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耳剂的正确应用

在我们周围经常会看到或是听到这样的事情:耳朵痛了往耳朵里滴药,耳朵痒了往耳朵里滴药,耳朵流水流脓了也往耳朵里滴药,更有甚者应用所谓的偏方某种草药磨成粉、香油等滴入耳内,结果呢,很多病人不但没有疗效反而会使症状加重,严重的伴有头痛、耳闷胀阻塞感、听力下降等症状。如此看来滴耳药不能随便使用,要想正确使用,避免因滴耳药的不当使用使病情加重或复杂化,必须知道导致耳痛、耳痒、耳朵流水流脓的原因,然后针对病因选择正确的滴耳药,应用正确的方法往耳朵里滴药。

一、首先耳痛的原因主要有两种

一种是感染性的,另一种是神经性的。

1、感染性疾病导致的耳痛,根据感染的部位不同临床主要有两种疾病:一种是外耳道炎或外耳道疖,发生在外耳道的感染,大多是因挖耳、耳内进水等引起;另一种是发生在中耳的感染即中耳炎,大多数是由感冒流涕擤鼻不当或是咽炎气管炎咳嗽等,致病菌经过中耳和鼻咽腔之间的管道,医学上称为咽鼓管进入中耳引起中耳炎。儿童由于咽鼓管较成人相对短、宽、平,所以儿童感冒或是咽炎呼吸道感染后更易引起中耳炎。对于这类感染性疾病导致的耳痛,应用消炎滴耳液是正确的,临床常用的药物是氧氟沙星滴耳液。

2、神经性疾病导致的耳痛,一般是阵发性针刺样或跳痛、搏动样疼痛,与感染性疾病的持续性胀痛、钝痛、牵拉耳廓或按压耳屏疼痛加重是不一样的。神经性耳痛的原因可以是急性咽炎、扁桃体炎、牙龈炎等疾病通过神经反射引起的,也可以是原发性没有原因的,另外一种疾病是耳部带状疱疹,也就是通常所说的蛇盘疮,大多数是因机体抵抗力下降导致沿神经潜伏的带状疱疹病毒侵犯神经引起疼痛。这种疾病在耳部疱疹尚未出现时,容易被漏诊。对于这类神经性耳痛不需要应用滴耳药的。但对于耳部出现疱疹或者疱疹溃破合并细菌感染时除外。

二、耳朵流水流脓的原因,有以下几种情况

1、第一种原因是耳内正常分泌的耵聍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耳屎,因洗澡洗头等耳内进水将耵聍软化变稀流出,这种情况是不适宜耳朵滴药的。

2、第二种耳朵流水流脓的常见疾病是中耳炎,根据发病情况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急性中耳炎早期一般只是鼓膜急性充血,以耳深部疼痛为主,如果病情得不到控制,鼓膜发生穿孔后会出现耳朵流脓,此时病人会因鼓膜穿孔张力减轻耳部疼痛减轻。急性中耳炎治疗及时穿孔一般能够自行愈合,如果穿孔迁延不愈,即转为慢性中耳炎,在耳内进水、感冒、流涕、呼吸道感染及机体抵抗力下降时容易出现耳朵流脓。这种情况需要应用3%双氧水清理干净耳内脓液后再滴入消炎滴耳剂。

3、第三种会导致耳朵流水的疾病是外耳道湿疹,这种疾病的另一个主要症状是耳痒,它是外耳道的一种过敏性疾病,因此此种疾病在清理干净耳内分泌物后可以应用抗过敏的滴耳液,由于外耳道结构弯曲、狭窄,不太主张病人自行应用药膏涂抹,以免涂抹不当引起外耳道炎以及药膏残留清理困难,严重的会合并真菌感染。

单纯的耳朵痒大多数是由于反复挖耳使局部的敏感性增高造成的,这种情况一般不需要特殊处理,戒掉挖耳习惯即可。伴有耳朵流水流脓的耳朵痒,除了上述常见的外耳道湿疹外,另外一种疾病则是外耳道真菌病,这种疾病大多是由于滥用滴耳药引起的。由于真菌容易在温暖潮湿的环境下生长繁殖,所以当外耳道进水或积存分泌物,长期应用滴耳药物时容易导致真菌感染。这类患者主诉耳朵痒,耳内分泌物常常呈黄黑色或灰白色粉末状或绒毛状等,就像夏天食物发霉的样子。因此这类患者只能应用抗真菌滴耳剂,如1~2%柳酸酒精或1~2%麝香草酚酒精、氟康唑药水等,为了确保疗效在滴药前最好将外耳道及鼓膜表面的分泌物清理干净。

三、正确的滴耳方法

患者采取坐位或卧位,患耳朝上;将耳廓向后上方牵拉,向外耳道内滴入药液3~5滴,然后用手指轻轻按捺耳屏数次,5~10分钟后变换体位,以便药液充分均匀地分布在外耳道或鼓膜表面或通过鼓膜穿孔处流入中耳。使用滴耳药物时需要注意以下事项:

1、滴药之前最好清理干净耳内分泌物,深部的尤其是鼓膜表面的需要由耳鼻喉科医生来完成,以免耳内分泌物的存在影响药物的疗效。2、某些药物具有耳毒性如氨基糖甙类抗生素,会引起耳聋、耳鸣、头晕等,所以这类药物临床禁忌使用。3、不主张用粉剂,以免阻塞鼓膜穿孔,导致脓液向外引流不畅,转而向内耳或颅内感染。没有鼓膜穿孔的粉剂容易沉着在鼓膜表面,影响听力。4、避免滴用有色药液,以免妨碍局部观察。5、中耳腔内禁忌使用含酚类、砷类的腐蚀剂。6、冬季应该使滴耳药液的温度尽可能与体温接近,以免引起眩晕。7、抗生素水溶液不易长期滴用,以免滋生真菌,引起真菌性外耳道炎,使病情复杂化。综上所述,应用滴耳药之前首先要明确自己的耳朵是什么疾病,然后根据病因选择针对性的滴耳药,为了确保药物充分发挥疗效,在向耳内滴药之前最好清理干净耳内分泌物,必要时需要专业医生清理,尤其是病史长,或细菌、真菌交叉感染或伴发湿疹等,更需要专业医生指导诊治。为了避免上述各种耳部疾病,注意避免挖耳、耳内进水、不当的擤鼻方法,避免滥用滴耳药物。

来源:中华康网作者:孙秀梅

推荐阅读:套医学视频课程可以免费学!全国医院招聘1万+个岗位,有编制,大专可报!医考神器:执考/主治/考研/正副高/乡村/规培/药师/技师/中医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xilinzx.com/xlny/7214.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