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发展村集体经济后,这些地方大变化

白癜风的危害 http://pf.39.net/bdfyy/zqbdf/150314/4591208.html

摘要

近年来,百色市各级党委政府积极探索并采取多种形式,增加贫困村集体经济收入,制定出台《关于支持村级集体经济“十百千”工程市级产业示范园区建设的若干措施》,整合全市各类政策、项目、资金、技术、人才等资源支持产业园区建设。各县(市、区)村集体经济发展成效喜人。

▲百色市航拍图(视觉百色供图)

输入图片信息上图为中国

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我市把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摆到脱贫攻坚工作的突出位置来抓,出台村级集体经济“十百千”工程实施方案,提出打造10个市级集体经济产业示范园区,建成个县级集体经济产业园区,带动0个村级集体经济提质增效,打造村级集体经济增收新引擎,为脱贫攻坚后续发展和加快乡村振兴提供持续保障。

截至目前,全市已创建12个市级集体经济产业示范园区,个县级集体经济产业园区,个村参与产业园建设。注重特色产业,按照“一园一方案、一园一规划”要求,聚焦百色市百万亩产业和特色优势产业。各县(市、区)强化园区创建,因地制宜,村集体经济成效喜人。

右江区

近年来百色市右江区因地制宜、因村施策,多层次、多渠道发力,采取财政资金带动、产业带动、服务创收、物业租赁和股份合作五种发展模式,推动村级集体经济实现多元发展、保值增效,加快脱贫攻坚步伐,助推乡村振兴。

据统计,截至今年8月底,右江区个行政村(农村社区)全部实现有5万元以上集体经济收入,全区村级集体经济总收入达.88万元。其中:村级集体经济收入5万元以上的村个,占比%;收入10万元以上的村35个,占比34%;收入20万元以上的村3个;收入50万元以上的村2个。

右江区永乐镇平塘村立足壮大集体经济,积极探索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模式,通过广西农科院全程提供技术支持,合作社流转闲置土地建设实验基地,安置贫困户就业的方式,带动村民增收致富。

▲村民正在采摘玉米(百色新闻网供图)

村集体玉米种植基地规划总面积亩,主要种植“美玉加甜糯”“天贵糯”等新培育的玉米品种,预计该造玉米产量1.2万斤左右。新品种甜糯玉米成长周期3个月,一年可种植3造。

▲村民将采摘回来的玉米稍作处理后再进行销售(百色新闻网供图)

田阳区

田阳区通过深化拓展“三资配置?二元激活”发展思路,推进智能标准化育苗、光伏产业、与企业合作经营、投资20万亩农林生态脱贫产业核心示范区项目以及贫困村抱团投资教育产业、抱团投资养殖业、抱团投资农资市场、抱团投资果蔬塑料包装筐产业等“四个抱团”发展模式,不断发展壮大贫困村村集体经济。

▲田阳区20万亩现代农林生态脱贫产业核心示范区(田阳融媒体供图)

截至8月底,全区个行政村(含社区)村集体经济总收入达.44万元,其中收入达5万元以上的有个村,收入达10万元以上的有42个村,收入达20万元以上的有8个村,收入50万元以上的有2个村,提前完成年村集体收入各项指标。

华润五丰(田阳)生态养殖供港基地是田阳区为实现高质量脱贫摘帽、巩固乡村振兴产业基础而引进的重大项目,也是百色市村级集体经济养殖产业园区。

▲华润五丰生态养殖供港基地(田阳融媒体供图)

基地以打造“政府与央企合作、引领村集体经济壮大发展、促进贫困户产业增收”深度融合为目标,全区个行政村“抱团”筹资与区政府平台公司合作建设基地养殖设施后,以“保底收益,超额提成”的方式,引进华润五丰公司养殖经营。

▲华润五丰生态养殖供港基地(田阳融媒体供图)

进入8月,供港基地的万羽蛋鸡集中区项目的现代化捡蛋生产线开始运作,蛋鸡产下的新鲜鸡蛋通过荷兰MOBA公司的全自动鸡蛋分拣包装设备经过选蛋、分拣、包装、入库等程序后进入成品仓库,当天便可外销。

靖西市

▲靖西航拍(视觉百色供图)

产业是集体经济的核心支撑,是群众脱贫的最大底气。靖西市注重培育多样化的产业模式,年以来,整合各类资金2.25亿元,共实施了近个村级集体经济项目,形成了产业带动、资产租赁、劳务服务、股份合作等多种模式竞相发展的良好态势。

这些投入,每年为村级集体经济创收约万元。投入万元,让个村组织开展烤烟产业协调服务,共创收.3万元;投入.37万元,为44个村建设蚕房,共创收万元;投入.17万元建设18个猪舍,覆盖个贫困村,共创收万元。

靖西市同德乡意江村采取“村集体+党员+农户”模式,通过支部引领、合作社带头、党员带动,发动周边村集体经济较弱的朋怀村和新民村用财政扶持的万元村集体经济发展资金共同建设百香果产业园,基地占地面积亩,种植面积亩。

▲百香果(视觉百色供图)

今年,示范园产果产量20万公斤,为村集体创收26万元。加上烤烟等其他产业,今年前8个月村集体经济已入账88.5万元。产业园聘用能人负责统一管护、包装、销售,同时与电商公司签订保底价格收购,降低了市场风险,保障了收入。

▲意江村百香果基地(靖西同德乡供图)

今年,意江村村民合作社被百色市确定为首批6个村民合作社示范社之一,并成功申报为县级村集体经济产业示范园。

▲意江村村民合作社被百色市确定为首批6个村民合作社示范社之一

德保县

▲德保县航拍图(视觉百色供图)

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德保县通过试点先行、全面铺开、优化提升、提质增效“四步走”,实现村级集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截至10月15日,德保县个行政村(社区)村集体经济总收入8.73万元,所有村(社区)集体经济收入均达5万元以上,其中39个村(社区)收入达10万元以上,6个村(社区)收入20万元以上,2个(社区)收入达50万元以上。提前完成自治区下达的三年规划任务目标。

德保县燕峒乡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培育和壮大特色产业和乡村经济,全面开展燕峒乡村级集体经济紫灵芝产业园项目建设,实现以产业兴村、产业强村融合,进一步推动村级集体经济提质增效。

▲德保新闻报道

该产业园由燕峒乡与万国集团合作组建,项目建设占地面积.88亩,产业园总投入0万元,采取“村集体经济组织+企业+产业园区+群众”的发展模式。由燕峒乡17个村整合万元集体经济扶持资金,公司出资万元,共同投资发展。

▲灵芝产业园(人民网-广西频道供图)

产业园出成品后,由公司统一进行加工和回收销售,有效解决了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中遇到的规模小、产能低、风险高等问题。

▲灵芝产业园(人民网-广西频道供图)

凌云县

▲凌云县航拍图(视觉百色供图)

凌云县在补短板、强弱项、固基础、建机制上下功夫,通过建设“一村一间商铺”、打造“一村一个油茶园”、发展“一村一个养殖产业”、组建“一村一个产业服务公司”、选择“一家龙头企业带动”,拓宽了村级集体经济年收入增收途径,发展质量得到进一步提高。截至目前,全县个行政村(社区)集体经济收入均达到4万元以上。

01

建设一村一店铺

一是“一村购置一间商铺。”通过整合县级财政、村集体经济发展资金,在县城茶产业园、下甲镇汾洲家园易地移民安置点购置商铺,产权明确分配到村,通过委托经营或出租管理等方式,定期获得租金收益。

二是多村共建商铺,利用村集体闲置土地、资金资源,多村抱团在集镇、群众集聚村屯建设商住用房出租,获得物业租赁收益。

三是村社联建商铺,整合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资金与县供销社合作。

四是单村发展商铺,结合“三资”清查,盘活各村(社区)闲置不动产资源,兴建门面商铺、仓储设施、广告设施和整合村部办公场所、学校闲置场地等物业租赁项目获得收入。

▲下甲镇“一村一间商铺”示范点(壮志凌云供图)

02

打造一村一个油茶项目

整合县级财政资金、林投公司贷款、油茶低改项目、油茶特色示范区创建项目等资金,在该县伶站林场东埃林区、停那林区、场部周边林区建设村级集体油茶园示范基地。

目前,已经建成亩油茶园基地,并将使用权划给全县个村(社区),每个村分得15亩油茶园,各村(社区)按协议定期获得集体经济收益。

▲油茶园(视觉百色供图)

03

发展一村一养殖项目

发挥该县自然生态环境好、养殖传统悠久、产品口碑佳、拥有“凌云乌鸡”地理标识等优势,通过龙头企业带动、“村村”抱团发展、单村特色发展等大力发展养殖产业。依托县优质林下养殖企业,抓好全县面上乌鸡、山猪养殖产业发展。

▲加西村种桑养蚕产业(壮志凌云供图)

04

组建一村一服务产业公司

各村以村民合作社的名义注册成立业务范围主要涵盖农产品产销、乡村旅游开发、林下经济开发、劳务咨询派遣、项目咨询服务、“飞地”产业管理的产业服务公司,具体负责统筹全村各类生产经营、劳务咨询派遣、辖区项目服务咨询、“飞地”产业协调等业务,力争每年为村集体经济收入1万元以上。

截至目前,全县有46个村(社区)完成了产业服务公司的成立注册工作。

05

一村选择一龙头企业带动

开展“村企共建”,推行“龙头企业+村民合作社+基地(产业园)+贫困户”发展模式,村民合作社每年通过入股龙头企业(特色产业基地)获得固定分红及经营生产基地(产业园)获得红利增加村集体经济收益。

▲企业加工生产精品山茶油(壮志凌云供图)

隆林各族自治县

▲隆林各族自治县航拍图(视觉百色供图)

隆林各族自治县把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工作作为夯实基层基础、建设美丽乡村和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工作的重头戏来抓。按照“1+N”总体思路,即“委托经营分红+自主发展自主经营一个以上项目”,同时使村集体经济产业项目走向集约化、规模化、产业化经营道路。

隆或镇马宗村打造桑蚕种植面积达0亩,年产蚕茧21万斤,总产值万元以上的桑蚕科技示范园,可解决涉及村贫困户人以上的就业岗位,人均年收入增加8元左右,同时实现联村建园的9个村平均每村每年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8万元以上。

▲桑蚕(视觉百色供图)

将天生桥镇祥播村、猪场乡烂木干村、新州镇马雄村、金钟山乡弄八村、介廷乡那桑村、克长乡烂滩村、革步乡央索村、沙梨乡委敢村、桠杈镇龙良村、德峨镇三冲村等10个村作为县级产业园创建对象。所发展的项目包括黄牛、生猪、蜜蜂、林下鸡、桑蚕、油茶、沃柑、茶叶等特色产业。预计园区年纯收入均达10万元以上,最高的可达万元。

▲沃柑航拍图(新华网供图)

在沙梨乡、平班镇、者保乡种植一万亩西贡蕉,划给个行政村每村不少于50亩西贡蕉园进行自主管护,由华农公司负责规划、指导和统一销售,该项目可为每个行政村每年带来5万元左右集体经济收入。

▲西贡蕉航拍图(视觉百色供图)

西林县

西林县大力发展村集体经济,全县村集体经济发展呈现“百花齐放”的良好势头。年底,全县97个行政村(社区)均完成村集体经济收入4万元以上的目标任务,全县村级集体经济收入达.18万元,同比增长8.5%,其中贫困村收入.66万元。收入达5万元以上的共有57个村;收入达10万元以上的共有13个村。

▲周帮村(西林县供图)

周帮村土地碎片化严重、在家劳动力不足、缺乏专业化水平,经济效益不高,耕种撂荒的现象突出。年,周帮村从农户手中打捆流转土地,利用民政厅产业帮扶资金万元,在河新屯发展百亩沃柑扶贫基地,成立了绿安种养农民专业合作社,带动户贫困户入股沃柑集体经济产业基地。河新屯亩沃柑基地出租每年按26万元租金返回周帮村,另外,周帮村将原来在河口屯种植的28亩沃柑基地进行转租,每年租金6万元作为村集体经济收入。打捆流转土地,发展规模种植,昔日的荒山荒地逐渐变成金山银山。

▲西周帮村百亩沃柑园(百色新闻网供图)

周帮村以“村党支部+合作社+贫困户”的运行机制,发展生态黑山猪养殖项目,带动50户贫困户发展生猪养殖,年,黑猪销售收入19.5万元,其中6万元作为村集体经济。

▲周帮村黑猪养殖基地(百色新闻网供图)

转自:千姿百色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xilinzx.com/xlly/7158.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