筠史史上最完整的筠连县行政区划建置

筠连县行政区划建置沿革作者:郑荣枢年7月28日

筠连远古时为巴蜀外蛮夷地。秦灭六国后,即归大一统的中央王朝。两汉、三国蜀汉至两晋终,均属南广县地。南北朝初期仍隶南广县。之后南广郡、南广县有名无民,土地荒芜。隋王朝统一全国的30多年间,县境先隶协州,后废协州入开边县,其后开边县又荒废。唐置羁縻筠、连、定三州,宋废定州仍置筠州、连州,元合筠、连二州为筠连州。明建筠连县,至今多年,治所皆设今筠连镇。年,全县区域面积.13平方公里。

远古时代

(前年以前)秦统一六国以前,《史记》载:“此皆巴蜀本南外蛮夷地”,县境为其一隅。

秦朝(前~前年)公元前年,秦始皇统一六国,其势力已达县境。

西汉(前~25年)公元前年,刘邦建立汉朝。《史记》载“犍为郡,武帝建元六年(前)开”,汉武帝建元六年(前)置南广县,驻地在今珙县沐滩乡傅家坝,县境属益州犍为郡南广县地。

公元9年,王莽建立新朝,改益州刺史部为庸部,改犍为郡为西顺郡。县境属庸部西顺郡南广县地。

东汉(25~年)公元23年,淮阳王刘玄光复汉业。蜀地为公孙述割据,将庸部还名益州,西顺郡复名犍为郡,县境仍属益州犍为郡南广县地。

光武帝建武十二年(36),益州入东汉版图。

献帝建安十九年(),刘备进军成都。益州牧刘璋降,刘备自称益州牧。

汉建安二十年(),改犍为郡辖地为朱提郡(治今云南昭通),郡领“朱提、汉阳、南昌、堂螂、南广”五县,县境属益州朱提郡南广县地。

三国蜀汉(~年)公元年4月,刘备于成都建立汉国,史称蜀汉。分益州为二十一郡,朱提郡仍置,领县亦有南广,县境隶属与前无异。

蜀汉延熙年间(~)于南广县立南广郡,县境便归益州南广郡南广县。不久废郡存县,县境仍属益州朱提郡南广县地。

公元年,魏灭蜀汉,县境隶属依旧。

西晋(~年)公元年,司马炎灭魏建立晋朝。晋武帝泰始七年(),以益州地广,合南中四郡(建宁、云南、古兴、永昌)置宁州(今云南曲靖),并分朱提置南广,县境即属宁州南广郡南广县地。

太康五年()撤销宁州,县境仍属益州朱提郡南广县地。

惠帝太安二年(),恢复宁州建制,县境又属宁州朱提郡南广县地。公元年,李雄于成都称帝,建立成汉政权,成汉于晋怀帝永嘉五年()置南广郡属宁州,县境又属宁州南广郡南广县地。

晋愍帝建兴四年()五月,废南广郡,县境又属宁州朱提郡南广县地。

东晋(~年)晋元帝建武元年(),复南广郡,县境仍属宁州南广郡南广县地。晋元帝永昌(~)年间,南广又为宁州朱提郡属县。晋成帝咸康(~)年间,李雄定宁州,建成汉,又置南广郡,县境仍属宁州南广郡南广县地。穆帝时(~)安西将军桓温平蜀,成汉灭亡,南广县地属东晋。

南朝宋(~年)公元年,刘宋代替东晋统一中国南方后,县境仍属宁州南广郡南广县地。

南齐(~年)公元年,萧齐王朝继刘宋王朝统治宁州,南广郡虽置,但有名无民,土地已荒芜。

南梁(~年)萧梁王朝代替齐王朝后,公元年北魏伐益州,宁州为北魏短期控制,后被彝族爨趱大姓占据。从西晋后,宁州长期陷于战乱的局面,南广、朱提均已荒芜。

西魏(~年)西魏王朝共21年,据有益、宁二州不过5年,南广郡仍荒废。

北周(~年)北周统治益州期间,曾遥授爨瓒为宁州刺史之职。由于爨瓒之子爨震不入贡赋,南广郡仍荒废。

隋朝(~年)公元年,杨坚建立隋朝,全国逐渐归于统一。

公元年,隋讨平爨氏后,于南广郡旧地置协州(治今彝良县),今县境属协州。大业初废协州入开边县(治今云南省盐津县滩头),之后仍又荒废。

唐朝(~年)

唐初,县境属戎州僰道县,旋置筠州,领盐水、筠山、罗余、临居、澄澜、临昆、唐川、寻源8县;又置连州,领当为、都宁、逻游、罗龙、加平、清坎6县。筠、连、定均为羁縻州而归附唐王朝,属剑南道(今成都市)戎州都督府(治今宜宾市翠屏区)。

唐天宝元年()改戎州为南溪郡。依旧都督领羁縻州三十六州,县境在内。

天宝七年(),唐剑南节度使鲜于仲通被南诏打败,羁縻筠州、连州等地被南诏占领。

德宗贞元四年(),南诏归附,县境各州县仍属戎州羁縻。

贞元十年()后,南诏又反,县境一带与唐常有战争,所置州县兴废无常。

五代(~年)前蜀王建(~)和后蜀孟知祥(~)先后在四川地区建立过国家政权,筠地各州县建制与唐无变化。

北宋(~年)宋咸平四年()将蜀地分为益、利、夔、梓四路,县境各羁縻州属梓州路(治潼州府,今三台县)戎州。徽宗政和四年()改戎州为叙府。徽宗重和元年(),改梓州路为潼川府路,至北宋末。羁縻筠州、连州均属潼川府路(原梓州路)叙州府(原戎州)所辖。

北宋(~年)南宋政区建制与北宋无变化,仍置羁縻筠、连二州,治地、隶属无改。

元朝(1~年)公元1年,成吉思汗建立蒙古政权,于年灭南宋。

元世祖至元十五年(),于今县境内合原筠州、连州而置筠连州,并领腾川县(治今筠连镇),隶永宁路,不久省县入州。

至元十六年(),筠连州直隶叙州府。

至元二十三年(),元朝于成都设四川等处行中书省,简称四川行省,筠连州属永宁路(治今叙永县)辖。

元末至正二十年(),红巾军将领明玉珍据蜀称帝,在重庆建立大夏政权,历时11年,期间筠连州治隶属依旧。

明朝(~年)公元年,朱元璋建立明王朝。明洪武四年()灭大夏,同年改筠连州为筠连县,治今筠连镇,改设流官,隶叙州路。明洪武六年()叙州路改为叙州府,筠连县隶属于叙州府。明洪武十年()降高州为高县,将筠连县、珙县并入高县。明洪武十三年()又复置筠连县、珙县,直隶叙州府。明正德十三年()复置高州,仍领筠、珙二县。筠连县治所驻今筠连镇。

清朝(~年)公元年,清军入关并定都北京。清顺治十六年()九月,筠连纳入清朝统治,筠连县入叙州府。后,筠连县置定川、海银、禄南、木浪4个乡。县治所驻今筠连镇,辖4个乡35个牌。

清雍正六年(),对川、滇、黔三省边界进行较大调整,将镇雄、乌蒙、东川三府划归云南省,将县属大、小楠木二园划归云南省镇雄州。县治所驻今筠连镇,辖4个乡35个牌。

清嘉庆七年(),清朝在府、州、厅之上增设道,筠连县属四川省川南永宁道(治泸州)叙州府(治今宜宾市翠屏区)。县治所驻今筠连镇,辖4个乡35个牌。

清同治年间(~),行政区划调整,定川乡析出龙塘沟、孔雀寺,禄南乡析出双河场、德胜坝、得用坝、屯乡坝置安乡;定川乡改名为川乡,海银乡改名为银乡,禄南乡改名为南乡,木浪乡改名为木乡。县治所驻今筠连镇,辖5个乡35个牌。

清光绪三十四年(),改永宁道为下川南道筠连县即属四川省下川南道叙州府。县治所驻今筠连镇,辖5个乡35个牌。

清宣统三年()九月二十五日,四川保路风潮兴起;十月十日,湖北武昌发生新军起义,史称辛亥革命。同年十一月二十三日,县内人士改团练为国民军,宣布筠连县独立。

中华民国(~年)公元年1月1日,中华民国成立,是年裁废道制,以府、州、厅直隶省政,筠连直属四川省叙州府。筠连县辖川乡、银乡、南乡、木乡、安乡5个乡,乡辖35个牌,县治所驻今筠连镇。

民国2年(),撤府立道,筠连县属四川省下川南道(治泸州)。筠连县辖川乡、银乡、南乡、木乡、安乡5个乡,县治所驻今筠连镇。

民国3年(),改下川南道为永宁道(治泸州),筠连县属四川省永宁道。筠连县辖川乡、银乡、南乡、木乡、安乡5个乡,乡辖35个牌,县治所驻今筠连镇。之后为军阀割据,防区制逐渐形成。

民国8年(),改筠连市场(又称筠连场)为筠连城,始称筠连县城。筠连县辖川乡、银乡、南乡、木乡、安乡5个乡,乡辖35个牌,县治所驻今筠连镇。

民国10年(),筠连县行政区划调整,撤乡建区,区下置团。撤川乡置城区,撤银乡置东区、北区,撤南乡置南一区、南二区;撤木乡置西一区,撤安乡置西二区。塘坝场改名为丰乐场,海银场改名为海瀛场,平安铺改名为平安堡,孔雀寺改名为孔雀场。原川乡古楼坝划入南一区,晏家坪划入南二区,木冲划入西二区。原安乡孔雀寺划入西一区。南二区新置卜好龙。筠连县治所驻筠连县城,辖城区、东区、南一区、南二区、西一区、西二区、北区共7个区33个团。

民国16年(),筠连改城区为县行政区,县治所驻筠连县城,辖行政区、东区、南一区、南二区、西一区、西二区、北区共7个区33个团。民国18年(),撤道,筠连县直属四川省。

民国21年(),筠连县行政区划调整。撤县行政区置第一镇,撤东区、北区合置第二镇,撤南一区、南二区合置第三镇,撤西一区、西二区合置第四镇。撤团置闾(保)。筠连县隶属于四川省,治所驻筠连县城,辖第一镇、第二镇、第三镇、第四镇共4个镇33个闾(保)。

民国24年()冬,四川省行政区划调整设18个行政督察区,筠连县属四川省第六督察区(治今宜宾市翠屏区)。设区撤镇,区辖联保,联保下置保,保下置甲,10户为甲,10甲为保。“大落瓦”改名为“小落瓦”。县城置中城联保,下墩坝置下墩联保,海瀛场置海瀛联保,巡司场置巡司联保,小落瓦置大落联保,丰乐场置丰乐联保,双河场置双河联保。“闾、保”统一改称“保”。筠连县治所驻中城联保,辖一区(中城、下墩、海瀛3个联保)、二区(巡司、大落2个联保)、三区(丰乐、双河2个联保)3个区7个联保个保个甲。

民国28年()11月,筠连县行政区划调整,撤区。筠连县治所驻中城镇,辖7个联保个保个甲。

民国29年()上季,推行新县制,改联保置乡镇,乡镇下置保。撤中城联保置中城镇,撤海瀛联保置海瀛镇,撤巡司联保置巡司镇,撤双河联保置双河镇,撤丰乐联保置塘坝镇,撤下墩联保置下墩乡,撤大落联保置大乐乡。大落改名为大乐,小落瓦改名为小乐瓦。筠连县治所驻中城镇,辖5个镇2个乡个保。

民国29年()下季,筠连县行政区划调整。改海瀛镇为海瀛乡,巡司镇为巡司乡,双河镇为双河乡,塘坝镇为塘坝乡。筠连县治所驻中城镇,辖中城镇和海瀛乡、巡司乡、双河乡、塘坝乡、下墩乡、大乐乡共1个镇6个乡个保。

民国31年(),行政区划调整,新增置2个乡。双河乡析出龙塘沟11个保置龙塘乡,塘坝乡析出一部辖区置廉溪乡。塘坝乡改名为丰乐乡。筠连县辖中城镇和海瀛乡、巡司乡、双河乡、丰乐乡、下墩乡、大乐乡、龙塘乡、廉溪乡共1个镇8个乡个保。筠连县治所驻中城镇。

民国34年()初,高县辖3个区31个乡1个镇个保。第三区治所驻沐爱场,辖沐爱、武德、腾达、大同、礼义、维新、乐义、民治、正州、复兴、棉堡、高石、吉祥、沙坝共14个乡。4月,经国民党行政院批准,高县分设沐爱设治局,辖14乡(高县志版称14乡,筠连县志版称1镇13乡)。6月,撤第三区置沐爱设治局,隶属于四川省第六行政督察区,同时划沐爱场街道置博爱镇。沐爱设治局治所驻沐爱场,辖博爱镇和沐爱、武德、腾达、大同、礼义、维新、乐义、民治、正州、复兴、棉堡、高石、吉祥、沙坝共14个乡。博爱镇治所驻沐爱场,辖沐爱场街道(沐爱场保非农村部分)。沐爱乡治所驻沐爱场,辖沐爱场等23个保。

民国37年()6月,撤沐爱设治局,成立沐爱县,设治局长改称县长。县政府驻沐爱场,辖博爱镇和沐爱、武德、腾达、大同、礼义、维新、乐义、民治、正州、复兴、棉堡、高石、吉祥、沙坝14个乡。博爱镇和14个乡隶属、治所驻地、辖区依旧。

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筠连临近解放。11月,县长钟家荣外逃,沐爱地方人士为求自保,成立沐爱县解放委员会,推举何著勋任“沐爱代理县长”,负责维持社会治安、保护仓库、档案,阻止国民党残军入境等工作。

年1月8日,高县人民政府成立,接管民国沐爱县政府设置之乡保,保甲制度未变。博爱镇和沐爱、武德、腾达、大同、礼义、维新、乐义、民治、正州、复兴、棉堡、高石、吉祥、沙坝1镇14乡由高县人民政府暂管,乡镇公所驻地、辖区依旧。

年1月10日,筠连县人民政府成立。13日,县人民政府接收城市工作,历时6天结束。24日接收各乡镇,28日结束。复置3个区,乡镇保甲依旧。海瀛乡改名为海银乡。筠连县辖第一区(中城镇、海银、下墩、廉溪1镇3乡)、第二区(巡司、大乐2乡)、第三区(双河、龙塘、丰乐3乡)共3个区1个镇8个乡个保。筠连县人民政府驻今筠连县城。

年2月3日,宜宾督察专员公署以宜秘字第23号令,高县人民政府正式接管沐爱县行政区,同时解散沐爱县解放委员会,原沐爱县所辖1镇14乡归高县管辖。

年10月,筠连县实行民主建政,废除保甲制度,建乡镇人民政府,设街道办和村。撤下墩乡分置莲花、白荆、水茨3个乡。析中城镇置古楼乡,析海银乡置顶阳乡,析双河乡置德胜乡。巡司乡改名为中心乡,析出一部辖区置温泉、七星2个乡。大乐乡改名为小乐乡,析出一部辖区置小寨、平安2个乡。丰乐乡改名为塘坝乡,析出蒋家坝、龙川溪、凤牌、帅家村、大水沟、孔雀场、小沟头等地和龙塘乡析出鹿井沟、昌水岩等地置孔雀乡,孔雀乡置7个村。小乐瓦与鱼池属同一地域,故统一使用“鱼池”地名。筠连县辖第一区(中城镇、海银、顶阳、莲花、白荆、水茨、古楼、廉溪1镇7乡)、第二区(中心、温泉、七星、小乐、小寨、平安6乡)、第三区(双河、德胜、龙塘、孔雀、塘坝5乡)共3个区1个镇18个乡15个街道办个村。筠连县人民政府驻筠连县城。

年12月,高县实行民主建政,高县人民政府废除保甲制度,建区、乡镇人民政府,改保置村。区人民政府改设区公所,区公所属县人民政府派出机关。同时,行政区划调整,高县辖6个区1个镇47个乡个村。第一区区公所驻高县县城,辖1个镇7个乡64个村;第二区区公所驻罗场,辖6个乡53个村;第三区区公所驻嘉乐场,辖8个乡50个村;第四区区公所驻沐爱场,辖10个乡94个村;第五区区公所驻落木柔场,辖10个乡64个村;第六区区公所驻莫久沙场,辖6个乡43个村。第四区辖沐爱、新华、维新、腾达、大同、礼义、武德、乐义、金銮、沐义10个乡。第五区辖民主、政治、建设、平等、自由、解放、巩固、团结、联合、和平10个乡。

年3月,国务院内务部以内民宗第36号批准沐爱县并入高县。

年7月,高县行政区划调整,第四区、第五区分置第四区、第五区、第七区3个区,撤沐爱乡置沐爱镇、中心乡,撤腾达乡置腾达镇。第四区区公所驻沐爱场,辖沐爱镇、腾达镇2个镇和中心、新华、维新、大同、礼义、武德、乐义7个乡。第五区区公所驻落木柔场,辖民主、政治、金銮、沐义、建设、平等、自由、解放8个乡。第七区区公所驻蒿坝场,辖巩固、团结、联合、和平4个乡。高县第一、二、三、六4个区在今高县境域,本书从略。

年1月,廉溪乡析出龙怀坝、白鹤寨(含普高)、顺河(含木冲)和古楼乡析出中和栈(含大梁子)置木冲乡;平安乡析出孽龙坝、滥泥坡、晏家坪、消水置民族乡;龙塘乡析出卜好龙、大溪(水头溪)、后溪置胜利乡。筠连县辖第一区(中城镇、海银、顶阳、莲花、白荆、水茨、古楼、廉溪、木冲1镇8乡)、第二区(中心、温泉、七星、小乐、小寨、平安、民族7乡)、第三区(双河、德胜、龙塘、孔雀、塘坝、胜利6乡)共3个区1个镇21个乡15个街道办个村。筠连县人民政府驻筠连县城。

年8月5日,行政区划调整,高县第四区(区公所驻沐爱场)、第五区(区公所驻落木柔场)、第七区(区公所驻蒿坝场)3个区1个镇20个乡6个街道办个村个组人划入筠连县。高县第四区、第五区、第七区调整为筠连县第四区、第五区、第六区。武德乡德面村划入七星乡,七星乡平安堡村划入武德乡。七星乡滥坝村划入武德乡并入冒鼓天村。筠连县辖第一区(中城镇、海银、顶阳、莲花、白荆、水茨、古楼、廉溪、木冲1镇8乡)、第二区(中心、温泉、七星、小乐、小寨、平安、民族7乡)、第三区(双河、德胜、龙塘、孔雀、塘坝、胜利6乡)、第四区(沐爱镇、中心、新华、维新、腾达、大同、礼义、武德、乐义1镇8乡)、第五区(民主、政治、金銮、沐义、建设、平等、自由、解放8乡)、第六区(巩固、团结、联合、和平4乡)共6个区2个镇41个乡17个街道办个村。筠连县人民政府驻筠连县城。

年6月,行政区划调整,新增置2个乡。第三区孔雀乡析出蒋家坝、龙川溪、小沟头、帅家村置帅龙乡。第四区维新乡析出菜子坪(堡安寺即蒲草堂)、安全(白鹤凼)、公坪(韦家山)和乐义乡析出双溪、宝圣、联合置共和乡。第二区平安、民族2乡划入第六区,第四区大同乡划入第一区,第四区武德乡划入第二区,第五区金銮、沐义2乡划入第四区,第六区团结、联合2乡划入第五区。第二区中心乡改名为巡司乡。中城镇改名为城关镇,将15个街道办调整为9个街道居委会。武德乡析冒鼓天村增置滥坝村。筠连县辖第一区(城关镇、海银、顶阳、莲花、白荆、水茨、古楼、廉溪、大同、木冲1镇9乡)、第二区(巡司、武德、温泉、七星、小乐、小寨6乡)、第三区(双河、德胜、龙塘、孔雀、帅龙、塘坝、胜利7乡)、第四区(沐爱镇、中心、新华、维新、腾达、礼义、共和、乐义、金銮、沐义1镇9乡)、第五区(民主、政治、团结、联合、建设、平等、自由、解放8乡)、第六区(巩固、平安、民族、和平4乡)共6个区2个镇43个乡9个街道居委会2个街道办个村。

年3月,调整政区。撤第六区,将和平乡划入第五区;巩固、民族、平安3乡划入第二区。第四区撤新华乡和沐爱镇入中心乡。第五区撤平等乡入政治乡。筠连县辖5个区1个镇41个乡9个街道居委会2个街道办个村。第一区区公所驻胜利街,辖城关镇、海银乡、顶阳乡、莲花乡、白荆乡、水茨乡、古楼乡、廉溪乡、大同乡、木冲乡;第二区区公所驻巡司场,辖巡司乡、武德乡、温泉乡、七星乡、小乐乡、小寨乡、巩固乡、平安乡、民族乡;第三区区公所驻双河场,辖双河乡、德胜乡、龙塘乡、孔雀乡、帅龙乡、塘坝乡、胜利乡;第四区区公所驻沐爱场,辖中心乡、维新乡、腾达乡、礼义乡、共和乡、乐义乡、金銮乡、沐义乡;第五区区公所驻落木柔场,辖民主乡、政治乡、团结乡、联合乡、建设乡、自由乡、解放乡、和平乡。

年2月,已建初级社的村改为高级社,未建初级社的村直接建立高级社。改小乐乡为大乐乡。撤第一、二区,将第一区所辖的海银乡、顶阳乡、莲花乡、白荆乡、水茨乡、古楼乡、廉溪乡、大同乡、木冲乡和第二区所辖的巡司乡、武德乡、温泉乡、七星乡、大乐乡、小寨乡、巩固乡、平安乡、民族乡共18个乡调整为海银乡、莲花乡、大地乡、古楼乡、廉溪乡、巡司乡、武德乡、大乐乡、巩固乡共9个乡,与城关镇直属县辖。撤顶阳乡入海银乡,撤白荆乡入莲花乡,撤木冲乡入廉溪乡,撤温泉乡、七星乡入巡司乡,撤小寨乡入武德、大乐乡,撤平安乡、民族乡入巩固乡,撤水茨乡、大同乡置大地乡,对全县部分村进行撤并分设调整。改第三区为双河区、第四区为沐爱区、第五区为落木柔区。将双河区所辖的双河乡、德胜乡、龙塘乡、孔雀乡、帅龙乡、塘坝乡、胜利乡共7个乡调整为双河乡、孔雀乡、塘坝乡、龙镇乡共4个乡,撤德胜乡入双河乡,撤帅龙乡入孔雀乡,撤胜利乡、龙塘乡置龙镇乡;沐爱区所辖的中心乡、维新乡、腾达乡、礼义乡、共和乡、乐义乡、金銮乡、沐义乡共8个乡调整为中心乡、维新乡、腾达乡、礼义乡、乐义乡、金銮乡、沐义乡共7个乡,撤共和乡入维新乡、乐义乡;落木柔区所辖的民主乡、政治乡、团结乡、联合乡、建设乡、自由乡、解放乡、和平乡共8个乡没有变动。全县置3个区1个镇28个乡9个街道居委会2个街道办个高级社。年10月1日,撤乡建立政社合一的公社,设立公社管理委员会。高级社改为大队,大队上设管理区下设作业组,管理区管辖数量不等的若干个大队,大队下设若干个作业组。形成公社管理管理区,管理区管理大队,大队管理作业组的管理体系。县直辖的9个乡撤海银、大地、莲花、古楼、廉溪5个乡置红旗公社,其余4个乡改为公社,名称未变,共5个公社仍直属县辖。区辖19个乡均改为公社。筠连县直辖城关镇、红旗公社、巡司公社、武德公社、大乐公社、巩固公社和双河区、沐爱区、落木柔区。双河区辖双河、龙镇、孔雀、塘坝4个公社。沐爱区辖中心、维新、腾达、礼义、乐义、金銮、沐义7个公社。落木柔区辖民主、政治、团结、联合、建设、自由、解放、和平8个公社。全县置3个区1个镇24个公社9个街道居委会2个街道办个大队。

1年4月,调整政区。撤红旗公社,复按原乡分置5个公社。改城关镇为景阳公社,并划出城边3个农业组归莲花公社置新生大队,即蔬菜大队。筠连县辖景阳公社、海银公社、大地公社、莲花公社、古楼公社、廉溪公社、巡司公社、武德公社、大乐公社、巩固公社和双河区、沐爱区、落木柔区。双河区辖双河、龙镇、孔雀、塘坝4个公社。沐爱区辖中心、维新、腾达、礼义、乐义、金銮、沐义7个公社。落木柔区辖民主、政治、团结、联合、建设、自由、解放、和平8个公社。全县置3个区29个公社9个街道居委会2个街道办个大队。

年8月,行政区划调整。恢复原第一区名景阳区、第二区名巡司区。巡司区复置平安公社,双河区复置德胜公社。消水大队改名为三科庄大队。武德公社撤民主大队入团结大队。龙镇公社大兴大队划入德胜公社。巩固公社三科庄大队析出一部入水龙大队。平安公社增置高原、金坷大队。德胜公社增置小河、新田、柏胜大队。撤管理区,改作业组为生产队。筠连县辖景阳区(景阳、海银、大地、莲花、古楼、廉溪6个公社)、巡司区(巡司、武德、大乐、巩固、平安5个公社)、双河区(双河、龙镇、孔雀、塘坝、德胜4个公社)、沐爱区(中心、维新、腾达、礼义、乐义、金銮、沐义7个公社)、落木柔区(民主、政治、团结、联合、建设、自由、解放、和平8个公社)5个区。全县置5个区31个公社9个街道居委会2个街道办个生产在队。

年,改景阳公社为城关镇,隶属于景阳区。三科庄大队改名为中山大队。全县置5个区1个镇30个公社9个街道居委会2个街道办个大队。

年,城关镇人民政府驻地由胜利街迁驻府后街。

1年,莲花公社撤新生大队入高农大队。全县置5个区1个镇30个公社9个街道居委会2个街道办个大队。

年,大乐公社小寨大队划入武德公社。维新人民公社撤合理大队入菜坪大队。全县置5个区1个镇30个公社9个街道居委会2个街道办个大队。

年,区公所、公社管理委员会改称革命委员会,农村大队、城镇街道办设革命领导组。刮地名红风,城关镇街道改名:府后街改名为红卫街,和平街改名为反修街,民主街改名为反帝街,自由街改名为团结街。莲花公社高农大队改名为红权大队,景阳大队合莲花大队置红卫大队。古楼公社太平大队改名为红旗大队。海银公社金鱼大队改名为金凤大队。腾达公社栗坪大队改名为胜利大队,陆泉大队改名为泉水大队,丝栗大队改名为政治大队,凤凰大队改名为红旗大队,王合大队改名为东风大队,潮水大队改名为建设大队。大乐公社鱼池区域置红旗大队,石泉大队改名为政治大队,新顺大队改名为联合大队,丝栗大队改名为胜利大队。全县辖5个区1个镇30个公社9个街道居委会2个街道办个大队。

年,沐爱区腾达公社划入景阳区。腾达公社泉水改名为陆泉,红旗改名为凤凰。

年,新增置8个大队,撤1个大队。新增置1个街道居委会4个街道办。城关镇第八街道居委会析出建设街(即新街)置第十街道居委会,腾达公社街村大队改置街道办,巡司公社街村大队改置街道办,民主公社街村大队改置街道办,政治公社增设街道办。武德公社团结大队析出一部置民主大队;巩固公社水龙大队析出一部置水坪大队;双河公社两河大队析出一部置大山大队;中心公社沿河大队析出一部置骑龙大队;解放公社农会大队析出一部置迎风大队,中坪大队析出一部置槐树大队、五河大队;乐义公社黄金大队析出一部置白云大队,撤胜利大队入保圣大队。全县置5个区1个镇30个公社10个街道居委会6个街道办个大队。

年,区革命委员会改称区公所,公社革命委员会改称管理委员会,大队、街道办革命领导组改称领导小组。同年7月开展地名普查,对宜宾地区内重名的区、公社、镇,县内重名的大队报省人民政府、地区行署及县人民政府批准,予以改名。双河区改名为双泉区;城关镇改名为筠连镇,莲花公社改名为景阳公社,巩固公社改名为蒿坝公社,双河公社改名为双腾公社,德胜公社改名为云胜公社,中心公社改名为沐爱公社,团结公社改名为团林公社,建设公社改名为高坎公社,和平公社改名为高坪公社;海银公社顶丰大队改名为顶峰大队,大地公社大地大队改名为冒水大队、红星大队改名为向阳大队、中心大队改名为小溪大队,古楼公社新田大队改名为石门大队、红旗大队改名为普高大队,廉溪公社金星大队改名为垫泥大队、白合大队改名为白鹤大队,腾达公社胜利大队改名为梨坪大队、红星大队改名为新合大队、团结大队改名为龙井大队、政治大队改名为丝栗大队、东风大队改名为王合大队、红旗大队改名为官井大队,巡司公社上游大队改名为上油大队、红旗大队改名为德面大队、犀牛大队改名为西牛大队,武德公社巩固大队改名为童家大队、九华大队改名为水潦大队、胜利大队改名为半坡大队、团结大队改名为冒鼓大队,大乐公社红旗大队改名为渔池大队、政治大队改名为石泉大队、联合大队改名为新顺大队,蒿坝公社高峰大队改名为蒿坝大队,双腾公社酸草大队改名为酸枣大队,龙镇公社五丰大队改名为龙塘大队,塘坝公社和平大队改名为柑子大队、兴隆大队改名为新农大队、坪阳大队改名为平阳大队,云胜公社小河大队改名为桐榜大队,沐爱公社新民大队改名为石林大队、窑坝大队改名为尧坝大队、南坪大队改名为兰坪大队、卷坪大队改名为棬坪大队,维新公社团结大队改名为落箭大队、民主大队改名为清泉大队、和平大队改名为自由大队,礼义公社胜利大队改名为荷花大队,乐义公社白花大队改名为花园大队、团结大队改名为河坝大队、民主大队改名为沙地大队、和平大队改名为陶坪大队,沐义公社新田大队改名为东荣大队、团结大队改名为山坝大队、光明大队改名为顺阳大队、民主大队改名为周坪大队、百花大队改名为西林大队,民主公社东升大队改名为两江大队、民主大队改名为寨子大队、六井大队改名为顺景大队,政治公社白果大队改名为金竹大队、天堂大队改名为石岗大队、尖峰大队改名为尖丰大队、金坪大队改名为金中大队、百花大队改名为水泉大队,团林公社杉心大队改名为杉新大队、胜利大队改名为大埂大队、兴隆大队改名为新阳大队,高坎公社骑龙大队改名为顺河大队,自由公社中心大队改名为春井大队,解放公社中坪大队改名为大榜大队、槐树大队改名为槐坪大队、上游大队改名为石龙大队、红旗大队改名为马蹄大队,高坪公社跃进大队改名为槐树大队、上游大队改名为麻园大队。筠连县编印《四川省筠连县地名录》,要求今后单位和个人在使用筠连县地名时,一律以该地名录为准。筠连县辖景阳区(筠连镇和海银、大地、景阳、古楼、廉溪、腾达6个公社)、巡司区(巡司、武德、大乐、蒿坝、平安5个公社)、双泉区(双腾、龙镇、孔雀、塘坝、云胜5个公社)、沐爱区(沐爱、维新、礼义、乐义、金銮、沐义6个公社)、落木柔区(民主、政治、团林、联合、高坎、自由、解放、高坪8个公社)5个区。全县置5个区1个镇30个公社10个街道居委会6个街道办个大队。

年2月,撤公社置乡镇,建立乡镇人民政府。同时成立团林、联合、高坪3个苗族乡。改大队为村,设立村民委员会,改生产队为村民组,生产队长改称组长。筠连镇10个街道居委会调整置13个居委会,改第一街道居委会为新华街居委会,分第二街道居委会为幸福街、自由街2个居委会,改第三街道居委会为和平街居委会,改第四街道居委会为小西街街居委会,改第五街道居委会为小南街居委会,改第六街道居委会为民主巷居委会,分第七街道居委会为中华街、小东街2个居委会,改第八街道居委会为人民街居委会,分第九街道居委会为胜利街、小北街2个居委会,改第十街道居委会为府后街居委会。巡司乡街道居委会分设第一、第二2个居委会。腾达乡街道办改置街道居委会。蒿坝乡增置街道居委会。双腾乡增置街道居委会。沐爱乡2个街道办改置2个街道居委会。民主乡街道办分置落木柔上街、落木柔下街2个居委会。政治乡街道办改置街道居委会。全县置5个区1个镇30个乡23个居委会个村个村民组。

年10月,撤区并乡建镇,保留团林、联合、高坪3个苗族乡。撤景阳、巡司、双泉、沐爱、落木柔5个区公所。撤景阳、海银、古楼、廉溪4个乡入筠连镇,设街道、景阳、海银、古楼、廉溪5个办事处;撤腾达、大地2个乡置腾达镇,设大地办事处;撤巡司、礼义2个乡置巡司镇,设礼义办事处;撤蒿坝、平安2个乡置蒿坝镇,设平安办事处;撤双腾、云胜2个乡置双腾镇,设云胜办事处;撤沐爱、金銮2个乡置沐爱镇,设金銮办事处;撤维新、沐义2个乡置维新镇,设沐义办事处;撤民主、自由2个乡置落木柔镇,设自由办事处;撤政治乡置镇舟镇。撤区并乡建镇后,全部乡镇均由股所级升格为乡科级。全县置筠连、巡司、腾达、蒿坝、双腾、沐爱、维新、镇舟、落木柔9个镇和武德、大乐、塘坝、龙镇、孔雀、乐义、高坎、解放、团林、联合、高坪11个乡。筠连镇增设龙潭、定水路、筠州南路3个居委会,巡司镇增设第三居委会,沐爱镇一街和二街居委会合置街道居委会。全县置11个乡9个镇12个办事处26个居委会个村。

年6月,经筠连县人民政府批准,武德乡设龙池居委会。全县置11个乡9个镇12个办事处27个居委会个村。

年4月,撤办事处,街道、景阳、海银、古楼、廉溪、大地、礼义、平安、云胜、金銮、沐义、自由12个办事处消失。全县置11个乡9个镇27个居委会个村。

年11月19日,经筠连县人民政府批准,撤销筠连镇16个街道居委会,建5个城镇社区。筠连镇撤小西街居委会、定水路居委会置河西社区,撤小南街居委会、筠州南路居委会置城南社区,撤胜利街居委会、府后街居委会、小北街居委会置玉壶社区,撤幸福街居委会、和平街居委会、民主巷居委会、自由街居委会置中城社区,撤新华街居委会、中华街居委会、人民街居委会、小东街居委会置景阳社区。全县置11个乡9个镇5个城镇社区11个居委会个村。

年12月7日,经筠连县人民政府批准,撤乡镇街道居委会建立城镇社区。巡司镇撤街道一、二、三居委会置光明、七星2个社区,腾达镇撤街道居委会置平寨社区,蒿坝镇撤街道居委会置蒿坝社区,双腾镇撤街道居委会置黄桷树社区,沐爱镇撤一街、二街居委会置荷花社区,镇舟镇撤街道居委会置兴徙社区,落木柔镇撤街道居委会置民主社区,武德乡撤龙池居委会置龙华社区。落木柔镇东红村均田组合余坪组置均余组。全县置11个乡9个镇14个城镇社区个村个村民组。

年9月30日、10月12日,经筠连县人民政府两次批准,镇舟镇进行村组建置调整,原19个农业行政村调整为7个农业行政村、88个村民组调整为30个村民组。调整的情况分别为:云岭村辖原云岭村和金竹村所属自然区域,政兴村辖原政兴村、水洋村和金鸡村金鸡组、金前组所属自然区域,前进村辖原前进村、政权村、石笋村、石花村和金鸡村黄桷组所属自然区域,尖峰村辖原尖峰村、九龙村、兰坝村所属自然区域,景阳村辖原石岗村、水泉村、跃进村和景阳村长岭组、高田组、景阳组所属自然区域,金中村辖原金中村、金沙村和景阳村桂花组、龙井组、高兴组所属自然区域,马家村辖原马家村自然区域。全县置11个乡9个镇14个城镇社区个村。

年7月,撤落木柔镇、解放乡置大雪山镇;撤大乐乡入武德乡。经筠连县人民政府批准,筠连镇撤销白鹤村村民委员会,设立白鹤社区村民委员会。全县置9个乡9个镇14个城镇社区1个农村社区个村。9个乡是武德乡、塘坝乡、龙镇乡、孔雀乡、乐义乡、高坎乡、团林苗族乡、联合苗族乡、高坪苗族乡。9个镇是筠连镇、腾达镇、巡司镇、蒿坝镇、双腾镇、沐爱镇、维新镇、镇舟镇、大雪山镇。筠连县人民政府驻筠连县城。

年,经筠连县人民政府批准,撤销3个村民委员会,设立3个社区村民委员会。腾达镇撤销冒水村村民委员会,设立冒水社区村民委员会;大雪山镇撤销五河村村民委员会,设立五河社区村民委员会;武德乡撤销鱼池村村民委员会,建立鱼池社区村民委员会。全县置9个乡9个镇14个城镇社区4个农村社区个村个村民组。

年,经筠连县人民政府批准,筠连镇撤销莲花村村民委员会,设立莲花社区村民委员会。全县置9个乡9个镇14个城镇社区5个农村社区个村。

年,经筠连县人民政府批准,撤销4个村民委员会,设立4个社区村民委员会。7月7日,巡司镇撤销新街村村民委员会,设立新街社区村民委员会。10月12日,筠连镇撤销联络村村民委员会,设立联络社区村民委员会;巡司镇撤销盐井村村民委员会,设立盐井社区村民委员会;塘坝乡撤销木映村村民委员会,设立木映社区村民委员会。全县置9个乡9个镇14个城镇社区9个农村社区个村。

年11月11日,经筠连县人民政府批准,撤销3个村民委员会,设立3个社区村民委员会。筠连镇撤销水塘村村民委员会,设立水塘社区村民委员会;双腾镇撤销走马村村民委员会,设立走马社区村民委员会;塘坝乡撤销川丰村村民委员会,设立川丰社区村民委员会。全县置9个乡9个镇14个城镇社区12个农村社区个村。

年7月12日,经筠连县人民政府批准,撤销3个村民委员会,设立3个社区村民委员会。筠连镇撤销垫泥村村民委员会,设立垫泥社区村民委员会;沐爱镇撤销棬坪村村民委员会,设立棬坪社区村民委员会;塘坝乡撤销幸福村村民委员会,设立幸福社区村民委员会。全县置9个乡9个镇14个城镇社区15个农村社区个村。

年末,筠连县行政区划为9个乡9个镇14个城镇社区15个农村社区个村个村民组。9个乡是武德乡、塘坝乡、龙镇乡、孔雀乡、乐义乡、高坎乡、团林苗族乡、联合苗族乡、高坪苗族乡。9个镇是筠连镇、腾达镇、巡司镇、蒿坝镇、双腾镇、沐爱镇、维新镇、镇舟镇、大雪山镇。14个城镇社区是筠连镇河西社区、中城社区、城南社区、景阳社区、玉壶社区,腾达镇平寨社区,巡司镇光明社区、七星社区,蒿坝镇蒿坝社区,双腾镇黄桷树社区,沐爱镇荷花社区,镇舟镇兴徙社区,大雪山镇民主社区,武德乡龙华社区。15个农村社区是筠连镇白鹤社区、莲花社区、联络社区、水塘社区、垫泥社区,腾达镇冒水社区,巡司镇新街社区、盐井社区,双腾镇走马社区,沐爱镇棬坪社区,大雪山镇五河社区,武德乡鱼池社区,塘坝乡木映社区、川丰社区、幸福社区。个村个村民组(含农村社区所辖的村民组)是筠连镇28个村个组,腾达镇15个村个组,巡司镇20个村个组,蒿坝镇15个村个组,双腾镇14个村92个组,沐爱镇17个村个组,维新镇15个村个组,镇舟镇7个村30个组,大雪山镇21个村89个组,武德乡16个村个组,塘坝乡4个村45个组,龙镇乡8个村60个组,孔雀乡11个村57个组,乐义乡8个村62个组,高坎乡8个村42个组,团林苗族乡8个村45个组,联合苗族乡8个村35个组,高坪苗族乡5个村34个组。作者:郑荣枢年7月28日

------------------------------









































北京什么医院治疗白癜风
中科白癜风医院善行天下



转载请注明:http://www.xilinzx.com/xlly/40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