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州竟有这么多秘密,99的漳州人都不知

从小在漳州长大的你,见证了这座城市的许多变迁。但是,这座历史悠久的城市藏着这么多秘密,你都了解吗?

01漳州

是武则天亲手建立的

漳州于公元年(唐垂拱二年)建州(今云霄县西林村),辖怀恩、漳浦2县,因州治傍漳江而名漳州。

垂拱(年正月—十二月)是唐睿宗李旦的年号,但是实际上武则天操纵朝政,睿宗毫无实权。一般算作武则天的年号。

平息李敬业叛乱后,武则天以《尚书武成》“惇信明义,崇德报功,垂拱而天下治”,改元“垂拱”。

垂拱第二年(公元年),武媚娘就确定在漳州建州,钦点陈元光为漳州首任刺使。从此,世界上有了一个城市叫漳州!

◆◆◆◆◆

2漳州

90年前就有“轻轨”

据《漳州市志》记载,年,漳、厦商绅集资7万银元成立“漳程轻便铁路公司”,建设了这条轻轨。

这条“轻轨”起始于龙海程溪镇,途经龙海九湖镇的林下村、新塘村、后山村,进入芗城区的姜园亭路,至中山桥南面,终点站是桥南鹭洲路(原称白鹭洲)的七建砂场(九龙江沿岸流域一带),主要用于运输农副产品。

◆◆◆◆◆

3漳州

开启全国近代幼儿教育先声

光绪十八年(年),漳浦县养正女校附设蒙养院开学,招收4岁至6岁女童及孤儿院适龄女童入学,为全国近代幼儿教育之先声。

◆◆◆◆◆

4中国最早的书院

就在漳州

松洲书院,位于福建省漳州市芗城区浦南镇的松洲村,创立于唐中宗景龙二年(公元年),是“开漳圣王”陈元光之子所创立,系全省第六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另据《中国教育史》称,以书院为学校名称“其始于唐代丽正书院”,而据史料记载,松洲书院的建立比海南的丽正书院早十年。按此推测,松洲书院就是中国最早的书院。松洲书院与松洲威惠庙在建筑上合为一体,形成“前庙后校”,规模宏大,气势雄伟。后来松洲书院历经各朝重修,一直保持这种“庙堂兼书院”的特点。

◆◆◆◆◆

5漳州土楼中

藏有一座八卦堡

在漳浦的灶山,传说东晋著名炼丹家、医药学家葛洪曾隐居于此,炼丹、采药、行医济世。灶山脚下有一处布局八卦形的土楼,被称为八卦堡,至今约有年,跟一般土楼相比,它没有封闭、完全敞开。整个八卦堡由五圈圆环构成,中心是完整的圆楼,外围四圈断断续续按八卦阵布局,环绕四周,体现了古时候村民们的聪明才智和对天象风水的运用。

八卦堡据村里老人称:本世纪初有一只老虎进入堡中,找不到出去的路,结果被村民关起寨门,围而攻之,最后被打死,可见八卦堡具有极强的防御功能。年深月久,八卦堡部分楼墙已经损坏,人们修葺时就不再夯土,而是用了石头和砖。如今,居住在八卦堡里的村民,都陆续搬出,大部分村民已在四周盖上了新楼,原“八卦堡”房屋几乎用来圈养牛、羊等牲畜。

◆◆◆◆◆

6漳州

有座获多项国际大奖的建筑

这座架在平和县崎岭乡下石村小溪上的桥已获得多个国际国内重大建筑奖项:阿卡罕建筑大奖;WA建筑奖第一名;英国”建筑回顾”世界新锐建筑奖第一名。

两个阶梯教室,一个小图书馆,一个小便利店。建筑师将三个功能块全部安置在桥上,教室单侧的走廊通向中间的图书馆,两个教室在两端,分别朝向两个土楼。建筑从功能和形式语言上为两座土楼创造了连接,同时也联系并重新组织了周边的空地,为村落提供了很好的公共广场,广场一边是圆形的带有粗糙痕迹的土楼,另一边是精致简练的舞台,对话双方的强烈对比使整个空间充满了张力。

◆◆◆◆◆

7漳州

有两座世界上最小的庙宇

世界上最小的水上庙宇

在九龙江流域,一直生活着一群独特的连家船民,他们是中国水上的吉普赛人。在面对水上风浪的艰险和历代朝廷的种族压迫却无力抵抗的时候,船民只能寻求神明的庇护。其中一艘连家船上,有一座船民所建的庙宇——进发宫。

它称得上是世界上最小的水上庙宇,而进发宫始建于何时,现在已无从考证。但从所供奉的神像原件及代代传承下来的注明的庙旗,则至少也有多年的历史。

世界上最小的空中庙宇

在漳州市的明清古街香港路,有一座庙被认为是全国最小的庙宇——伽蓝庙。它建在小巷口的顶上,没有人能说清这座庙何时,有何来历,但它显然已存在了数百年。

伽蓝庙虽小,却样样俱全,干净整洁。庙小,容不下太多信徒,但也有几位虔诚的信徒,从早到晚,总是三三两两有人前来朝拜,献上香火、香油以及庙内所需的各种用品,而不留下姓名。信徒们还捐款为小庙整修了电路,添置了录音机和佛教音乐磁带,这使小庙具备了“时代气息”。

◆◆◆◆◆

8漳州

两口阴阳井一清一浊

在南靖,最能体现建筑水准的是位于梅林镇璞山村的和贵楼,建于年,高5层17.95米,为南靖县最高的方楼。这座土楼有一个奇观,就是楼内两口水井,水质截然不同,左边的井水清澈甘甜,右边的井水混蚀不清,人称“阴阳井”。更为奇特的是井水都高出地面,又不溢出井沿,成为一个未解之谜。

◆◆◆◆◆

9赵家堡

因小偷而重见天日

年的某一天,漳浦县公安局根据密报,在县城小旅馆抓获了几个流窜盗窃犯。警察奇怪了,小偷竟然跑去离县城六十多公里的畲族小山庄作案。继续追问下去,警察吓了一大跳,原来准备到赵家堡去偷宝藏!这件事后来被考古专家听说了,从此赵家堡才得以重见天日。至于赵家堡有没有宝藏,因为当年小偷没得逞,现在就真是个迷了。

◆◆◆◆◆

10天宝

地名源于王冕进珠

据传北宋大中祥符七年(年)三月间,北溪渔民邱鄯在大濑夜渔,网得明珠一颗,围阔三寸七分,珠面上还有小珠七颗,如七曜,周围还有许多细珠,真是世间罕见的至宝。他不敢私自留下,赶紧送到龙溪县缴官。龙溪县令一见大喜,连忙呈选到漳州府来。漳州知府王冕见此是无价之宝,十分惊喜,立刻召请众僚属同来鉴赏。众人齐声附和道:“明珠乃国之宝,圣人说过:‘王者德至,渊泉则出’。今九龙江现宝珠,正是太平盛世之一兆。”王冕一听大喜,连夜写下《漳州进珠表》,并命工匠将此表刻碑立于府衙公厅左侧,以流传后世。此珠即被专程送往河南开封。

王冕贡珠时,曾在北门—所庙里斋戒三日,此地即被命名为“宝珠园”。北门原名庆丰门,从此也改称“贡珠门”了。后来,太宗赵光义就赐名得珠的地方叫“天宝”。可是继任的州官不熟悉地理方位,错将绕城的西溪上游当做“天宝”了。

据民间传说,当宋室衰亡时,这颗有灵性的宝珠又从京城飞返北溪,就藏在潭间巨石的洞穴里,只待夜深人静时,才跃入潭间嬉戏。

◆◆◆◆◆

11朱熹

曾在漳州“使飞瓦

白云岩在漳州城南二十华里,原是唐朝高僧虔诚禅师卓锡处。如今卓锡泉胜迹仍在,一股清泉从巨石的圆眼里汩汩涌出,涓涓不息,历经千年而不干涸。

宋光宗赵淳绍熙元年(年)四月,朱熹知漳州,他热心创立书院,施行教化,籍以转移风习。为了寻找建书院的地址,他走遍了漳州四郊的名山,最后选定了白云岩,这里山林幽静,宜于讲学治经。但是上白云岩坡陡路滑,石径崎岖,想在岩上修建书院,搬运砖瓦上山非常费事。

朱熹心生一计,他叫府吏们传话四乡,说是府尊定于本年九月九日,在白云岩上“使飞瓦”,欢迎观看。这消息不胫而走,漳州人十分敬仰朱熹,都信以为真,认为这真是一件大奇事。一传十,十传百。没几日,连石码、海澄、南靖、长泰、漳浦附近的老百姓都知道了这个消息。大家都迫不及待地渴望在重阳节这天,到白云岩亲眼看府尊如何使飞瓦。

九月初八日,朱熹叫人把建书院备用的砖瓦全部搬运到山下。到重阳节这天,倾城空巷,白云岩下人山人海。这时衙役们传话:朱大人吩咐,要看表演神技的,每人带一砖或一瓦上山,放在指定的地点。既然是朱大人的吩咐,谁敢不遵从呢?没—顿饭的功夫,山脚堆放的那堆砖瓦早已被人携带—空,全部搬到山上指定地点了。

这时,满山都是人,大家都焦急地等候朱熹来使飞瓦。时近中午,朱熹方姗姗来到山上,众人围拢前去,询问何时开始表演飞瓦?朱熹笑呵呵地捋着胡须说道:“砖瓦不是早已从山下飞上山来了吗?”大家才知道是上了一个大当。朱熹和蔼可亲地对众乡亲们说道:“我想在这山上建一座书院,给漳州的士子们读书用。承蒙各位父老乡亲们鼎力襄助,把这些砖瓦都搬到山上来,书院不日就可以动工了。多谢诸位,偏劳了!”说完,他拱手四向再三道谢。大家知道这是夫子为建书院而施妙计,都说:“大人为百姓办事,施教化,让我们再搬几趟砖瓦,也是应该的。”

据说书院建成后,朱熹在这里讲过《诚意》章,还亲笔为书院题一匾额“与造物游”和—副楹联:

地位清高,日月每从肩上过;

门庭开豁,江山常在掌中看。

◆◆◆◆◆

12黄道周

与风动石有奇缘

黄道周先生是以凛冽的民族气节和高度的爱国精神,以及渊博的学识,为后世所景仰,学者文人都尊称之为石斋先生,他与东山风动石有着不解之缘。

黄道周先生就出生在风动石附近的渔村里,父亲名嘉卿,当地人尊称之为青原公,母亲陈氏。她在临产前梦见风动石滚进她的怀里,吓醒后肚子阵痛,不久就平安产下小道周。

说来也巧,就在这一年,风动石旁边长出一株荔枝树苗,小树和小孩一同茁壮成长。十年后,当他进学了,小荔枝树也于同年结出粒又红、又大、又清甜的佳果来。它与众不同之处,夹着一股翰墨般的香味,青原公就命名为“翰墨香”,由于它初次结果符合周天度数,就给自己的孩子取名道周、字幼玄,以符合这祥兆。

后来黄道周先生考中进士,在朝为官了,这株荔枝树也越长越茂盛,而“翰墨香”这佳果也越结越多。珍奇的品种,远近闻名,后人已写进《荔枝谱》中,评为八闽荔种中“味佳品高”的珍品。

直到南明隆武二年,黄道周先生募义兵北上抗清,兵败被俘,宁死不屈,在南京慷慨就义,这株荔枝树突然枯死,“翰墨香”也就断种了。

清代诗人陈恭甫咏“翰墨香”七绝一首,将黄道周先生的名字、学问和遭遇,与这株荔枝的来历联系起来。诗云:

翰墨名香天下宝,花实周天通易道,

花果曾同忠献树,祯祥孰若科名草。

◆◆◆◆◆

13漳州

在古代曾国际商贾云集

月港位于漳州九龙江口,萦绕海澄城西,距厦门十余里,以“一水堑环绕如偃月”而得名。这种地理形势,使月港具备了便利的海陆交通条件。

明朝万历年,月港的繁荣达到顶峰。《东西洋考》记载当时通过月港进行贸易的国家,西洋方面有交趾、占城、暹罗、大泥、柬埔寨、旧港、马六甲、彭亨、柔佛、迟闷、爪哇等二十多个国家和地区;东洋方面有吕宋、苏禄、猫里务、文莱、美洛居、日本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当时月港及附近地区“农贾杂半,走洋如适市。朝夕之皆海供,酬之皆夷产”。

许多农业产品,如棉、甘蔗、茶、水果等,以及手工业品,在此时都从月港运送到国外市场。月港附近的地区逐渐变成了繁荣的城市,商船四通八达,漳州很多城镇相继成为了手工业、商业发达的地区,漳州城里“百工鳞集,机纤炉锤”,人民的生活水平也相应地得到了提高。

后由于西方殖民者的人侵和明朝政府的腐败,导致了兴盛一百五十多年的漳州月港逐步走向衰弱。

◆◆◆◆◆

14漳州

曾是瓷器“出口大户”

公元年,荷兰东印度公司在海上捕获一艘葡萄牙商船——“克拉克号”,船上装有大量来自中国的青花瓷器,因不明瓷器产地,欧洲人把这种瓷器命名为“克拉克瓷”。克拉克瓷原产地为中国福建漳州的平和,古窑址有五寨洞口陂沟窑、花仔楼窑、田坑窑、大垅窑、二垅窑等。

时值月港海上贸易十分繁荣,瓷器又是对外出口的大宗商品,为造福百姓,获取厚利,到任的知县赋予瓷业优惠的税收政策,加以扶持,组织民间生产烧制参与市场竞争。

当时西欧处于原始资本积累阶段,西方对中国瓷器的需求日益增加。也就在此时,明万历(—)年中,景德镇制瓷业出现原料危机,外销瓷减产甚至停歇。东印度公司的经营者们手持景德镇瓷器样品和西方人喜爱的图样四处寻找供货方。于是,福建沿海民窑就成为大量制作景德镇瓷器替代品的生产基地,平和南胜、五寨等地的民窑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应运而生,发展壮大。

到了清初,清政府实行“海禁”,月港衰落了,平和制瓷业也因销路受阻而颓废,“克拉克瓷”随之在海内外基本销声匿迹,带给后人一连串遥远而美丽的遐想。

◆◆◆◆◆

年前

漳州市区最热闹的地方是马肚底

马道底(闽南话也称“马肚底”),即现在的胜利公园一带,是漳州的旧体育场。上个世纪90年代,很多大型的集会、表演、体育盛事、学校活动等都在这里举行,是当时年轻人很重要的一个活动场所。

年1月16日,规模盛大的漳州中国水仙花节在这里隆重开幕,中央、省、市领导和海内外来宾多人及漳州各界人士1万多人出席大会,当时的大型团体操气势磅礴,让小城的市民大开眼界,会后还举行千人文艺踩街活动。

年,漳州市政府决定把体育场迁建他处,在这里新建一个公园,因为处于胜利路中段,所以称胜利公园。 

◆◆◆◆◆

16“双枪女太君”

真人版就在漳州

有一位漳州籍传奇抗日女英雄叫李林,声名远播,威震敌胆。她曾手持双枪,率领骑兵营重创日军,日军称她“顽皮女太君”,出重金悬赏其头颅:无论死活,李林身体有多重,就赏银元多重!

李林,生于年11月15日,祖籍福建龙溪(今龙海市),3岁随养母侨居印尼,年才回到故乡,先后就读集美学校、杭州女中、上海爱国女中、北平私立民国大学政治经济系。读书期间,李林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全国抗日战争爆发后,李林两次出雁门关,组建游击队、骑兵营,率部驰骋雁北、绥南与日伪军作战,屡建战功。

年3月,阎锡山在陕西召开“秋林高干会议”,多名军政高官莅会。她是唯一戎装女游击名将,在会上与顽固派作坚决斗争,不为阎锡山威逼利诱所动。新闻记者将这一历史镜头摄入新闻纪录片中。

贺龙称赞她是“我们的女英雄”,号召所部向她学习,并亲赠一把小八音手枪;薄一波为她题词:“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共产党员的光辉模范”。

年4月,日伪军集中兵力对晋绥边区进行“扫荡”。为掩护机关和群众突围,李林不顾怀有3个月身孕,率骑兵连勇猛冲杀,抗击到最后一颗子弹,壮烈殉国,年仅24岁。

◆◆◆◆◆

17漳州一中

抗战时期曾是司令部

年,中国工农红军东路军攻克漳州后,毛泽东、林彪、罗荣恒、聂荣臻等率领的中国工农红军笫一方面军(中央红军)东路军攻克漳州,设东路军司令部于百年老校漳州一中新华楼。

年文革期间新华楼前立起一座十多米高绘有《毛主席去安源》油画(由当时的一中漫画组成员绘制)的砖体牌楼,雪白的爱奥尼亚立柱也写满了红色的毛主席语录。文革后期,新华楼被改建成中国工农红军东路军司令部纪念馆,未竣工就因为“林彪事件”而拆除,一尊汉白玉雕毛主席立像也被请进学校仓库。直到21世纪初又被安置在新华楼前。年,漳州市人民政府确定新华楼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楼前立碑明示。

18江东桥

留下千年谜题

江东古桥是我国古代十大名桥之一,原名虎渡桥,位于福建省九龙江北溪下游。据《漳州府志》载:它初为浮桥,始建于南宋绍熙年间,嘉定七年(年)垒石为墩,建造木桥,嘉熙元年(年)木桥被火烧毁,改建为石桥,总长约米。江东石桥被《世界之最》一书列为世界最大的石梁桥,桥面石梁最长约25米,宽、厚各约1.9米,重达多吨。多年来,几经重修,江东古桥居“三省通衢”之要冲,直至20世纪末尚在通行,年被评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尚残存4条古石梁。

江东古桥留下许多至今无法解开的谜:多年前的南宋时期,石桥梁每根重达多吨,如此厚重的石梁当时是如何把它们架上桥墩的?即使在机械设备先进的今天,也非易事。还有,这些石梁究竟来自何方,如何运载,更是谜中谜。

19天地会

起源地就在漳州

天地会,清代民间秘密结社之一。以拜天为父拜地为母得名。又名洪门,俗称洪帮。天地会以反清复明,替天行道,劫富济贫等口号,反映了当时平民的民族观念和反对阶级压迫的要求。

年,平和县大溪镇赤安村天马山麓高隐寺发现了一批天地会遗物:印章二方、宝剑一把、神像三尊、会簿十数册等。会簿中不仅记述天地会“五祖”逃难结义的经过,还记述了天地会在各省发动起义的部署内容。此外,高隐寺附近山间还有多处天地会遗址。

太极峰位于平和县东南部南胜镇邦寮山与石屏山之中,离三平寺只有16公里。经文物专家鉴定,太极峰是当年天地会的主要秘密活动据点之一,天地会创始人万五道宗曾在此留下“太极峰”石刻。

长林寺在诏安县官陂镇长林村,据传是“南少林”的一个重要分支,是天地会的发源地,是道宗开展秘密反清复明行动的据点。

九仙岩坐落在东山县铜陵镇西北面,东山港南侧,是天地会的重要活动地。天地会创始人僧道宗(万五)曾隐居此山,自称长林道宗。现仍完好保存多处珍贵的僧道宗遗存石刻。

高溪观音亭、高溪庙,位于云霄县城以东8公里的海滨高溪村,据传是天地会的发源地,创始人为郑开,法名提喜。其中,高溪庙是清朝康熙年间天地会前五组结盟地点,高溪观音亭则是乾隆二十六年(年)提喜云龙禅师正式创立天地会(洪门)的地点。

后期,洪门天地会发展到海外,成为中国致公党的前身。中国致公党,简称致公党,前身是由“美洲洪门致公堂”发起的洪门(又称红帮、天地会、三点会、三合会)组建的海外组织,旨在维护华侨的正当权益,







































中科白癜风看皮肤病更专业
上海白癜风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xilinzx.com/xlly/6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