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所知道的西林小筑那些事

年9月15日傍晚,我蜷缩在西林小筑旁边搭盖的活动范围不到一平米的棚屋顶上,捣腾了两个小时,终于取下来两张“西林小筑”门额拓片。小筑的入口原本开在现在的复园路上,被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搭建的房子挡住了,入口处门额上的字在文革期间怕被破四旧而用石灰盖住,门额被屋顶挡住,只有走在复园路上抬头看才勉强能看到露出来的半边。那天,本约好和朋友杨帆上去拓这块碑,由于屋顶受力有限,只得我这个瘦排骨只身上去,如履薄冰般地在瓦顶上艰难地施工。

西林小筑位于福州仓山区公园路4号,这一带曾有过很多名字:“跑马场”“人民公园路”“中越路”,或许还有更多。这里原本遍布着各式各样大多为英式风格的建筑,虽然经过几十年的光景拆了不少,但依然是福州这个城市里漂亮的老洋房最密集的区域。

▼画面最左边是西林小筑背面

时间退回到年8月,我们几个老建筑爱好者在西林小筑隔着复园路的清河庐里聚会,由于好奇心作怪,当我登上清河庐的台阶时偶然看到马路对面门额上露出一个完整的“筑”字来,第六感告诉我,这就是西林小筑的门额!于是向清河庐主人郑少丹借来梯子和铲子,爬上屋顶,三两下就把破四旧以来一直覆盖的旧石灰铲除了,当年的“旧”没有被破,如今那个“旧”卷土重来了,看到完整的并且带有题字者落款的“西林小筑”后,心想这应该是目前发现的仓山老洋房里最漂亮的门额了吧!

当这块门额完整露出来后就萌生了拓印的想法,可惜从未尝试过拓印工作,且与小筑经营者等人一直对不上时间,直到一年后才实施了行动,那一天,正好是西林小筑自由人工作室经营一周年店庆,我把平生第一次拓来的拓片,送一张给小筑作为生日礼物,留下一张自己作纪念。

▲孙宝琦,字慕韩,碑文有孙宝琦的落款并盖有“孙宝琦印”和“慕韩”的章

为“西林小筑”题字的是上世纪20年代时任北洋政府国务总理兼外交委员长——孙宝琦,虽大有来头,但经过几十年的封存,西林小筑的身世就成了迷。

年福州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出台的《福州市区优秀近现代建筑保护规划》里标注小筑的历史价值为:临近民国时期福建督军兼省长李厚基的住房。后来大家以讹传讹变成这座房子就是李厚基的别墅,当年年幼无知的我也传播着类似的“谣言”。

我第一次知道西林小筑应该也是从《规划》来的,年5月我开始画仓山老洋房的地图,当时一边拍老建筑一边找旧资料一边就开始画地图了,无意间在网络上看到林轶南翻拍分享的《规划》,经过《规划》的指引找到了这座带有维多利亚时期风格的英式别墅,当时除了惊叹于“福州竟有如此美的老洋房”之外更让我觉得好奇的是:这座房子的角落里竟然堆着我大学舍友老阙和智智在学期间画的尚未完成的唐仕女大型油画,我很好奇它为何遗落在此。

后来才知道小筑的管理者——福州电力器件厂的厂长,她的女儿,是低我们一级的学妹,她男朋友(后来的老公)是我们的学弟,同是福建师大美术学院毕业,有这么一层关系,就不难解释为何我舍友的画会流落到此,虽然我还是想不通为什么……

▲年5月,我第一次来到西林小筑时,这里还没有一丝文艺气息,画面左边还没有摆满画画用的道具,右边也没有插满各式各样的鲜花。

民国时期的西林小筑是什么人居住的似乎暂时找不到答案,新中国成立后的西林小筑身世似乎清楚一些,据附近的老住户回忆,新中国成立后它归福建省手工业管理局干部学校所有,不过我在网络上找到一张年福州大学(今福建师大前身,那时叫福州大学)体卫系实训班在这栋楼前的合影,当年是否借予师大使用尚不可确定。再之后,公私合营时福州第三开关厂使用,直到年被福州市电力器件厂兼并后(员工还在)一直使用至今。如今小筑第三层(如果地下室算一层的话)是器件厂办公室,第二层东半边是厂长女儿画室,中间和西半边是“西林小筑自由人工作室(也算咖啡馆吧)”,地下室被租用作餐厅。

前两年的一个午后,我和小凡同学被突如其来的大雨困在地下室,满怀憧憬地看着窗外无休止的雨水,那天,我们是为合租一个空间才到西林小筑看场地的,她想用来当书店,我想用来作画室,那时候的地下室还没装修,空荡荡的,采光极其有限,还透着一股淡淡的潮霉味儿,二楼木地板但凡有人走过就会飘下些许灰尘,我们没作多考虑就就此作罢了。

不久厂长跟我说小筑的边上还有二楼厂房可以租给我,那栋厂房其实是西林小筑另外一座洋房烧毁后在原址位置上盖起来的,烧毁的那座楼和小路对面的清河庐几乎长得一模一样。后来我自个儿去看了厂房,闲置的厂房(其实是员工活动室)有两间,墙上有很高的钢构玻璃的窗户,采光很好,两边窗子望出去都有一片老洋房,其中一边是对着西林小筑的侧面,若是夕阳打进来,再望出去,窗外定是西洋油画一般,可惜那天光线也一般。

至于那两间厂房我是十分满意的,租金又不贵,我连装修方案都想好了,只是犹豫了几天,当我再给厂长打电话的时候被告知在前一天刚被租走了,她甚至还拿出租赁协议给我看,让我死心,而对方租走只是用来堆放杂物。哎,真是白瞎了一片油画。

▲从厂房屋顶望出去的一片洋房

其实那并非我唯一的一次不幸,在那之前的两年(年初)我就试图问厂长可不可以把西林小筑的一部分租给我,得到的答复是肯定的“不行”,后来没过多久,微博网友“阳光”私信我说她们租到了西林小筑!她们是幸运的,毕竟她们够努力、够虔诚,她们“被粗暴无数次、死皮赖脸、软磨硬泡、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后才有缘拿下这个她称为“惊喜的遇见”的老房子,讲真,当时有一刹那我内心升起一股“心爱的玩具被夺走”的感觉,后来也释怀了,因为它更适合她们。

西林小筑“咖啡馆”一共有五个股东,有创办亲子自然教育的爱茶叶的虫虫、在武夷山开客栈的爱设计衣服的猪丫、做心理咨询活泼阳光的“阳光”、在福建师大教播音的传媒人卢佳音,还有福州胶片摄影界大咖、唯一一个男股东小贼,这几人有的本来互不相识,是西林小筑把他们联系在一起,而这几人的出现似乎都是带着外号来的,以至于有好几个人我一时叫不出其真名,嗯,除了卢佳音外,毕竟是为人师表来的。

为了写这篇文章,我特意翻到阳光给我发的第一条微博私信,原来是她知道我画了仓山老洋房的地图,想邀请我把地图放在咖啡馆里应景(顺便寄卖),那时(年6月)的《仓山老洋房探寻之旅》还在印刷,8月份才上市的,她们的咖啡馆也在装修几个月后于9月开业了,后来的记忆基本就是每过一阵子我就要提着某超市的袋子装着地图和明信片坐上公车去西林小筑补货,是的,那段时间的地图销量应该是不错的。

用老洋房改造成咖啡馆这种活化老建筑的案例在当时的仓山是仅此一例,而且事实证明这样的做法还算成功,“咖啡馆”营业刚开始的那段时间经常举办周末活动、沙龙、分享会,也常作为老建筑爱好者和文艺青年的聚集地,加上几位股东自身文艺圈的人脉,一时间,小筑成为当时福州文艺文艺最文艺的咖啡馆,每到周末就聚集各路摄影界大咖中咖小咖和自拍界、美食界、旅行界等各界人士,在不大的空间里互按快门、凹造型、晒太阳、聊正事,当然,还有发呆,与之前几乎无人知晓的西林小筑相比,真是天壤之别——它原本只是堆放着杂物只留下一条小路勉强过道的办公楼,在它被成功活化之前,我们经常带朋友和记者来这里取景拍摄,那时的这里算得上是“人烟稀少”的,最经常碰到的就是厂长,最经常听到的就是她那带着淡淡的略微轻柔的福州腔说:“池志海,怎么又是你!又带人来拍!”。

如今几年过去了,今年初,我从海外网站淘得一张老照片,是年英国皇家海军Foxgloveh号扫雷舰的海员组成足球队在跑马场比赛时的合影,远处的背景是烟台山,近一点的几座老洋房就在现在的复园路、公园路,居中的洋房就是西林小筑,画面里还能看到已经消失的小筑的另一座洋房,还有和这座长得几乎一模一样的清河庐。后来我把照片发给厂长看,她激动得连说不可思议:“历史如此遥远,又如此亲近……”。

▲合影的背后夹着的扫雷舰照片

从上世纪20年代北洋政府国务总理孙宝琦的题字到新中国成立后收归国有,从文革的“隐姓埋名”到现在的“家喻户晓”,从制造生活必须品的电器厂到追求精神层面的咖啡馆,西林小筑始终以其优美的姿态面对不一样的故事新人,这几年偶有风声传出要拓宽复园路,如果真是这样,小筑将难逃一劫,希望拓宽的风声永远只是传闻。

文章经授权发布,来自







































有什么好方法治疗白癜风
北京治疗白癜风那里



转载请注明:http://www.xilinzx.com/xlly/3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