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林县多种经营模式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

年以来,西林县紧紧围绕脱贫奔康目标任务,大力发展贫困村集体经济。全县共投入万元发展41个贫困村村集体经济,推行多种经营模式,全面实施“”工程(购买一个门面、入股一个专业市场、建设10亩的产业园)。集体经济从无到有,从少到多,逐步发展壮大,并初具规模。确保年实现全县41个贫困村每个村集体经济年收入5万元以上。

通过“异地发展”模式,实施每个贫困村拥有一个门面工程。年统筹安排万元在县城鲤城新区购买约平米间隔成41个门面,每个门面约20平米,并由西林县城市投资有限公司代为其招商引资寻找承租者,租金归贫困村集体(村委会)所有。按照目前市场商铺出租收入1.5万-2万元/间/年,该地段预计商铺出租价格预测为1.5万元/间/年,41个贫困村集体经营收入共计61.5万元,投资回报率将达到7.5%,确保了全县41个贫困村集体经济收入有稳定来源,有效解决了资金分散、就地发展集体经济做不大、管理松散、效益发挥不明显等各种弊端。

通过“整合资金”模式,实施贫困村入股一个专业市场。年安排贫困村村集体发展资金万元入股古障水果茶叶交易市场,市场由西林县城市投资有限公司统一经营管理,市场股份分配上遵循股权平等原则,贫困村集体与集团公司按入股比例分享收益,共担风险,市场日常管理由集团公司统一负责。按照贫困村集体与集团公司收益共享政策,每年贫困村可获得约10%左右的回报收益。

通过“购买托管”模式,实施每个贫困村拥有10亩的产业园工程。年县委、县人民政府决定通过第三方评估公司评估,统筹安排万元购买西林县金桔利果树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广西泽西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的亩果园,使41个贫困村每村拥有10亩产业园,采取“购买托管形式”方式带动贫困村发展集体经济。托管最低每年可收取每亩元,最高每年可收取每亩元/年的承包费,每个贫困村每年可收入2-6万元,连续收取16年。

通过“盘活资产”模式,助推村集体经济稳步增长。将集体所有的林地、水面、荒坡荒地等闲置资产,进行合理再开发再利用,使物尽其用、变废为宝,变“包袱”为财富,变存量为增量,实现集体资产的保值增值。如我县那佐乡坝盆村由村“两委”负责牵头,通过土地流转、土地入股等形式把丢荒的土地租给村里种养大户进行经营,种植沙糖桔、烟叶和养殖牛羊等,所得经营收入和土地租金按一定比例分归个人和村集体,实现个人和集体互利共赢。目前,该基地已引导村里21户农户种植沙糖桔52亩,19户种烟大户种植烟叶多亩,建成28座烤烟房、6个烟叶育苗棚,烤烟产量达担,产值万元。按总产值1%划归集体计算,仅烤烟一项今年可实现村集体经济创收1.2万元。

开展“多种经营”模式,补充村级集体经济发展。针对大部分乡、村的集体经济规模较小,经济总量不大的现实,我县积极鼓励这些村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独立自主地发展多种模式,搞活集体资产经营,促进资源转化增值,增加集体收入。例如八达镇坡皿村积极引进广西红谷农业投资集团投资,对该村原有的生猪养殖集中区进行改造升级,以“出租给专业合作社经营”的方式,每年收取1万元租金作为村集体经济收入;古障镇央革村、水头村、者黑村等3个村则是依靠土地征用,通过村租用或承包土地的方式,年收入在-0元;足别乡央龙村集体购买40只种羊作为扶贫产业,以利润三七分成的形式发包给贫困户饲养,群众可得七成利润,剩下的三成作为村集体收入。通过鼓励各村因地制宜发展多种经营模式,实现村集体经济“百花齐放”。

□转自广西西林网韦素雪李振华廖世才

赞赏

长按







































甲氧胺福林
北京白癜风治疗中心



转载请注明:http://www.xilinzx.com/xlly/16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