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西林狠抓党建工作,积极创新,以党建工作“五个一”、“三举措”、“三依托”创新助推脱贫攻坚。
推进党建工作“五个一”,让战斗堡垒“固”起来。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带领群众脱贫攻坚的坚强战斗堡垒。一是培育一批脱贫攻坚典型。坚持支部引领、党员带动,大力推行“党组织+”“党员+”发展模式,在8个乡(镇)建立一批党员创业致富示范基地,97个村选一批党员脱贫带富标兵,通过典型带动和带领贫困户脱贫致富。二是打造一批村级服务先锋。以开展“村党支部建设年”活动为抓手,深入推进村级组织活动场所规范化建设,西林县计划整合资金万元以上,新建村级组织活动场所12个,维修6个,提升村级组织活动场所服务功能。对乡镇撤并点、圩日集中点、跨区域联建点等所在村“农事村办”服务中心进行改造提升,规范运行机制,提升服务水平,打造一批“农事村办”服务先锋,解决好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三是壮大一批村集体经济。继续推行“3+X”模式发展村集体经济,研究制定《西林县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的实施意见》《西林县扶持村集体经济发展资金管理办法》,大力扶持村集体经济发展,扩大村集体经济覆盖率,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提高村级组织的带富能力和服务水。四是平选配一批优秀村干部。着重选好村党组织书记,切实把讲政治、重公道、有本领、善服务、口碑好的优秀党员选进班子。注重选拔年轻干部,加大农村优秀青年、大学生村官的使用力度,使全县村(社区)“两委”班子的战斗力得到提高。五是提升一批薄弱领域党组织。坚持问题导向,统筹推进各领域基层党组织建设,实现平衡发展、均衡推进。抓好农村基层党建方面、“两新”组织党建、学校党建。
提升骨干队伍“三举措”,让扶贫成效“实”起来。一是强化精准识别。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改进考察识别方法,经常性、近距离、有原则广泛接触干部,通过平时走访、年度考核、民主生活会、完成重大任务等渠道,西林县通过自愿报名、组织推荐和县委组织部审定的方式,从县、乡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中选派了名政治素质过硬和群众公认的优秀干部担任“美丽广西”乡村建设(扶贫)工作队员,选派了24名优秀科级后备干部担任贫困村党组织第一书记,加上自治区、百色市选派的9名工作队员和17名贫困村党组织第一书记,实现了全县每个行政村都有3名以上干部驻村帮扶的全覆盖。二是突出事业为上。立足事业发展需要选人用人,大力选拔善于推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的干部,善于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干部,能够履行全面从严治党职责的干部。把最合适的人选放在最合适的岗位,做到人事相宜、人岗相适。三是坚持选管结合。坚持和完善提醒函询诫勉办法,研究探索日常考核办法,强化巡察、考核、审计、信访、个人有关事项报告抽查核实等成果运用,加强干部的经常性谈心谈话,把领导干部履行一岗双责、遵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执行民主集中制各项制度和重大问题请示报告制度、参加民主生活会和组织生活会、家庭家教家风等日常情况作为重要内容。坚持量才而用,用好各年龄段干部,不搞一刀切,实现干部队伍年龄结构的科学配置,实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
实施干部教育“三依托”,让干部思想“动”起来。一是依托培训平台,传承文化基因。依托“西林讲坛”、“讲习所”等干部教育培训平台,举办专题培训班。举办“西林讲坛——审计法律法规”、“西林讲坛——财政改革”等专题讲座,对全县副科级以上领导干部,各乡镇、县直各单位多人进行培训。举办全县村、社区“两委”干部轮训、新提拔科级领导干部培训班,对全县名村、社区“两委”干部进行轮训,使村干部的思想政治意识和工作能力水平明显提高,同时对68名新提拔科级干部开展为期3天的脱产培训,使换届后新提拔上任的科级领导干部思想上有了转变,综合能力有了提升,能快速适应新环境、投入新工作。二是依托优质资源,提升培训实效。为进一步改善党政领导干部的知识结构,提升把握全局的战略思维、结合本县实际,先后到中国人民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举办了2期党政领导干部综合素质提升培训班,对91名有关乡镇、有关部门的处级、科级领导进行了为期5天的学习培训;到井冈山干部学院举办了1期组工干部暨青年干部培训班,对33名青年干部进行培训;到浙江大学举办党外干部暨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素质提升培训班,通过利用区内外高校的优质培训资源,进一步改善我县党政领导干部的知识结构,提升把握全局的战略思维、创新精神和决策能力,进一步提高党政领导干部的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和公共服务管理能力及领导素养。三是依托调训活动,推动培训工作。紧密结合工作实际需求,将条件最成熟、所联系或分管工作最贴近、最有发展潜质的优秀干部选派外出参加培训。先后选派组织领导干部外出参加市级举办的各类干部培训班34期61人次,其中赴区外高校学习17期31人次,赴区委党校、市委党校学习17期30人次;推荐处级领导干部外出调训24人次,推荐科级领导干部外出调训37人次。
□黎柳杏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