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千万月嫂、保姆都在往这里挤!!
这里不收月嫂和雇主管理费。
中国月嫂直聘网
5个月后上线免费接单!
干性湿疹引发的悲剧:
前些天李女士发现宝宝的身上起了很多像鱼鳞似的干皮,于医院检查,医院医生说宝宝得的是干性湿疹也可以说是皮炎。
医生看到这种情况就问李女士平时是怎么给孩子洗澡的?水温是怎么测量的?李女士说每次都是婆婆给孩子洗澡,婆婆怕洗澡的水温不够,怕宝宝洗澡的时候冻着,洗一会就在里面继续加水,婆婆说她的手放进去就刚刚好。
医生听到这里就忍不住去说怎么能用手掌去测量水温呢!尤其是老人,年纪大了都有一些怕冷,手上也都是老茧根本就测不出水温,宝宝的皮肤本来就比较嫩,碰到水温较高的洗澡水皮肤就会出现变化。太热的水会使宝宝的皮肤水分流失,皮肤变得干燥就很容易起像鱼鳞似的干皮,长期这样危害就更大了!
那么,什么是干型湿疹、湿型湿疹?龙娃给大家解答!
湿疹的特征:
婴儿湿疮是发于1~2岁婴儿的过敏性皮肤病。又称为“奶癣”、“胎敛疮”。相当于西医学的婴儿湿疹。其特点:好发于头面,重者可延及躯干及四肢,患儿常有家族过敏史,多见于人工哺育的婴儿。
病因病机:
由于禀性不耐,脾胃运化失职,内有胎火湿热,外受风湿热邪,两者蕴阻肌肤而成;或因消化不良、食物过敏、衣服摩擦、肥皂水洗涤剂刺激等诱发。
湿疹类型:
脂溢型:多发生于出生后1—2个月的婴儿。皮损在前额、面颊、眉周围,呈小片红斑,上附黄色鳞屑,颈部,腋下,腹股沟常有轻度糜烂。
湿型(渗出型):多发于饮食无度、消化不良、外形肥胖、3—6个月的婴儿。皮损有红斑、丘疹、水疱、糜烂、流滋。宜继发感染而有发热,纳呆,吵闹等症状。
干型(干燥型):多发于营养不良而瘦弱或皮肤干燥的6个月至1岁以上的小儿。皮损潮红,干燥,脱屑,或有丘疹和片状浸润,常反复发作,迁延难愈。
主要表现:
1,常常大面积出现在1~3个月宝宝的身上,但是一般情况下,6个月以后威力就会有所下降,等到宝宝1~2岁以后湿疹就会慢慢地消失了。
2,湿疹既不会对宝宝身体机能产生影响,也不会给宝宝光滑的皮肤留下丑陋的疤痕。
3,湿疹发作时会以“反复的剧烈瘙痒”为诱饵,诱惑宝宝用力抓挠,导致他们烦躁不安,吃也吃不好,睡也睡不香。
4,通常情况下,湿疹以宝宝的小脸蛋为首发根据地,逐渐蔓延至额头、下巴、头皮、颈部、胸部、四肢、外耳道乃至全身。
治疗方案一:(外用药物)
脂溢性和湿性:用生地榆、黄柏煎水或马齿苋合剂、2%硼酸水外用冷湿敷,待流滋、糜烂减轻后,选用青黛散油、黄连油或蛋黄油外搽。
干性:用三黄洗剂、黄柏霜外搽。
治疗方案二:(小儿推拿)
中医把湿疹分为:胎火湿热证和脾虚湿蕴证两种
1,胎火湿热证的表现:
证候:皮肤潮红,红斑水疱,抓痒流滋,甚则黄水淋漓、糜烂,结黄色皮痂;大便干,小便黄赤,苔黄腻,脉滑数。
胎火湿热证湿疹的穴位治疗:
处方:清脾胃,清肺平肝,清天河水,退六腑,清小肠,清大肠,按揉血海、曲池、合谷、膈俞、肺俞。
2,脾虚湿蕴证的表现:
证候:初起皮肤暗淡,继而出现成片水疱,瘙痒,抓破后结薄痂;患儿多有消化不良,大便稀溏或完谷不化;舌淡,苔白或白腻,脉缓。
脾虚湿蕴证的穴位治疗:
处方:清补脾,清肺平肝,清补大肠,补肾经,按揉血海、曲池、合谷、膈俞、肺俞。
穴位图详解:(部分)
1.清脾经,按摩次,见下图。
1.1补脾经如下:大拇指前段弯曲30度,然后向心方向推拿3分钟。
2.清胃经,按摩次,见下图。
3.清肺经,按摩次,见下图。
4.平肝,按摩次,见下图。
5.清天河水,按摩次,见下图。
6.退六腑,按摩次,见下图。
7.清小肠,按摩次,见下图。
8.清大肠,按摩次,见下图。
9.按揉血海、按摩次,见下图。
10.曲池、按摩次,见下图。
11.合谷、按摩次,见下图。
12.膈俞、按摩次,见下图红色箭头位置。
13.肺俞,按摩次,见下图。
小儿推拿是左手,效果和手法有关。
后记:大量的读者还没有养成阅读后转发和点赞的习惯,希望大家在阅读后点赞转发,以示鼓励!长期熬夜写文章不易,坚持就是能让大家能学到东西,也是我们的信仰。
中国月嫂直聘网长按免费接单!龙娃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