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少年我们苦练英文发音和文法
这几年换他们卷着舌头学平上去入的变化”
这首耳熟能详的歌曲,大家还记得吗?
为推广汉语,传播中国文化,
孔子学院应运而生。
我校紧跟时代潮流,
与非洲马里共建孔院。
这是我校首个孔子学院,
屹立在广袤无垠的非洲大地上。
远隔重洋,结下万里情缘。
一言一语皆为情,
一举一动亦含意。
下面,由小编带领大家
一览“五湖四海皆兄弟”的豪情。
共观西林与马里的深厚情谊。
遥远而神秘的国度
马里地处西非,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国家,曾是加纳帝国、马里帝国和桑海帝国的中心地区。
巴马科,马里首都、第一大城市,人口不到万,依山傍水,北边倚靠着米的库鲁巴山,而在南边,美丽尼日尔河将巴马科一分为二,隔江对望。
尼日尔河,西非马里共和国主要河流,被当地百姓誉为“母亲河”。曾有这样一段话:“如果说非洲是被上帝遗忘的角落,那么贯穿马里境内的尼日尔河就像是天使的眼泪……!”
杰内古城被世人美喻为“尼日尔河谷的宝石”。在14~16世纪末被摩洛哥征服前,这里是西非最为美丽的商业城。
笑容是世界各国都通行的语言,马里孩子的笑容能带给你一股快乐轻松的感觉。
马里人注重礼貌,讲究礼节,为人憨厚。马里人乐善好施,助人为乐是他们的一种传统的美德,与中华礼仪之邦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渊源有自
中国和马里友好关系源远流长,中马传统友谊跨越半个世纪,双方各领域合作不断深化,马里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离不开中国的无私援助。
早在年11月,云南省便同锡加索大区建立友好省份关系,两地民众于茫茫人海中建立起千丝万缕的联系。
正是这般渊源,为我校与马里共创孔子学院,共建深厚友谊,奠定了坚实的桥梁。
山高水长
6月28日至7月3日,校党委刘沧山副书记率领我校代表团一行5人远渡重洋牵线中马友谊,见证学校孔子学院揭牌和孔子课堂成立十周年庆典。
“马里人民是中国人民的好兄弟、好伙伴。在建立孔院的过程中,西南林业大学和巴马科人文大学保持密切沟通,克服了许多现实困难,我校将不遗余力支持孔子学院建设。”刘沧山在致辞中讲到。
在致辞中,巴马科人文大学校长萨马奇回顾了马里汉语教学的历程,对国家汉办、中国驻马里使馆、西南林业大学长期以来对马里汉语教育事业的支持表示感谢。
“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我校与马里的情谊便是如此。于艰难中砥砺前行,在困苦里共创佳绩。山高水长,恩情难忘。
继往开来
“孔子学院的成立为马里青年提供了一座走向中国的桥梁、一个友好合作的平台,有利于中马友谊薪火相传。”中国驻马里大使朱立英在致辞中表示。
未来我校将结合学校特色,与巴马科人文大学合作开设涉林类专业中文课程,推进双方在经济林种植、果园培育、植被恢复、生态文化与环境保护等方面的交流与合作。
回望过去,风雨同舟难相忘。继往开来,励精图治铸辉煌。
情系孔子学院
山高海远结缘
讲中国故事,传中国文化
听中国故事,学中国文化
同舟共济,共创“人类命运共同体”
未来可期,愿你我高歌前行!
供稿:外合处、宣传部
图:马里孔子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