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集团聚焦新技术—糖尿病足骨搬运治疗,让烂脚“枯木逢春”!
4月21日,医院医院门诊会议厅举办了新技术讲座,邀请医院的右医院的阮文武主治医师授课,针对“糖尿病足的骨搬运治疗”新技术进行传授。
据统计,我国约有1.8亿糖尿病患者!居全球第一!
我国治疗糖尿病专家统计:糖尿病足占慢性、不愈合创面35%左右,十年中增加了7倍。
糖尿病足是糖尿病的一种典型严重并发症,指糖尿病患者因为下肢远端神经异常与血管病变导致足部感染、溃疡和深层组织破坏。因为神经调控失灵加上血管供血不畅,糖尿病足患者的足部溃疡化脓不止,创口难以自愈,形成老百姓常说的“烂脚”。“烂脚”不仅情状惨不忍睹,大量病情严重者甚至需要截肢治疗,有数据统计显示,在非外伤性低位截肢手术中,近一半是糖尿病患者。
阮文武医生通过图文并茂介绍骨搬移治疗糖尿病足的方式方法,运用真实病例,深入浅出地讲解治疗过程与治疗技术难点要点,让与会医务人员眼界大开、收获匪浅。
医院在运用骨搬移技术治疗糖尿病足的成果:72岁的张大爷来自百色靖西,是一位有着近20年病史的糖尿病患者。对于重度糖尿病足患者,“截肢”是最传统也最直接的“一了百了”的方法,但肢体不再完整对于正常人来说不管是生理上、生活上还是心理上都是巨大打击,为了治病,张大爷就接受了一场特殊的手术。拆开了看似和病情完全无关的胫骨,还煞费功夫地套上支架,在这套“匪夷所思”操作持续了2个半月之后,张大爷的烂脚不仅停止了恶化,溃疡的创口竟然开始长出全新的血肉,这无疑和“截肢”的预期大相径庭!?
让烂脚“枯木逢春”的背后,是右医院手足外科罗群强教授团队开展的一项名为“胫骨横向骨搬移治疗糖尿病足”的新技术。
这项技术基于前苏联骨科医师教授Ilizarov提出的“张力-应力法则”。即一套控制维持适合牵拉张力和应力以刺激骨细胞增生逐步实现骨骼、肌肉、神经、血管等组织再生修复的理论,通过人为手段缓慢持续地牵拉胫骨激发该部位再生修复潜能,形成新的血管神经,重建微循环来治疗糖尿病足。
打个通俗的比方,糖尿病足好比因浇灌水渠破坏而废弃的田地,放着不管只会越来越荒芜但是修复旧水渠已经不太可能,那么骨搬移技术如同在上游不停进行微型地震般的地壳运动从而改变地貌“震”出一条新水路,让田地重新恢复了生机。
医院集团谭力院长作总结发言,他指出,本次培训旨在发挥右医院和医院集团的医联体组织优势,结合擅长领域,汇聚人才力量,开展“送技术、送培训、送服务”健康扶贫活动,传播糖尿病足预防与治疗的新知识新理念新进展。他希望,与会人员能把学到的知识带回去,运用到实际工作中,服务好基层百姓,降低贫困地区糖尿病足的发病率与致残率,提升基层医师糖尿病足的治疗能力。
图文:施智敏
编辑:岑佳佳
审核:谭力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