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壮族自治区西北部的西林、隆林、田林三县均属百色市辖域。西林县穿安俑垭口可通达云南广南,县境马蚌镇位于广西最西端,贴南盘江支流—清水江毗靠云南罗平;隆林、田林隔南盘江干流邻望贵州册亨,并设有旧州(八渡)、百乐、桠杈等渡口。此三县地处在桂、滇、黔三省(区)的结合部。
桂西三“林”(县)的行政区划图
“安俑垭口”,属六诏山系北缘余脉,位于云南广南县与广西西林县的交界处,国道自广南北行60公里后,遂呈缓坡穿垭途经。
安俑垭口到西林县城的距离。进入广西后,地貌又从滇东高原盆坝过渡到了桂西峰丛山林。而在垭口除右侧那块刻字石桩外以示地标外,没有看到由官方所设立的正式区划界桩。
西林县城(老城)鸟瞰
西林古属“句町(国)县”地;宋代至明代期间,先后设立有“上林山峒-上林长官司”等建置;清代中叶改土归流后,定称“西林县”至今。西林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最西端,县域东西长,南北窄;又以马蚌镇号称“广西西极”,并贴南盘江支流—清水江毗靠云南罗平。县城八达镇地处驮娘江(珠江水系·西江支流—郁江北源)西岸的一块谷坝中。
国道途经西林县城时,正好盘绕着城外的山脊,而与城区形成高落差,部分路段就是天然的“瞰城观景台”。位于老城北侧的行政中心区,现已入驻了部分县属机关事业单位。
老城西侧所拓建的新城(图右),仍处在如火如荼的开发阶段。新城布局有教育、医疗、文化等功能场所,同时也作为机关单位的规划迁驻地,通过开发地产楼盘,拉大了城市框架。
国道从西林县到隆林县76公里,沿途为中低山区,道路盘绕,尘土较多。隆林县为目前国内仅有的两座“各族”自治县(另一座是广西桂林所辖的龙胜县),“各族”即本地各民族人口比例相当,需实行联合民族自治政策所设立。
隆林“各族”自治县的政府机关挂牌
隆林县政府大门,来到这里的必卯点。县政府位于县城西侧一处高台上,附近为老城内繁华的商业街区。
隆林古属“句町(国)县”地;宋代至明代期间,先后设立了“安隆峒、安隆长官司(治今田林县旧州镇)”等建置;清代中叶改土归流后,置西隆州(治今县),并升直隶州,领西林县;民国元年改西隆州为隆林县,属百色行署专区。年实行民族区域自治,设立“隆林各族联合自治区(县级)”,年改为隆林各族自治县。隆林县境内主要为苗/彝/仡佬/壮四个少数民族。
隆林县城坡度较大,这条“民族路”主干道,连接着交通(汽车站)、行政、文教、商业等城内的几处功能点,也当做了环城路在使用。既然作为“各族”自治县,地名中的“民族”元素在这里则必不可少。
隆林县迎宾(一)路,作为主干道贯行县城核心区域。珠江流域上源·南盘江支流—新州河穿城而过,另有一些小水系也在此纳入,使老城被河道所分割,多由桥梁而连接城内人车通达。
九十年代的西林、隆林两县地图,有县城街区图示的内容现在已不多见了。可以作为大致参考。
目前G78汕昆高速公路虽然也途经隆林县境内,但因地势峻峭,峰丛阻隔,隆林高速路出入口设在了县城东面约30公里的平班镇,在此下道后,还要走较长一段省道才能到达。而西林县因位置偏远,暂未开通高速(田林-西林高速在建中,预计年可开通)。未来待交通完善后,更多当地人会走出大山,迎展外边的世界。如若县域发展没有产业投资转型布局,那么空心吸虹化会更加明显。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