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冬腊月
各民族都会有存储食物过冬的传统
西林人民也不例外
主要存储的食物有三种
腊肉、腊肠、辣椒骨
其实整个西南区都会制作腊制品存储过冬
做法因地域气候条件不同而不同
腊制品主要目的是烘干为主
而烘干的方法要么是烟熏要么是晾晒
晾晒出的腊制品没有烟熏的香
烟熏也是有讲究的
务必要甘蔗渣出的烟熏
恰巧西林也有甘蔗种植
所以周边区域的腊肉会比周边其他区域的多一些特色味道
西林的腊肉也还有更文艺的名字
叫“烟熏肉”
这可是周边云贵区域的人们给的名字
腊肉说完,咱说说腊肠
腊肠本身搭配的佐料十里三乡各不同
有肥肉多一些的
有麻辣多的
也有瘦肉多的
所以腊肠的味道没法统一
制作腊肠也很有意思
清洗大肠就是个精细活
洗不干净那可会有更特别的味道
到灌肠的阶段
小时候商品流通不像现在那么方便
灌肠需要漏斗形状的但小口又不能太小
于是就把矿泉水瓶的瓶口部分处切除
这就满足了灌肠的条件
印象之所以深刻
就是抓着这个灌肠口好些年
能把腊肉和腊肠串起来升级成为更美味的东西就是辣椒骨
辣椒骨这东西跟“迷蠛”一样是体现了西林人民智慧的
全县14个民族都会制作
而且每个民族都味道都不一样
最初辣椒骨是用猪头骨捣碎加一些香料和辣椒制作而成
随着人民生活水准的提高
现在也会使用好的骨头来制作
苗族的辣椒骨会更辣一些
其他族的有的偏麻
有的偏咸
与昨天提起的迷蠛一样都是作为附属品
两种东西都不是主食
但是有了这两种东西的搭配更能升华食物本身的味道
这像极了西汉时期的句町
汉昭帝唱主角
有毋波助汉昭帝平反
最后双方都进入极其强盛的时期
这是主食与辣椒骨的完美搭配才得出效果
现在辣椒骨也逐步成为流通商品走向市场
民族的就是世界的
与世界分享美食这是积极昂扬的表现
好了西林特色美食就介绍到这里
接下来就是民族服装与美女
图中有壮族和苗族的服装
其中苗族是有夏装和冬装两种
壮族是少数民族中分支最多的一个民族
壮语在广西至少有十种以上
在西林也会出现几种不同的壮族分支
这是属于壮族分支系的服装
平常也有蓝色
只是蓝色的服装多在夏季才会穿
左边的红色壮族服饰就是经常在影视作品中见到的壮族
右边的就是苗族服装
苗族传说是蚩尤的后代
上玄月状饰品在苗族服装里是必不可少的
因地域不同出现的位置不同
总的来说基本上挂在脖子以上的位置
这是苗族服装的冬装
裙子会比较长
这只是服装
还不算上头饰和挂饰
这是苗族服装的夏装
传说苗族妈妈生女儿以后
就一针一线的制作这些服装
哪怕每天卖鸡蛋赚了几块钱也是一点一滴的积攒起来
女儿16岁左右出嫁的时候就正好完工
很长一段时间是无法购买到这种民族服饰
特别是苗族的
并不是太贵
是做得非常的少
直到最近这些年工艺水平提高之后才陆续有民族服饰流通
下面就来几张少数民族服装的美照
好了民族服装以及民族美女也就到此结束
明天介绍美食节里的小把戏
另外今天气温比前几天冷好多
冷到哆嗦一把之后灵光乍现
写了首俗诗
仅供调侃
故乡的冬
轻少离家奋七年,踌躇终归过忧冬。
思父严教十五载,成人定向满三岁。
佳媳已入半截门,成家立业近楼台。
至此决心实落定,再沉浮心定终程。
——THEEND——
由于IOS端无法支持打赏功能
支持原创,予以原创动力
支持原创,予以原创动力
赞赏
人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