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的位置: 西林县 >> 西林旅游 >> 开漳古城西林

开漳古城西林

年(唐垂拱二年)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敕建漳州郡(今云霄县西林村),辖怀恩(今诏安)、漳浦2县。

漳州“因水为名”。漳江,原称云霄溪,东晋时改称绥安溪。唐总章二年(公元年),开漳圣王陈元光的父亲陈政入镇云霄西林,看到此溪的南北两溪南清北浊汇合成江,回忆起他年青时“以良家子从征”,随父克耕在李世民部下征战上党漳河流域的情景,指着江面对将士们说“此水如上党之清漳”,于是就将这条江改名为漳江。从此,漳江因漳州而婀娜多姿;漳州因漳江而美丽富饶。

西林村坐落在云霄县漳江上游,云霄城的东北,离云霄县城3公里。据西林村张坤土先生介绍,古西林,分上林(今西林)和下林(今下楼),吴原、蔡思充、张士良等历史名人乃古西林的杰出代表。

古渡口

唐代时候水运发达,古渡口至今仍存在。这里为漳江南北两溪汇合之处的冲积平原地带,树木苍翠,江水澄净。这里,曾经是陈元光开漳治所的重要码头遗址,古渡旁的老树、台阶见证了曾经的繁华与熙熙攘攘的繁忙景象。如今的西林古渡静静地陪伴着孕育出开漳文化的母亲河漳江。

古城墙

在西林村,残存的古漳州城墙城,城墙的基础层砌石,中、上层为三合土夯筑,分布于下楼至菜埔村的临江狭长地带,城周长约8里多,总面积约1.5平方公里。而古渡口城南临漳江地段,原有三处下水道,而今保存一处。

古宫庙

在漳江边,古榕树掩映下的五通庙,庙内的石柱有盘、蓝、雷氏捐捨字样,考为土著“蛮獠”所建,可见当年此地已形成畲族村落。至元代年间,漳州总管同知、宣武将军陈君用驻扎西林城,增祀“五方之神”五显帝,后称“五通庙”。庙貌台基高筑,屋檐低垂,颇具特色。

上林圣宫,位于西林村西北部,建于元代。目前,前殿主祀开漳圣王。后殿主祀南海观音。宫宇坐北朝南,三进二殿二天井,前有大埕,戏台,照璧,占地平方米,建筑面积.91平方米。宫前座二进一殿,主殿歇山顶,由6根点金柱支撑梁架,抬渠式石木结构,点金柱刻有“布德施化铸丰功,披坚如锐展韬略。”等歌颂开漳圣王的功绩的对联。上林宫的地基、台阶还保留原貌。

古州府

怀着崇敬的心情瞻仰“漳州第一府”。旧府衙三开间,由大堂、大埕、仪门及吏、户、礼、兵、刑、工六科分列的耳室组成,右侧置狱司监房、经历司和更舍,左侧是内衙,占地平方米。

石门框,木门,土墙,黑瓦,断垣、天井,这就是静静地守候了多年的古漳州府。这里,大唐将士英勇善战,让“蛮獠”闻风丧胆;这里,大唐将士布德施化,淳朴民风;这里,大唐将士刀耕火种,传播中原文明。

这里是漳州人的“根”!

治漳之初,陈元光引进中原先进文化和生产技术,兴办府学,通商惠工,兴修水利,发展生产。在他的惠泽慈恩感召下,漳州各族人民都与官军融洽团结,民风淳厚,互济互惠,不断发展,出现“杂卉三冬绿,嘉禾两度新”的和美景象。至今还沿用“尚书巷”“中营巷”、“五街厝”、“许厝楼”、“罗厝楼”“盐管”等古地名;保存着“郡衙”、“笼仔”、“后花园”、“点将台”、“水门”等遗址和残址。据考证,守城将士站在“水门”上,可远望隔江炮台山和园子岭烽火台。

24名青壮年大汉都抬不动廊石,它见证了大唐漳州的辉煌。

点将台

点将台是开漳圣王陈元光当年点将领兵的遗址。如今只剩下一个凸起的小土堆,土堆上长着一些不知名的长长的野草,透过它可以看到当年的情景:年方二十一的陈元光奉命继承父志,他站在点将台上,气宇轩昂,威风凛凛;点将台下,大唐将士斗志昂扬,气吞山河。

如今的点将台,有些苍凉!有些悲壮!它是大唐将士垦边戊疆、定国安邦的不朽的丰碑!

新西林

“功开伟业勋劳著,德树丰碑百姓尊”。云霄世代人民崇尚陈元光将军的开漳文化,锐意进取,图强不息。如今的西林古城旧貌换新颜,人们过上了幸福的生活,崭新的校园里的老师们在给同学们讲述着开漳圣王和开漳古城的故事,开漳文化正一代一代地传承下去。

作者简介:

张坤炉,云霄80后理科男,爱好文学与足球,对中国的历史与国学有一定的研究和自己特有的见解。多篇文学作品和诗歌发表于各类有关文化及文学方面的刊物上。曾在水滴字典发表《蝶恋花》、《思忆》等诗,在文化学刊发表《汉字与民族文化的杂谈》。现于云霄及漳州市区各经营一家汽配件商行。

扫码







































白癜风遗传
白癜风应多吃什么



转载请注明:http://www.xilinzx.com/xlly/52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