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披荆斩棘,年风雨同舟,年砥砺奋进,年,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前行莫忘来时路,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史,蕴含着艰难与荣光,而向历史深处的回望,又总是让人新潮澎湃。
本期的“每周一学”又开始了,今天就跟着小编一起去重温改革开放前后的那段历史吧!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
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于年12月18日至22日在北京举行。全会的中心议题是讨论把全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邓小平在会议闭幕式上作了题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重要讲话。这次中央工作会议,为随即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了充分准备。邓小平的讲话实际上成了三中全会的主题报告。十一届三中全会结束了粉碎“四人帮”之后两年中党的工作在徘徊中前进的局面,实现了建国以来党的历史的伟大转折。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平反冤假错案和调整社会关系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掌握了拨乱反正的主动权,从中央到地方都按照实事求是、有错必纠的原则加快了平反冤假错案的步伐。同时,党中央也高度重视落实知识分子政策问题。国家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先后颁布自然科学奖励条例和学位条例,调动广大知识分子的积极性,推动人才的选拔培养,尽可能改善科技人员特别是在第一线做实际工作的中年科技人员的工作、生活条件。尊重知识、尊重人才重新在全社会新为观内,我国教育科学文化事业开始呈现勃勃生机。纠正党在统一战线中一些左的做法,也是调整社会关系的一个重要方面。
通过《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和重大影响的重要文件。
其起草工作从年11月开始,在中央政治局、书记处领导下,由邓小平、胡耀邦主持进行的。经长时间讨论和修改,集中全党智慧形成。在年6月27日中国共产党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
《决议》对建国以来党的重大历史问题特别是“文化大革命”、毛泽东的历史地位及功过是非和毛泽东思想基本内容与指导意义作了总结和评价。肯定了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逐步确立的适合中国国情的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正确道路,进一步指明中国社会主义事业和党的工作继续前进的方向。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是指城市的经济组织形式和管理制度的自我完善过程。改革的要点是:(1)简政放权。要使所有管理经济的政府机关同企业从直接的经济利益联系上脱钩,使企业真正成为相对独立的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2)敞开城门。在实行市领导县的体制和由城市统一组织城乡的生产和流通的同时,打破封闭和分割。(3)搞活企业。改革目标是:增强城市的辐射力、吸引力、综合服务能力,最终摆脱条块分割和地区封闭的束缚,充分发挥城市的功能与作用,把城市,尤其是大城市改变成为开放型、多功能、社会化和现代化的经济中心。
创办经济特区
年4月邓小平首次提出要开办“出口特区”,后于年3月,“出口特区”改名为“经济特区”,并在深圳加以实施。按其实质,经济特区也是世界自由港区的主要形式之一。以减免关税等优惠措施为手段,通过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鼓励外商投资,引进先进技术和科学管理方法,以达促进特区所在国经济技术发展的目的。经济特区的设置标志中国改革开放进一步发展。
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
年8月,中央政治局召开扩大会议。邓小平在会上作《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的讲话。他指出,领导制度、组织制度问题,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这方面的制度好,可以使坏人无法任意横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无法充分做好事,甚至会走向反面。邓小平强调,改革党和国家的领导制度,不是要削弱党的领导,涣散党的纪律,而正是为了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坚持和加强党的纪律。这个讲话,为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明确了基本的指导思想。
中国共产党的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
党的第十二大是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后党召开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邓小平在开幕词中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重大崭新命题,回答了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后走什么样的道路这一全党和全国人民最为关心的重大问题,它成为指引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旗帜。提出经济建设目标的同时,明确提出要努力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高度的社会主义民主的战略方针,是大会的一个重要贡献。大会通过的新《党章》进一步总结党的建设的历史经验教训,做出一系列新规定,反映了党的现实生活的新要求。自十二大起,党的代表大会每五年召开一次,实现了制度化。
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最基本的资源,人类将长期继续在土地上生存和发展。英国古典经济学家威廉·配第曾经说过:劳动是财富之父,土地是财富之母。土地有保障功能、发展功能,尤其对于中国广大的农民来说,土地是他们的命根子。
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18位农民签下“生死状”,将村内土地分开承包。开创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先河。当年,小岗村粮食大丰收。
该“生死状”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一个重要开始。
(1)包干到户。各承包户向国家交纳农业税,交售合同定购产品以及向集体上交公积金、公益金等公共提留。其余产品全部归农民自己所有。
(2)包产到户。实行定产量、定投资、定工分,超产归自己,减产赔偿。绝大部分地区采用的是包干到户的形式。
芳华百年,初心如磐。前行不忘来时路,初心不改梦归处。百年历史,无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我们都应始终铭记。
好了,本期的“每周一学”就到这儿了,我们下期再见!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
加入第十一季第十三期”青年大学习“吧!进入“青春西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