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的位置: 西林县 >> 西林经济 >> 湿疹

湿疹

白癜风的最好治疗方法 http://pf.39.net/bdfyy/zjft/150711/4654498.html

症状概述:湿疹(eczema)是由多种内、外因素引起的真皮浅层及表皮炎症,临床上急性期皮损以丘疱疹为主,有渗出倾向,慢性期以苔藓样变为主,易反复发作

总述

本病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目前多认为是机体内部因素如免疫功能异常、皮肤屏障功能障碍等基础上,由多种内外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免疫性机制如变态反应和非免疫性机制如皮肤刺激均参与发病过程。微生物可以通过直接侵袭、超抗原作用或诱导免疫反应引发或加重湿疹。

基本病因

1、内部因素

(1)慢性感染病灶:如慢性胆囊炎、扁桃体炎、肠寄生虫病等。

(2)内分泌及代谢改变:如月经紊乱、妊娠等。

(3)血液循环障碍:如小腿静脉曲张等。

(4)神经精神因素:精神紧张、失眠、过度疲劳、情绪波动等。

(5)免疫功能异常:如免疫失衡、免疫缺陷等。

(6)其他系统性疾病:如营养不良、肿瘤等。

(7)遗传性或获得性皮肤屏障功能障碍。

2、外部因素

(1)环境气候条件:如处于日光暴晒、紫外线、寒冷、炎热、干燥、温度变化环境。

(2)家中饲养动物,接触各种动物皮毛;植物花粉;化学物质粉尘等。

(3)日常生活用品如香脂等化妆品、肥皂、人造纤维等均可诱发湿疹。

(4)食入刺激性食物也可诱发湿疹,如鱼虾、牛羊肉、酒精、咖啡、浓茶等。

3、其他危险因素

过敏体质;曾经有湿疹发作病史;直系亲属患湿疹。

典型症状

1、急性湿疹

好发于面、耳、手、足、前臂、小腿等外露部位,严重者可弥漫全身,常对称分布。常表现为红斑基础上的针头至粟粒大小丘疹、丘疱疹,严重时可出现小水疱,常融合成片,境界不清楚,常因搔抓形成点状糜烂面,有明显浆液性渗出。自觉瘙痒剧烈,搔抓、热水洗烫可加重皮损。如继发感染则形成脓疱、脓痂、淋巴结肿大,可出现发热等;如合并单纯疱疹病毒感染,可形成严重的疱疹性湿疹。

2、亚急性湿疹

因急性湿疹炎症减轻或不适当处理后病程较久发展而来。表现为红肿及渗出减轻,但仍可有丘疹及少量丘疱疹,皮损呈暗红色,可有少许鳞屑及轻度浸润。仍自觉有剧烈瘙痒。

3、慢性湿疹

由急性及亚急性湿疹迁延而来,也可由于刺激轻微、持续而一开始就表现为慢性化。好发于手、足、小腿、肘窝、大腿、乳房、外阴、肛门等处,多对称发病。表现为患部皮肤浸润性暗红斑上有丘疹、抓痕及鳞屑,局部皮肤肥厚、表面粗糙,有不同程度的苔癣样变、色素沉着或色素减退。自觉亦有明显瘙痒,常呈阵发性。病情时轻时重,延续数月或更久。

4、局限湿疹表现

(1)耳部湿疹:多发生在耳后皱襞处,表现为红斑、渗液,有皲裂及结痂。有时带脂溢性。常两侧对称。外耳道湿疹可由污染的真菌刺激引起,或由于中耳炎引起的继发性感染性湿疹。

(2)乳房湿疹:发生于乳头、乳晕及其周围,境界清楚,皮损呈棕红色,糜烂明显,间覆以鳞屑或薄痂,有浸润时可发生皲裂。自觉瘙痒兼有疼痛。多见于哺乳的妇女,停止哺乳后多易治愈。如顽固不愈或一侧发生者,应注意排除湿疹样癌。

(3)脐窝湿疹:发生在脐窝内。表现为鲜红或暗红色斑,有渗液及结痂,表面湿润,边缘清楚,很少波及脐周皮肤,病程慢性。脐窝湿疹须与脐周附近皮肤的接触性皮炎相鉴别,后者有穿着有镍纽扣的牛仔裤接触史。

(4)阴囊湿疹:为湿疹中常见的一种,局限于阴囊皮肤,有时延及肛门周围,少数可延至阴茎。临床表现多呈慢性湿疹症状。皮肤皱纹深阔,浸润肥厚,大多干燥,有薄痂和鳞屑,色素增加,间或有部分色素脱失。当有渗出时,则阴囊皮肤水肿性肿胀、结痂及皲裂。自觉剧痒故经常搔抓。慢性经过,常多年不愈。本病需与核黄素缺乏性阴囊炎相鉴别,后者病程短,无明显浸润肥厚,常伴有舌炎,内服核黄素后1周左右见效。

(5)女阴湿疹:是女性常见的一种湿疹。累及大小阴唇及其附近皮肤。患处浸润肥厚,境界清楚,因奇痒而经常搔抓,可见糜烂抓痕。有时呈水肿性。月经及分泌物的刺激可使病程慢性难愈。本病可继发色素减退,易被误诊为女阴白斑,应予注意。

(6)肛周湿疹:局限于肛门周围皮肤,少数可累及会阴部。奇痒难忍。常潮湿,皮肤浸润肥厚,可发生皲裂。

(7)手部湿疹:皮损呈亚急性或慢性湿疹表现,多发生于指背及指端掌面,可蔓延至手背和手腕部,境界不清或呈小片状皮损,至慢性时有浸润肥厚,因手指活动而有皲裂。甲周皮肤肿胀,指甲可变厚不规则。手部湿疹亦可发生于掌侧,具局限性,但边缘可不甚鲜明,多粗糙,有小丘疱疹、疱疹及浸润肥厚,冬季常发生皲裂。因两手经常接触外界物质,故手部湿疹不论其病因为何,常受继发因素影响,而使病情变化,一般比较顽固难治。手部湿疹若发生在指尖部,又称为指尖湿疹,发生于掌中部及指掌侧,皮损干燥,角质增生,皲裂,称为慢性复发性水疱/角质增生性手部湿疹。发生于足部则称为足部湿疹,发生于邻近两指至掌部远端掌指关节皮肤,皮损形态如围裙状,又称围裙样湿疹。因手部经常接触动物肉及内脏引起的手部湿疹,又称为屠宰场湿疹,屠夫皮炎。

(8)小腿湿疹:也是一种比较多见的湿疹。多发生于胫前或侧面,常对称性,呈亚急性或慢性湿疹表现。有些小腿湿疹常并发静脉曲张,又称为静脉曲张性湿疹或重力性湿疹。

治疗原则

湿疹治疗的主要目的是减轻症状、减少复发,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其治疗方法主要包括一般治疗、药物治疗、物理治疗,此外,中医治疗也有一定的疗效。一般治疗

1、积极寻找并去除可能的病因或过敏原。

2、减少外界刺激因素,如热水烫洗、暴力搔抓、过度擦拭或其他对患者敏感的物质,如皮毛衣物等。

3、避免食入刺激性性食物,如鱼虾、浓茶、酒类、咖啡等。

药物治疗

1、外用药物治疗(局部治疗)

是湿疹治疗的主要手段。应根据皮损分期选择合适的药物剂型。

(1)急性期:无水疱、糜烂、渗出时,建议使用炉甘石洗剂、糖皮质激素乳膏或凝胶,渗出多者可用3%硼酸溶液、0.1%依沙吖啶溶液等冷湿敷,有糜烂但渗出不多时可用氧化锌油剂。

(2)亚急性期:可选用氧化锌糊剂、糖皮质激素乳膏,为防止和控制继发性感染,可加用抗生素。

(3)慢性期:建议外用糖皮质激素软膏、硬膏、乳剂或酊剂等,可合用保湿剂及角质松解剂,如20%~40%尿素软膏、5%~10%水杨酸软膏等。

外用糖皮质激素制剂依然是治疗湿疹的主要药物。初始治疗应该根据皮损的性质选择合适强度的糖皮质激素:轻度湿疹建议选弱效糖皮质激素如氢化可的松、地塞米松乳膏;重度肥厚性皮损建议选择强效糖皮质激素如卤米松乳膏;中度湿疹建议选择中效激素,如曲安奈德等。儿童患者、面部及皮肤皱褶部位皮损一般弱效或中效糖皮质激素即有效。强效糖皮质激素连续应用一般不超过2周。

2、系统药物治疗

目的在于抗炎、止痒。

(1)抗组胺药物:止痒抗炎作用,主要包括氯雷他定、西替利嗪等。具有镇静作用的抗组胺药优于无镇静作用的抗组胺药,若患者嗜睡、口干等副作用明显时,可选后者。

(2)抗过敏治疗:可用钙剂及硫代硫酸钠缓慢静脉注射,有心功能不全者或使用洋地黄类药物时禁用钙剂。普鲁卡因静脉封闭疗法有明显止痒和缓解病情的作用,但是治疗前必须做普鲁卡因皮试。维生素C、葡萄糖酸钙等有一定抗过敏作用,可以用于急性发作或瘙痒明显者。

(3)抗生素:有继发感染时可做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在抗过敏治疗的同时使用敏感抗生素。对于伴有广泛感染者医生可能建议系统应用抗生素7~10d。

(4)糖皮质激素:能快能控制症状,抗炎、止痒,但停药易复发,故一般情况不主张使用。对急性严重、泛发性患者,采用其他治疗无效,无糖皮质激素应用禁忌证时可酌情使用,如泼尼松、地塞米松。

(5)免疫抑制剂:应当慎用,要严格掌握适应证。仅适用于病情严重而其他治疗无效的病例,如环孢素、硫唑嘌呤。

相关药品

炉甘石洗剂、糖皮质激素、硼酸溶液、依沙吖啶溶液、氧化锌油剂、氧化锌糊剂、20%~40%尿素软膏、5%~10%水杨酸软膏、氢化可的松乳膏、地塞米松乳膏、卤米松乳膏、曲安奈德、氯雷他定、西替利嗪、环孢素、硫唑嘌呤

物理治疗

紫外线疗法包括UVA(~nm)照射、UVA/UVB照射及窄谱UVB(~nm)照射,对慢性、顽固性的湿疹具有较好疗效。

中医治疗

应在医师指导下进行用药或者其他治疗措施。

1、辨证论治

(1)风热蕴肤证:治法为疏风清热止痒,常用方药为消风散。

(2)湿热浸淫证:治法为清热燥湿止痒,常用方药为龙胆泻肝汤。

(3)脾虚湿蕴证:治法为健脾利湿止痒,常用方药为除湿胃苓汤。

(4)阴虚血燥证:治法为滋阴养血,润燥止痒,常用方药为凉血四物汤。

(5)其他:阳虚证常选用四逆汤或真武汤等,风寒证常选用麻桂各半汤或麻黄附子细辛汤等,寒热错杂证常选用麻黄连翘赤小豆汤或柴胡桂枝干姜汤等。

2、内服中成药

(1)消风止痒颗粒:可消风清热,除湿止痒,用于风热蕴肤型湿疹、皮肤瘙痒症。

(2)龙胆泻肝丸:可清利肝胆湿热,用于湿热浸淫型湿疹。

(3)金蝉止痒胶囊:可清热解毒,燥湿止痒,可用于湿热浸淫型湿疹。

(4)疗癣卡西甫丸:可燥湿,止痒,用于湿热浸淫型湿疹。

(5)参苓白术丸:可健脾,益气,用于脾虚湿蕴型湿疹。

(6)润燥止痒胶囊:可养血滋阴,祛风止痒,润肠通便,用于阴虚血燥型湿疹。

(7)湿毒清胶囊:可养血润燥,化湿解毒,祛风止痒,用于阴虚血燥型湿疹。

3、外用中成药

(1)青鹏软膏:可活血化瘀,消炎止痛,可用于慢性湿疹。

(2)除湿止痒软膏:可清热除湿,祛风止痒,用于急性、亚急性湿疹证,属湿热或湿阻型的辅助治疗。

(3)消炎癣湿药膏:可杀菌,收湿,止痒,用于慢性湿疹。

(4)丹皮酚软膏:可消炎止痒;适应症:用于湿疹、皮炎、皮肤瘙痒症等各种皮肤疾患。

(5)蜈黛软膏:可清热燥湿,祛风止痒,用于风湿热邪所致亚急性、慢性湿疹的治疗。

(6)肤舒止痒膏:可清热燥湿,养血止痒,用于阴虚血燥所致的皮肤瘙痒。

4、中药提取物

(1)复方甘草酸苷:用于各期湿疹,有口服片剂、胶囊、注射液等多种剂型

(2)雷公藤多甙片:祛风解毒,除湿消肿,舒筋通络,有抗炎及抑制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等作用,用于病情重、常规治疗效果欠佳病例。

(3)昆明山海棠片:祛风除湿,舒筋活络,清热解毒,用于病情重、常规治疗效果欠佳病例。

5、中医特色治疗

(1)中药塌渍疗法:用于炎症较重、渗出明显的皮损。采用黄柏溶液、三黄洗剂等清热燥湿止痒功效的溶液,浸湿消毒纱布4~6层后,拧至不滴水对皮损进行冷湿敷,20min/次,2~4次/d或遵医嘱。

(2)中药药浴疗法:用于急性、亚急性和慢性湿疹皮损无明显渗出者。根据患者的病情进行辨证施浴,选择不同的方药及药浴方法。病变范围小的,可局部洗浴;病变范围大的,可全身洗浴。水温宜调至38℃~43℃,微微发汗即可。20min/次,1次/d。

(3)中药熏蒸疗法:用于急性、亚急性和慢性湿疹皮损无明显渗出者。辨证选用不同组方的药液,煎煮浓缩后放入中药熏蒸机,通过蒸汽熏蒸患处达到治疗目的,20min/次,1次/d。

(4)其他:火针疗法、针灸疗法、耳穴疗法、刺络拔罐疗法等。

治疗周期

湿疹的治疗周期一般>天,但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个人体质等因素影响,可存在个体差异。

治疗费用

治疗费用可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医院、治疗方案、医保政策等有关。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xilinzx.com/xljj/92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