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西林县始终把脱贫攻坚作为最大的政治任务和最大的民生工程来抓,各族人民在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携手共战贫困。截止到年底,西林实现减贫人,其中少数民族贫困群众人占脱贫总人口的92.05%。年4月经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同意西林县脱贫摘帽。今年是脱贫攻坚收官之年,西林县各级领导干部带领全县各族人民,凝心聚力、攻坚克难,集中力量啃“硬骨头”、打攻坚战,统筹推进脱贫攻坚各项工作,共同谱写一曲“民族团结携手战贫”的“华丽乐章”。
西林县城一角覃蔚峰摄
易地扶贫搬迁共建幸福家园
“十三五”期间,西林县共搬迁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户人,主要搬迁至县城、乡镇或中心村集中安置点。安置点内学校、医院、市场、扶贫车间、农家书屋、儿童之家等各项基础设施齐全,组织开展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和各类节庆活动,丰富搬迁群众的文化生活。组织召开感恩教育座谈会、夜市招聘会、技能培训会等活动增强群众感恩意识和就业能力。同时,该县通过加强后续产业扶持,加大就业创业技能培训,开展劳务输出等举措,强力推进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工作,着力增加搬迁户收入,改善搬迁户生产生活条件,增强搬迁户的自我发展能力,确保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
西林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王现新摄
福景新苑、阳光小区、桔乡家园和新红小区是县城集中安置点,居住着汉、壮、瑶、苗、彝等民族。他们来自不同乡镇,在新的安置点携手共建幸福家园。
近日,笔者走进阳光小区看到保洁员们在工作,保洁员王小艳向笔者介绍:“我是壮族,感谢易地扶贫搬迁好政策,让我家从生活条件艰苦的马蚌镇浪吉村搬来县城生活,我还当上了保洁员,有了稳定的收入。我们保洁员在平时的工作、生活中都互相帮忙,友好相处。”“我是苗族,从八达镇坡皿村豆腐屯搬迁来,我在这里开心工作,幸福生活!”在一旁的陶春妹也兴奋地告诉笔者。
笔者来到位于福景新苑的扶贫车间致远毛织厂,走进扶贫车间,看到妇女们一边在熟练操作缝盘机一边聊家常。扶贫车间负责人介绍:“车间里的工人有壮、汉、苗、瑶、布依族等多个民族,大家就像一家人。”从足别瑶族苗族乡搬迁来的陆秀谭说:“我们在扶贫车间工作很开心,我和苗族工友马金丽已成为无话不说的好朋友了。”如今,在西林县各个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一幕幕展现民族团结、共建幸福家园的场景正在上演。
汇聚民族力量携手共战贫困
西林县有壮、汉、苗、瑶、彝、仡佬6个世居民族,近年来,相继成立壮、彝、苗、瑶族学会,各学会在县委、县政府的带领下,利用壮族“三月三”、彝族“火把节”、苗族“跳坡节”、瑶族“盘王节”等各种民族节庆活动,积极为脱贫攻坚工作出谋划策,为全县打赢脱贫攻坚战助力。比如,彝学会通过开展彝族“火把节”和彝族年活动,引导村民学科学、用科学,改变落后观念,发展生产,改善生活,努力脱贫致富,促进民族团结。该县彝学会会长杨美英告诉笔者,年彝学会在县城举办了以“激情篝火,助推脱贫”为主题的大型文艺展演和扶贫知识问答有奖活动,让扶贫政策深入人心,壮学会、苗学会、瑶学会等各民族共同参与节庆活动。年,彝学会又承办了以“携手共进,共度佳节”的大型节庆活动,举办“移风易俗研讨会”,来自云南、贵州以及隆林、那坡的彝学会代表以及西林县的壮学会、苗学会、瑶学会及各乡镇的代表参加。研讨会的举办,改变人们传统观念,倡导移风易俗,助推脱贫攻坚,加快各民族奔小康步伐,促进了民族团结和社会进步。
在西林县各民族学会中,有近40%的学会成员也是扶贫工作者,他们在各自岗位携手共战贫困。瑶学会里有一对瑶族夫妇,他们都是扶贫工作者,妻子叫邓雅丹,是那佐苗族乡妇联主席、扶贫管理站站长,丈夫是该乡弄汪村的村干部,他们有一个乖巧懂事的女儿,因为忙于扶贫工作,邓雅丹经常带女儿到办公室加班,女儿困了就睡在办公室的椅子上。邓雅丹告诉笔者,乖巧懂事的女儿从不抱怨,还为爸爸妈妈加油鼓劲,让他们全身心投入到扶贫工作当中。
陆建军,壮族,该县马蚌镇那扛村副支书、副主任。近年来,他带领当地60多户群众一起发展养殖业和沙糖桔产业,成为名副其实的致富带头人。他建立了西林县群丰生态养殖家庭农场,并带动群众养殖生猪。同时,他还带动群众发展沙糖桔产业,目前,全村沙糖桔种植面积达多亩。陆建军带领群众发展产业只是该县各民族努力发展产业实现脱贫致富的缩影,在西林县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西林大地处处展现一幅幅各民族共同发展致富的和谐画面。
加强民族团结共创小康生活
西林县不断加大文化扶贫工作力度,高度重视民族文化的传承和保护工作,每年拨给有举办民族节庆活动的乡镇1-3万元,各村屯、各民族学会-元经费对民族文化进行挖掘保护、展示传承,让民族文化进校园、进乡村,丰富群众的文化生活,满足群众精神文化需求,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该县壮、彝、苗、瑶族学会各学会组织有自己的舞蹈队和山歌队,经常下乡义演,并结合当前脱贫攻坚编排文艺节目,将脱贫攻坚惠民政策内容融入到节目当中,让群众在了解扶贫惠民政策的同时,知党恩、感党恩。如西林壮学会、山歌协会成员韦文生,结合扶贫工作,谱写了一曲曲感人的壮语山歌。其中《幸福人民跟党走》唱出了群众对党的扶贫好政策的感激之情和共同战胜贫困的决心。该县通过举办壮族“三月三”、彝族“火把节”、苗族“跳坡节”、那劳“驮娘江祭”、瑶族“盘王节”、那佐壮族“龙崖外”等少数民族节庆活动,各民族聚在一起,不仅促进各民族之间交往交流交融,还对民族文化的传承保护起到了加强作用,助推文化扶贫向纵深发展。该县还利用句町文化艺术节、沙糖桔产业、茶叶产业文化展示活动周等节庆活动,大力推介本县农特产品,有力助推产业扶贫,增强全县干部群众共同打赢脱贫攻坚战的信心和决心。
沙糖桔产业带动西林人民脱贫奔康。李光琳摄
“中国沙糖桔之乡”“中国桫椤之乡”“全国十大生态产茶县”“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工程试点县”……每一份荣耀的背后,都书写着西林各族人民心怀梦想,携手前行的篇章。在脱贫攻坚战的“最后一公里”,西林“各民族像石榴籽那样紧紧抱在一起”,鼓足干劲,迎难而上,携手共战贫困!(韦素雪劳贞英)
来源:人民网-广西频道
和
美
西
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