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是由大学生艺术团推出的西林艺语,我是主播卡潇。
最近很火的游戏——《赛博朋克》又把“赛博朋克”这个概念拉到了我们的面前。这个概念或者说想法,大部分是源于20世纪60到70年代的新浪潮科幻运动,当时的科幻小说大多都带有乌托邦的倾向和色彩,而另一些科幻作家则要反其道而行之,带来一种反对主流的尖锐立场。
最终诞生了有着高科技水平的、反乌托邦的后工业的风格——阴暗的天空,冷硬高大的建筑,连绵阴冷的雨水,闪烁的霓虹灯,密集的商铺广告,压抑都市中撑着黄雨伞的孩童,泛着冷光的精密机械,随处可见的全息投影,呼啸而过的空中载具,还有成熟的生物技术,这些就是“赛博朋克”。
在当时的那个时代啊,二战的战火刚熄灭不久,冷战的缄默与威胁又波及了世界,本就不明朗的未来又蒙上一层黑雾,人们看不到希望,或许在废土之上的人类会带来新的格局。
试想一下,核战争让我们的生活环境恶化,地球上最终只有少量的土地可供人类使用,我们在疮痍的大地上生存,或许只有科技才能拯救我们人类的危在旦夕。我们会装上《阿丽塔》中角色们的机械义体,机械与肉体的结合成为一种新的常态,能让我们适应恶劣的环境。我们的大脑更像一种高级的电脑,能随意的储存或者剔除信息,而我们每个人的意识与灵魂也能当作信息被储存或剔除。
在影片《攻壳机动队》的设定里,未来的科技使得整个世界成为一个信息海洋,单独的个人都是信息海洋中的一个节点,我们的精神层面或许不会随着我们的肉体而死去。当科技进化到可以使全身义体化,脑组织电子化,谁又能清楚自己的记忆是真实的经历还是编程代码所写的数据呢,我们对于“本我”的认知将会变的模糊,人类将变的不再纯粹。
既然终有一天我不再是我,那就应该把握现在,去做那些犹豫而未做的事、那些困难的事,去爱那些也爱着我们的人,要珍惜当下的生活,珍惜眼前的人和物,趁着在千篇一律的人造人还未出现前给自己留下独一无二的印记,给我们不确定的将来带来确定的优势。
赛博朋克是我们对于未来产生的其中一种幻想,它植根于现实的内核,顺应科技的发展。同样的,在我们现在所处的时代,甚至是的工作制和所谓的按劳分配;每月几千的工资和以百万计数的房价;稀缺的工作岗位和每年都在增多的毕业生;有的人直播一天就能赚的盆满钵满,而有的人刻苦钻研一辈子也是平平淡淡。
赛博朋克用它独有的风格展现了社会的矛盾,就是让我们知道它所描绘的图景并不是结果,而是带来希望的动力。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加入第十季第七期“青年大学习”吧!报送单位
大学生艺术团
责任校对
赵佳欣刘晴邢璐康
编辑审核
史桓恺何筱萌赵文琪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