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舸争流破风浪铿锵步履续华章西林县

?图为彭清华书记(中)到西林调研扶贫工作?

?图为自治区主席陈武(中)在西林县汇浤公司调研?

?图为领导带头给基层干部讲党课

?

?图为理论学习成为常态?

?图为开展接边党建促和谐?

?图为加强干部培训?

?图为教育惠民政策深入人心?

?图为医院业务综合楼?

?图为培养人才的摇篮——西林民族高中?

?图为标准气派的全民健身活动中心?

?图为遍布农村的人畜饮水工程?

?图为少数民族村寨家家通自来水?

?图为新建成通往黔桂交通大动脉?

?图为西林县建成新型新客运中心?

?图为建成并投入使用县城污水处理厂?

?图为结实美观的县城防洪堤?

?图为西林县召开精准扶贫动员大会?

?图为扶贫惠民政策下基层?

?图为教育扶贫助贫困生读书梦?

?图为贫困群众喜获猪仔?

?图为西林县荣获“中国沙糖桔之乡”称号?

?图为西林特产评为国家地理保护产品?

?图为幸福桔子满山坡?

?图为西林县特色养殖业?

?图为县城全景图?

?图为古生物活化石——桫椤?

?图为反邪教警示教育进校园?

?图为司法干警入户调解纠纷?

?图为自治区非物质文化保护项目——龙崖外?

?图为修缮一新的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岑氏古建筑群?

西林县,地处桂滇黔三省(区)接合部,素有“广西西大门”之称,历经“十二五”淬炼,愈发璀璨夺目。“十二五”期间,该县紧紧围绕“建设生态西林,改善山区民生”主题,统筹推进“五个生态”发展战略,在百舸争流的发展大潮中乘风破浪,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显著成效。5年来,全县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均高于全区、全市平均水平,实现了“三个翻番四个突破”:即到年底,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和农民人均现金收入均比年底翻了一番;地区生产总值突破20亿元,财政收入突破1.5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突破25亿元,城镇居民收入突破2万元。这5年,大笔纵横。该县积极融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着力推进基础设施建设、生态乡村建设、特色产业升级和加大改善民生投入,奋力谱写伟大“中国梦”的西林恢宏篇章。这5年,蹄疾步稳。该县依托生态“底色”,描绘发展“绿色”,以生态农业、生态工业、生态城镇、生态文化、生态旅游“五个生态”建设为抓手,走出一条特色生态经济发展之路。这5年,声名远扬。该县先后获得“中国沙糖桔之乡”、“中国桫椤之乡”、“全国重点产茶县”、“全国十大生态产茶县”、“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工程试点县”、“全国计划生育工作优质服务先进县”、“广西扶贫产业示范县”、“广西平安县”等殊荣;西林沙糖桔、西林麻鸭、西林姜晶一个个深藏于茫茫大山中的“山珍地宝”登上“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名录。这5年,幸福萦绕。该县始终秉持民生情怀,精确瞄准扶贫主战场,以实现精准脱贫“时间表”倒逼脱贫攻坚“路线图”,加快建设社会事业更加繁荣、精神文化更加丰富、人民生活更加殷实的美丽宜居和谐幸福新西林。党建引领促发展5年来,该县牢固树立抓好党建就是最大的政绩理念,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把党的建设工作同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同部署、同检查、同考核。圆满完成了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等,全县广大党员干部作风取得较大转变,思想政治素质进一步提高。加强基层党建创新,创建跨区域大党建模式、村(社区)“两委”班子管理“工作法”、驮娘江百里河谷党建示范带等一批特色党建载体。坚持党管人才,深入推进“人才强县”战略,逐步建立健全“科学民主、德才兼备、重视基层、注重实绩”的用人导向,进一步提高了选人用人公信度。全面推行党的代表大会常任制,推动党内民主制度建设迈上新台阶。不断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两个责任”,全面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继续保持反腐高压态势,深入开展查处发生在群众身边的“四风”和反腐败问题专项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扶贫攻坚有成效5年来,该县坚持把扶贫攻坚作为重大的政治责任和发展机遇来抓紧抓好,大力开展扶贫减贫工作,坚持精准聚焦贫困村这个主战场,大力实施“整村推进”贫困村扶贫开发,着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公共服务设施、培育特色产业、提升农民素质,有力促进了农民增收。该县围绕全县的特色优势产业以及传统产业,出台了一系列产业发展扶持政策、激励措施。重点从水果种植产业、茶叶产业、畜牧水产养殖产业等方面入手,建立切实可行的扶持体制机制,积极引导贫困农户加大投入,加强管理,确保每个贫困家庭都有1个以上的稳定增收项目,邀请农业、畜牧等部门的技术人员深入全县28个贫困村开展农业种养技术培训,全力解决全县贫困人口增收难问题。对有劳动能力但受限于发展条件的贫困农民,加大就业帮扶力度,通过职业技能培训、就业服务和劳动维权等工作,加大对贫困农民工返乡创业的政策扶持力度,推动贫困群众通过就地转移就业或外出务工等,实现脱贫致富。同时,该县努力抓好扶贫移民搬迁、基础设施建设、就业创业、政策兜底、社会扶贫等工作,全力打赢精准扶贫攻坚这场硬仗,确保与全国全区全市同步进入小康。全县5年累计减贫4.5万人,贫困发生率由年底的51.4%下降至年底的19.8%。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达多元,年均增长15.6%,贫困村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达元以上。特色生态放异彩生态农业规模发展。该县立足县情农情,突出优势特色,以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的,念好“山”字经,做足“生态”文章,不断加快农业发展方式和增长方式转变,重点抓好优质水果、有机茶叶、林木(油茶)、特色养殖(麻鸭、网箱养鱼)等特色农业。“十二五”末,该县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由“十一五”末的8.44亿元增加到14.1亿元,年均增长10.82%;农民人均收入从年的元增加到年的元,年均增长15.58%。目前,该县水果种植面积达15.8万亩,产量达6.6万吨,产值超3亿元;茶叶达11.83万亩,全县获得有机农产品生产基地认证面积达亩,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认证面积达14.6万亩,化橘红、田七、铁皮石斛等新品种种植面积亩。生态工业享誉全球。该县坚持走工业发展与生态保护“双赢”的路子,围绕农副产品、中草药等产业上项目。目前全县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企业12家,汇浤工贸有限公司注册商标被认定为广西著名商标。广西桂水发电公司、汇浤工贸有限公司实现产值超亿元,分别达到1.59亿元和1.19亿元。汇浤工贸有限公司生产的西林姜晶、西林薏谷、脱水香葱等产品远销欧美日市场,出口创汇实现“零”的突破。西林京桂古道茶业公司、王子山有机茶业有限公司生产的茶叶在第十一届“中茶杯”全国名优茶评比中荣获一等奖。“十二五”末,该县工业总产值完成6.17亿元,增加值1.97亿元,分别比“十一五”末增长28%、10.05%。生态城镇幸福宜居。该县坚持以人为本,突出生态宜居理念,做好城镇发展规划,完成了县城区~年城市总体规划等规划工作。实施大县城战略,强力推进鲤城新区建设,加快旧城区改造工作,抓好古障镇、那劳镇两个中心城镇建设,大力实施城乡风貌改造工程,完善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城镇品位不断提升。截至目前,城镇化加快发展,县城总面积从年的2.4平方公里扩展至年的3.5平方公里,城镇化率达36.5%,城镇化率比“十一五”末增加6.5个百分点,小城镇建设迈出新步伐,实现那劳、马蚌撤乡建镇,各乡镇政府所在地实现硬化、绿化和亮化。生态文化生机盎然。该县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曾经是“句町古国”属地。20世纪70年代初发现两座汉代古墓葬,出土鎏金铜棺和铜鼓、铜马等一批珍贵文物,揭示了古句町社会的辉煌历史文化。近代史上,年发生“西林教案”成为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导火线,引起世人瞩目;清朝末年的“岑氏一门三总督”等一大批文武官员赫赫有名。近年来,该县深入挖掘句町古国、岑氏家族“一门三总督”等历史文化资源,“那劳岑氏家族建筑群”于年入选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先后举办了四届句町文化艺术节,四届体育运动会,“千团万场”群众文艺汇演以及岑氏“一门三总督”学术研讨会、桂滇黔三省区句町故地民族文化展演等系列活动,创作优秀文艺作品余件,春牛舞、壮族山歌、那劳土戏、唱娅王、“欧贵婚俗”等被列入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生态旅游异军突起。近年来,该县制定出台全县旅游规划和旅游产业扶持政策,深入挖掘旅游资源。在乡村旅游、生态观光游上下工夫,投入万元按国家4A级旅游景区标准重点建设宫保府景区,沿江建设系列景观台,大力打造驮娘江乡村旅游带。建成铜棺铜鼓纪念碑、将军庙、祭祀坛等句町文化园项目,马蚌镇鲁维村荣获“广西休闲渔业示范基地”称号。打造野外垂钓胜地,举办四届全国性野外钓鱼大赛,营造了浓厚的野外垂钓氛围。“十二五”期间,全县接待旅游总人数达万人次,同比增长8%,旅游服务业综合收入16.54亿元,同比增长16%。社会事业蓬勃发展该县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5年累计投入民生资金46.65亿元,民生事业投入占公共财政预算支出达80%以上。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不断完善教育基础设施,巩固“两基”成果,中考、高考连年取得新突破。统筹推进卫生计生工作,深入推进医疗制度改革,城乡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全面建立,全民医保基本实现,成功创建了“全国计划生育工作优质服务先进县”。全面落实国家支农惠农政策,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健全。扎实推进就业创业工作,推动农村劳动力向县城、中心集镇和产业转移。不断创新社会治理,大胆创新接边维稳模式,大力开展矛盾纠纷化解行动。全县社会大局和谐稳定,连续9年荣获“广西平安县”称号。                                  □黄健生徐广成王祖敏王勤谭彩娟    (图片由西林县委宣传部提供)

赞赏

长按







































白癜风医药
治疗白癜风去哪里



转载请注明:http://www.xilinzx.com/xlly/41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