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心聚力克难攻坚书写西林脱贫攻坚新篇章

近年来,西林县委、县政府紧紧围绕“决战贫困,决胜小康”目标,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最大的政治任务、最大的民生工程和最大的发展机遇抓紧抓实,凝心聚力,克难攻坚,全县脱贫攻坚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脱贫攻坚成效显著

贫困对象大幅减少。—年,西林全县累计减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人,年均减贫人。贫困发生率从年的20.54%降低年至9.61%,下降10.93个百分点。同时,实现了14个贫困村脱贫出列,户贫困户脱贫摘帽,脱贫质量成效明显。

资金投入成倍增长。建立财政专项扶贫资金投入稳定增长机制,积极对接上级财政部门争取财政专项扶贫资金,整合县级财政涉农资金重点投入脱贫攻坚。—年,西林共整合投入财政专项扶贫资金.04万元(不含易地扶贫资金),其中年投入扶贫资金.05万元,年投入.99万元。

金融扶贫力度明显加大。成立西林县金融扶贫工作领导小组,制定《西林县贫困户小额信贷评级授信实施方案》、《西林县扶贫小额信贷实施方案(试行)》等一系列工作方案,整合万元资金设立扶贫小额信贷风险补偿资金。截止目前,在全县8个乡(镇)94个行政村评级授信贫困户户,累计发放贷款户.万元,户均贷款超过4万元;有效破解贫困群众资金短板问题,鼓励和引导贫困户将贷款用于自我发展产业,结合资金收益扶贫,鼓励贫困户委托企业经营,按比例获得分红,极大程度提升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信心。

基础设施条件显著改善。编制《西林县十三五扶贫项目库》,以完善贫困乡村水、电、路等基础网络和住房为重点,强化发改、住建、水利、电业、交通、扶贫等部门联动机制,深入推进房屋修缮、水利设施、电网结构改造、屯级、20户以上屯内道路硬化项目建设。到目前为止,全县累计实施农村危房改造户,房屋面积人均不足13平方米改造户,房屋修缮户,改厕改厕户,处人畜饮水巩固提升工程,个配电台区改造,屯级道路硬化条.5公里,屯内道路硬化条。着力改善户饮水条件,户用电条件,人交通条件。

图为通村水泥路建设

图为群众积极投工投劳参与人畜饮水工程建设

扶贫产业发展成效显著。把产业发展作为拓宽贫困群众收入渠道,提高贫困户收入的根本之举。实施产业扶贫“”工程,研究制定《西林县扶贫产业奖励补助试行办法》,采取“以奖代补”方式扶持产业发展,鼓励贫困户自主发展产业。对积极响应政府号召发展产业的贫困户补助-元。截止目前,全县4个十万亩目标已完成种植以沙糖桔为主的柑桔类水果17.8万亩、茶叶11.83万亩、油茶9.8万亩,以铁皮石斛为主的林下经济7.77万亩。贫困户户均5亩以上目标已完成户,特色产业覆盖贫困户(含、年退出户)户,覆盖率达84.67%。

图为西林生态沙糖桔园

贫困村村集体经济加快发展。深入推行“”工程,加大财政、金融、电商等方面支持力度,落实万元商铺和.29万元柑桔园购买资金,充分发挥贫困村党组织作用,通过资源开发、盘活资产、产业带动等模式,实现贫困村村集体拥有10亩以上的特色产业园、1间商铺门面,入股一个市场,实现村集体经济“百花齐放”,并多次获得自治区、市两级领导高度评价。

易地扶贫搬迁扎实推进。根据自治区“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工作安排部署,编制了西林“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规划及实施方案,严格执行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工作政策。成立县易地扶贫搬迁领导小组及各安置点包点工作组人员,明确责任目标,严格按照“八包”责任制开展包点工作。确保全县易地扶贫搬迁工程做到有序推进、安全施工、规范管理。截止目前,全县累计投入超过5.69亿元,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13个,完成易地扶贫搬迁户人,实现易地扶贫搬迁脱贫一批。通过加大短期技能技术和就业培训、雨露计划扶贫培训、劳务输出、技校结对帮扶、公益性岗位开发等方式,落实就业补贴优惠政策,研究制定外出务工奖补办法。同时,通过贫困人口转移就业人数大幅增加。开展“走访农村返乡人员活动”“春风行动”、“就业援助月活动”、“民营企业招聘月活动”等专项活动,扎实推进贫困人口转移就业工作。截止目前实现公益性岗位转移就业62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人次,切实拓宽贫困群众就业渠道,提高贫困群众经济收入,有效推进脱贫攻坚工作。

图为那劳镇生态移民易地安置点

教育精准扶贫成效凸显。落实教师结对帮扶机制,累计安排名教师结对帮扶名贫困户家庭学生,实现全县贫困家庭学生全覆盖。落实教育帮扶计划,累计投入1.88亿元实施“改薄计划”、校舍维修、仪器采购等项目;投入.53万元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受益学生2.86万人;发放“雨露计划”等各类助学资金万元,惠及学生4.1万人次;为名贫困大学生办理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万元,适龄儿童入学率达99.92%,三类残疾适龄儿童入学率达80.82%;全年公开招聘教师名,全县教师空编率由22.8%降至8.9%。

图为完善教学基础设施

健康扶贫纵深推进。实施健康扶贫“五个一”工程,开展“因病致贫因病返贫”调查工作,抓实健康扶贫基础数据,建立贫困人口健康档案人,完成贫困人口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户。投入78.3万元为建档立卡贫困户购买商业健康保险,投入万元为贫困户住院患者实施医疗报销兜底保障;落实农村贫困人口住院患者先诊疗后付费制度,贫困户健康得到有力保障。

图为健康扶贫义诊活动现场

精神扶贫抓实抓紧。以开展“千团万场”文艺汇演和“三月三”民俗活动为契机,组织开展精准扶贫送戏下乡巡回演出活动,将扶贫惠民政策有效融合到节目当中,让群众对扶贫惠农政策有更深了解,着力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和满意度。加强感恩教育,各级帮扶干部结合“三同”活动进村入户开展感恩教育,鼓励和引导贫困户要学会自强、学会感恩,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

脱贫攻坚举措精准有力

组织领导全面加强。一是领导带头推进。由县四家班子亲自挂帅抓落实,实行处级领导包村包干负责制,带领后援单位、包村工作队、第一书记、“美丽乡村”工作队员、村“两委”班子等协调推进所联系村的一切脱贫事宜。二是层层落实责任。各乡(镇)、后援单位与县委、县政府签订脱贫攻坚责任状,严格落实“一把手”负总责的脱贫攻坚责任制,形成“县、乡、村三级书记抓扶贫”的工作局面。三是建立督查、协调、红黑榜通报制度。由县纪委牵头成立脱贫攻坚督查组,不定期开展督查暗访,将督查情况反馈县委、政府有关领导,并及时“红黑榜”通报表扬工作出色、批评工作推进不力,不扎实的单位与个人。

政策体系全面完善。为贯彻落实中央、自治区、市关于脱贫攻坚工作的指示精神,根据自治区党委《关于贯彻落实中央扶贫开发工作重大决策部署坚决打赢“十三五”脱贫攻坚战的决定》以及“1+20”扶贫政策体系,结合我县实际,陆续印发西林县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管理办法、财政扶贫资金项目公告公示制度等后续配套政策文件,修订完善各乡镇、县直单位扶贫开发工作年度绩效考评细则。同时,县直各行业部门也制定了系列政策文件、产业、劳务输出奖补办法,通过多年的努力,形成全面完善的脱贫攻坚政策体系。极大推动社会各界参与西林基础设施扶贫、产业扶贫、电商扶贫、转移就业扶贫、教育扶贫等各项扶贫开发工作的信心。

统筹力量造就脱贫攻坚“主力军”。一是统筹行业部门形成合力推进脱贫攻坚。年,进一步调整充实扶贫开发领导小组,成立县脱贫攻坚指挥部,由县四家班子主要领导担任组长,下设综合协调、资金政策、基础设施、产业开发、移民搬迁、公共服务、组织保障等10个专责小组,抽调近30多名干部、新聘30名扶贫专职人员驻组办公。乡、村分别设立脱贫攻坚指挥部,形成县、乡、村三级共同推进脱贫攻坚的强大合力。二是统筹后援单位包村帮扶。全县共安排多个县直单位及企业定点帮扶94个村,选派政治素质高、工作能力强的贫困村党组织第一书记44名,非贫困村党组织第一书记50名,驻村工作队员名,实现全县每个行政村都有3名以上干部驻村帮扶。三是统筹推进罗湖区-西林县对口扶贫协作。成立以党委、政府主要领导担任组长的对口扶贫协作领导小组,签订《罗湖区人民政府、西林县人民政府帮扶合作框架协议》,研究制定并印发《罗湖对口广西西林扶贫协作5年规划(—年)》,双方明确在结对帮扶、产业发展、劳务输出、人才交流、教育扶贫、医疗扶贫等方面加强协作。、年落实深圳市和罗湖区两级财政落实帮扶资金万元,社会捐赠资金(含物资折价).万元。财政资金帮扶项目8个,深圳企业在西林签约项目6个,项目投资额5.7亿元,直接受益贫困人口超1.5万人。

脱贫攻坚创新亮点纷呈

推行“”工作模式,做好精准识别。为高效、高质量完成新一轮精准识别贫困户工作,确保识别工作做实做细,全县推行“”工作方法,即做到“创新现场培训+会议培训方式和采取预约式入户评分”两个创新;严把“程序关和村民小组评议关”两个关口;做到“统一识别口径、统一精准识别公示栏、统一县乡精准识别例会制”三个“统一”;强化“队伍力量、经费投入、政策宣传、考核督查”四个保障。举全县之力,进村入户开展精准识别贫困户贫困村行动,年经新一轮精准识别后,全县共识别出44个贫困村,贫困人口户人,贫困发生率为20.54%。

强化退出举措,实施精准脱贫。为确保贫困对象精准脱贫,根据新一轮精神识别结果,对年度预脱贫户贫困户致贫原因进行分类,通过因户施策、因贫困原因施策、因贫困类型施策实现精准脱贫摘帽。一是严标准。紧紧对照“两不愁、三保障”国家标准细化至贫困户“八有一超”、贫困村“十一有一低于”的退出标准。二是严程序。严格退出标准、规范工作流程,做到程序公开,数据精准,材料完整,结果公开公平公正;实行贫困脱贫“双认定”,经村民议事小组评议一致讨论通过,在县、乡、村三级进行公示公告,力求脱贫成效得到群众满意,防止“被脱贫”。三是严剔除。在年度动态调整过程中,严格按照八个“一票否决”条件,对不符合条件的贫困户进行剔除。四是严保障。落实国家、自治区正向激励政策,实行脱贫人口2年跟踪扶持、1年观察指导,在脱贫攻坚期间享受相关扶贫政策保持不变,确保贫困对象都能稳定脱贫、质量脱贫。

抓实基层党建,助力脱贫攻坚。一是选优配强村“两委班子”。结合村(社区)“两委”换届选举工作,选举产生一批党性强、能力足、威望高、作风实的党员群众、致富带头人进入村“两委”班子,确保贫困村党组织带头人个人过硬。二是加强村党组织、行政建设。对94个行政村(社区)党组织全面推行“星级化”管理,细化考核评分细则,整顿软弱涣散党组织,深化“农事村办”服务工作,打造一批“农事村办”服务先锋,充分发挥村级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三是加强农村党员培训力度。以开展“两学一做”活动为契机,累计开展各类培训班24期、西林讲坛4期,受训人员达多人次,培养储备村级后备干部名。四是深化提升跨区域党建工作。整合八达、古障、马蚌镇等桂滇黔跨区域5个联合党工委、50个联合党支部的党建资源,采取“联合党组织+”模式,创建桂滇黔跨省区产业扶贫示范区3个,引导接边地区群众整合资源,实现“先富带动后富”、“强村带动弱村”,惠及接边地区1.5万多名群众。五是实施“一带六帮”工程,(一带”即党员带头帮,“六帮”即帮扶单位帮、驻村工作队员帮、村组干部帮、“两代表一委员”帮、社会力量帮和村民互帮)。突出强化党员引领作用,凝聚力量着力解决贫困户“两不愁三保障”问题,在全县形成“人人帮”“经常帮”良好脱贫攻坚氛围。

陈光敏王海江

赞赏

长按







































治癜风
北京那个医院治疗白癜风最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xilinzx.com/xlly/36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