缺一不可。但近代以来,儒、释、道三教合一的传统文化受到社会变革和西方文明的严重挑战,一度作为封建制度的产物和科技文明的对立面被废弃、被否定。这种负面影响和心理阴影一直伴随到今天,成为影响文化自信的一种心理障碍。其中,佛教作为外来的思想文化和宗教信仰,受到更多的质疑,往往排除在中华传统文化之外,不能不引起世人北京医院治疗白癜风多少钱苯酚哪个厂家生产的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