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林县扶贫小额信贷助力贫困户脱贫奔康

春季的阳光洒在乡间小道上,一头头牛犊在田边悠闲吃着青草。近日,记者来到西林县那佐乡甘界村上甘屯看到了这幅温暖的田园场景。一打听得知,这些牛都是年退出户熊保贵家。“这13头牛,可是他的命根子,也是他脱贫致富的“法宝”。”该驻村第一书记王胜杰激动的告诉记者。

“今年42岁的熊保贵在年精准扶贫工作中被确定为建卡贫困户,识别得分68分,年底顺利实现了脱贫目标”。前往他家途中驻村第一书记边走边聊到。“他两个孩子还在读书,一女在西林一中读初一,一男在百色名族商业学校读二年级,日子过得很紧凑。过去的熊保贵整天闷闷不乐,可自打养牛后,一下子像变了个人似的。”当记者和驻村第一书记到达熊保贵家中时,只见他正拿着青草准备去喂牛,见到第一书记连忙放下手中的活,激动的握住第一书记的手,连忙叫到“书记您好,欢迎,欢迎,请进来坐。”在交谈中记者了解到以前熊保贵也和别人一样都是贫困户,也是靠着种植家中农作物和外出打些短工来提供家中的生活供给。如今自己却有了一番“事业”,这都得力于政府的大力扶持政策和扶贫项目。当谈到养牛时,熊保贵兴致勃勃的说,“以前我们养殖都是分散养殖,也是养来干活、犁田耙地,现在养牛成为了我们当地的特色产业,还能让我们日子过得红火起来。”

“养牛要下大本钱,贫困户哪来的钱?”记者提出了疑问。

“我养牛的本钱都是向银行借的,免息三年,这三年估计我早就把本钱挣回来了”熊保贵接着说,养牛技术、销售、防疫等都是乡镇畜牧站提供帮助的,无需太多顾虑。只需要出份人力,把牛喂大就可以了。“很简单的。不需要喂养饲料,夏天到处都能割到青草,秋冬天喂秸秆,配点麸皮、剩菜,就能让牛快快长膘。这两年,越养越有劲,目前两头母牛已经产了牛犊。”熊保贵说。

牛在散养过程中,出了“状况”怎么办?熊保贵说,集中养牛容易群体发病,各家分散养牛避免了交叉感染。而且牛生了病也不怕,贫困户一个电话,乡镇畜牧站,县里的畜牧局就会派人下来,随时上门免费诊治。

“养牛利润怎么样?和养其他的家禽有差别吗”熊保贵给记者算了笔细账,一头小牛育肥一年半能出栏,按成牛斤重计算,市场价约为元左右,扣除小牛多元最初成本,算下来纯利润近元,单是养牛一年的收入就有5万元左右。对于农村来说已经是小康生活了。

“除了在家养牛,我还能种植其他农作物,比如,玉米、水稻、五谷、生姜之类的作物,一年收入有3万元左右。

在谈到未来发展及计划时,熊保贵满怀信心的说,我想今年再把牛场规模扩大,再引进新的牛品种,预计两三年内达到30头存栏,今年养牛政府还补助了块,让我更加有信心养殖。”

近几年,通过他自身的努力已成为上甘屯的致富能手和领头雁。同时也摘掉了“贫困帽子”,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xilinzx.com/xlny/74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