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青50周年新北游记季之浩

《新北游记》

作者:季之浩

《新北游记》之一:黑河篇北方真武大帝得道降魔的故事记载在神魔小说《北游记》里,他经历了无数劫难终成正果。我们知青经过了动荡岁月的修炼,遭遇了五十年前改变命运的下乡生涯,现在大多回到故乡,安居赋闲含饴弄孙,也算功德圆满了。公元年是我们下乡五十周年,好多退休在家闲得发慌的知青朋友早就蠢蠢欲动,酝酿着在这纪念年重返一次当年的下乡地的动议,为那段令人诅咒但又经常忆起的岁月。我们没有高大上的“奉献”“承担”“责任感”之类的口号,更没有“青春无悔”的梦呓和“练一颗红心”的自欺欺人。只是为青春的祭奠!上海至黑河的机票一时洛阳纸贵,几成一票难求之势,幸亏我们下手早,几个月前就订下了七月份的机票。黑河的天气很好,预示着好心情的开始黑河机场留影当然也有一些知青朋友为重温当年下乡的旅途生活而选择乘火车前往的,但是那热闹非凡的58次列车已经不复存在,车上也窗明几净,人人有座,再也没有当年那种烟熏嘈杂行程难熬的景象了。58次列车,艰辛的回忆。与乘坐58次列车相比,当下农民工的春节回家历程简直就是幸福之旅了。到了黑河受到热情好客的朋友们的盛情接待可用可圈可点来描述,那是吃了上顿愁下顿的日子,不是过去忆苦思甜里那种觅食的愁,而是肠胃承受能力的愁。朋友情深,始终不渝!天天欢宴,日日饭局四嘉子的小乌斯力,是昔日满族人的集居地小乌斯力一口闷,重温当年的豪爽美味佳肴,尽情享用我再提一杯酒……公社吕主任正好在黑河,真是机会难得欢宴黑河市容市貌的建设几乎每次去都能够看到很大的变化,那繁华那洋气那向上可以说一年一个样,三年大变样!繁华的街市火车站广场黑龙江畔江边的建筑阔别多年的朋友拜访我们,合影留念黑河夜景下榻在朋友开的宾馆,热情周到暖心照应,真是好兄弟。黑河中心广场中俄贸易区期间拜访了熟人和朋友,回访了生产队和原公社,参观了几个有名的景点,还去了传说中的鄂伦春族居住地新生乡探究。回访当年下乡的公社,当地领导热情接待,知青上台回忆公社的联欢活动公社的联欢活动独舞公社的联欢活动和车上的文艺互动公社饭局,不一样的感受鄂伦春族集居地,受到了热烈的欢迎新生乡(鄂伦春)乡政府高高的兴安岭,一片大森林……鄂伦春探秘鄂伦春探秘卧牛河水库的标志知青研究所召开了一次座谈会远东历史及知青研究院的谢春河教授畅所欲言,用亲身的体验,说出了心里话第N次去知青博物馆了,这里记录着曾经的岁月,但是没有实质性启迪。锦河大峡谷俄罗斯风情园《这里的黎明静悄悄》拍摄基地走,到生产队去生产队里用歌舞欢迎我们的重返村民载歌载舞生产队领导致欢迎词老书记感慨讲话老朋友感谢乡亲们还记得我们生产队的联欢生产队的联欢生产队新老朋友大合影三间房生产队的回忆在黑河多天,由衷感谢黑河朋友们热情的接待,其隽永的情感终身难忘。朋友有游轮,乘上畅游黑龙江清澈的黑龙江游轮上看对岸的布拉戈维申斯克沿江风景当年,在一口锅里吃饭的两地知青来,敬你们一杯老书记家邂逅当年公社的吕主任有机会来上海玩看了一场瑷辉知青艺术团的演出终于,要离开了,不过还不是马上回上海,我们部分知青参加了黑龙江北线九日游。期间将要穿过大兴安岭地区,转而进入内蒙古的呼伦贝尔大草原,再回到黑龙江的哈尔滨,最后自选飞机或者火车返回上海。再见了,黑河!再见了,朋友们!我们还会再来的,因为在艰苦环境里结成的友谊是终生难忘的!《新北游记》之二:大兴安岭篇俗话说,没有不散的宴席,我们在下乡五十周年的7月18日抵达的黑河,回访了当年的下乡地,参观了一些有意义的地方,和当地的朋友把酒言欢,终于,要离开了,不过还不是马上回上海,我们部分知青参加了黑龙江北线九日游。7月28日清晨,我们一行一百多人怀着难舍的心情,告别了黑河的朋友,分乘三辆旅游大巴,开启北线九日游的行程。首发漠河呼玛方向。由于此地冬夏季温差很大,所以道路很容易损坏,一路颠簸在所难免,回想有去年自驾上海至黑河,然后想去漠河呼玛的朋友计划中断,原因就是被告知朝北那段路极其难走。在森林的夹缝里驰骋,道路崎岖不平,弯弯曲曲通向迷茫的远方,有时候也会有望不到头的直路,路两旁的树林景色绮丽

沿途没有严格意义的服务区,途中方便就是简单的就地解决的,每过二三个小时,司机会在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荒野把车一停,大喊下车方便,男左女右,于是,一车人就鱼贯而下,好在道路两旁都是树林,便于隐蔽,男女分赴相反方向去寻找天然厕所以解内急。

其实这种情况我们在插队时候是司空见惯的,田间休息,男女分赴心照不宣的地方解手,倒是那几个跟来的女士家属,她们是第一次领略那种荒野方便的形式,犹豫而担忧外加警觉,也为旅途增加了笑料。三辆大巴上,除了知青还有携同的知青家属和亲戚,也有知青的同学和朋友跟游,他们除了想亲眼目睹早就耳熟能详的黑河的山水风土,还想领略一下北国的风光。

天然而巨大的厕所

由于道路难走,原计划行程受到了影响,早就过了中午的饭点,还没有用餐的迹象,幸好早饭大多数人吃得很饱,有道是上马饺子下马面,好多黑河人用饺子给熟悉的朋友送行,我是日早饭吃了起码六种馅的饺子,但是毕竟时间有了,加之一路颠簸更助长消化,肚子饿是必然的现象。由于道路不平,车辆颠簸很厉害,所以,原计划在行进途中搞点文艺活动以解旅途寂寞的计划被迫暂停,大家在摇晃中昏昏欲睡,前方路漫漫其修远兮……。

终于,我们在打过三四个瞌睡后,在大约下午二点半的时候旅游车抵达了大兴安岭地区的首府加格达奇,用上了中饭。

加格达奇市容一瞥

加格达奇身为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的首府,其地理位置有点尴尬,因为在黑龙江省范围的地图上是找不到的,却原来它在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境内,是黑龙江省的一块飞地。这里的历史原因颇为有趣。那是年2月,国家开始开发大兴安岭,当时称为林区会战。会战指挥部设在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的加格达奇镇,于是镇党政机关及所属部门都随之隶属于会战指挥部管理,年2月,国务院批准将加格达奇镇改为加格达奇区,设为大兴安岭地区首府,大兴安岭地区行政公署所在地,归黑龙江省管理,但是地盘还是归内蒙古自治区的呼伦贝尔所属。现在,黑龙江省每年都要向内蒙古自治区交土地使用租金,而据说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则强烈要求收回加格达奇地区的管理权,估计国家管理行政区域的部门也左右为难,先搁置争议维持现状吧,反正都在一个国家内,不会丢失掉的。

加格达奇在黑龙江省界限的外面

饭后继续行程,但是被告知,由于道路难行,我们所乘的旅游大巴超大的缘故,我们的行程放弃了去呼玛的计划,改往塔河,随之,鹿鼎山、十八站等地的景点也被迫放弃,我有点失望,不,很失望。

因为五十年前动员我们下乡的时候开始是说要去呼玛的,后来不知道什么原因改为瑷珲了,所以,呼玛是很受疑惑也有些许想一探究竟的地方,可惜,这次还是没有如愿,也许冥冥之中注定今生要和呼玛擦肩而过的,不知道以后还有没有机会去。

鹿鼎山在金庸的小说《鹿鼎记》里有详细的记载,除了是满清的龙脉所在的说法,还是韦小宝取得珍宝的地方,我平时大小抽奖都不会中,所以对横财之类馅饼不奢望,倒是那个满清发源地之类传说,很想一看其风水的究竟。

康熙年间,为保卫边疆建设边疆,从爱辉起始,向北至漠河,建立了30个驿站,光绪13年,在第18站开设金矿,以此十八站的名称名闻遐迩。

就这样,那无奈的道路阻挡使我与这些神往的地方失之交臂。

东北当年是流放之地,人们首先需要解决的是温饱问题,所以,不像江南或者中原地区有好多文人墨客留下很多遗迹,更少有颇具文化底蕴的历史景点。

“我爱你一生一世”“一生一世只爱你”爱情坐标点的观景台带着孙辈去北游

途经的北纬52度13分14秒东经度41分31秒算一个景点,称之为全球唯一“爱情坐标点”,这个说法令人费解。导游让我们下车参观和拍照,这个坐标点为什么叫爱情坐标点?思忖之下,哑然失笑,原来纬度是“我爱你一生一世”的谐音,其经度反过来念是“一生一世只爱你”的谐音,以此作为一个景点,那也很牵强的。

不过据说每年青年男女过来留影的很多,同行的也有夫妻关系的,就在坐标的标注牌下留影。

以前总以为中国最北的村落是北极村,这次去漠河才得知,最北的村落应该是北红村,它地处北极村的东面,两者都紧靠着黑龙江。

从地图的标注上也可以看出,北极村要比北红村规模大

北极村,位于北纬53°29",东经°2027.14",而北红村位于北纬53°33,东经°17",从纬度上来看,明显的北红村要比北极村更北一些,如果一纬度为KM,那么经计算,北红村要比北极村更北7.4公里。

虽然北红村名副其实的是最北村落,但是名气却远远没有北极村大,究其原因,可能一是北极村开发得较早,二是北极村名字好记,叫起来上口。

建在黑龙江边的北红哨所,应该是中国最北的哨所了北红村也叫民族文化村,住户有俄罗斯人和中俄混血后代,一口东北话说起来很溜。北极村掠影耸立在黑龙江边的“神州北极”旅游公司安排的民宿,如果自己找去住就是这个价钱了找一找当年的感觉

我们在北红村和北极村都待过一个晚上,其吃住差强人意,乏善可陈,村民做生意赚钱的理念属于初级阶段,令人有不想再去第二次的感觉。

我们是旅行社安排的食宿,分住好几家民宿的,看了他们的食宿价码,高得比较离谱,一张小炕的房间元,设施非常简陋,如果散客过去就是这个价了,一盘小鸡炖蘑菇开价元,简朴的习惯限制了我们打听其他菜肴的好奇心。

北红村的夜生活

且不管其他,难得到此一游,总要最大化的对此有点多的了解,所以,晚饭后夜幕降临时我们总要结伴出去逛逛,哪怕去小超市买个冰糕吃,或者在村娱乐中心看俄罗斯姑娘跳舞,村子里的一条大街转个来回,也算深度游吧。

住在北红村那晚,我们晚饭后还在民宿的院子里搞起了联欢晚会,有自带的小音响,跳舞走秀唱歌,大家忘记了白天的车马劳顿,忘记了都已经步入了老年,各展所长,忙得不亦乐乎,似乎又回到了青年时代。

最北超市最北舞场

第三天是北极村,虽然已经知道最北的村落不是它了,但是为它的名气,为它的环境,大家还是要嗨一把的,这里比北红村繁华,冠以“最北”字样的招牌比比皆是,最北邮局,最北饭店,最北冷饮店,最北住户,最北超市,最北……,只缺最北厕所了,呵呵呵。

北红村可以去江边走走,有个哨所耸立在江边,这里隔江相望,俄罗斯近在咫尺,对面没有居民。

北极村也在江边,由于开发较早,江边有公园,很整洁,好多块刻着“北”字的石头哗众取宠,渲染着最北的假理念,供游人拍照留念。

第四天穿越大兴安岭,途经淘金圣地“胭脂沟”和伊克萨玛国家森林公园。漠河有个城中森林,就是在城区里面有一大片林区,树木参天茂盛壮观,那次大火城里城外都殃及了,但是这片城中树林却安然无恙,令人啧啧称奇。漠河城中森林

到了漠河,游程着重参观了年森林大火的纪念馆。年5月6日,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的西林吉、图强、阿木尔和塔河4个林业局所属的几处林场同时起火,引起新中国成立以来最严重的一次特大森林火灾,震惊国内外。损失大大的,人员伤亡也不少。

漠河专为这次特大森林火灾建了一个纪念馆,为失去的财产,为警示后人。

漠河街景漠河文化中心漠河白桦林里的笑声北陲合影大兴安岭地区的最后一晚住满归,明天将要进入神往已久的内蒙古的呼伦贝尔草原了。《新北游记》之三:呼伦贝尔篇

黑龙江北线九日游的第五天,我们进入了内蒙古的呼伦贝尔,那是耳熟能详的地方,光是以呼伦贝尔为主题的能哼唱的歌曲就有好几首,就是没有来过。我们念诵着“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歌谣印证着草原的景象。极目远眺,草原一望无边,牛羊马很悠闲的散放着,蒙古包散落着毗邻着,几千年来大概一直就是这样的,真是心旷神怡,只是风吹草低见牛羊夸大了,草原的草很矮,不需要风把草吹低下来就可以看到牛羊了。

广阔的草原

导游介绍说,蒙古包的门很矮,使得每个进门的人都会对悬挂在正面的成吉思汗像呈鞠躬状。我暗笑,觉得很牵强,难道成吉思汗前的蒙古包门很大的?蒙古地处朔北,天气寒冷,门开得矮小那是减少包里暖气外溢的原因。

蒙古人对成吉思汗非常崇拜,是他们心目中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大英雄,当年成吉思汗从蒙古高原崛起,统一了蒙古,率领他的部队横扫欧亚大陆,一下子使得他们的版图扩大了好多,他们烧杀掳掠甚至屠城,对征服国实行血腥统治。其实,从目前的国土格局来说,出生于今蒙古国漠北斡难河的成吉思汗并不是我们中国人,他只是在中国北京建立了一个政权,就好比上世纪日本侵略了中国,在东北建立了满洲国一样。蒙古人在中国的统治是残暴的非人道的,他们把汉族人列为最低等,而且其治国理念非常落后,严重的阻碍了中国生产力的发展,以此,蒙古人统治中国不到一百年其政权就被不堪忍受欺压的汉人推翻了,这是个必然过程。

额尔古纳市额尔古纳市夜景到了呼伦贝尔的第一站是额尔古纳,一个中等的城市,草原景色加上现代城市建筑,使人感觉十分新颖。晚饭后出去游玩,民风淳朴,夜幕降临,市民在广场上健身和跳秧歌舞,穿着彩色的服装,热热闹闹乐此不疲。他们盛情的邀请我们进入秧歌队伍,彼此互动乐乐呵呵。

导游介绍过内蒙古的一些自费的娱乐项目,有进蒙古包作客,骑马,看民族歌舞等活动,进蒙古包作客那是小时候就有的念头,不过那时候我们知道蒙古人很好客,他们看到远方来的客人会请你停一停,奶茶酥饼牛羊肉什么的招待你,还会在包里唱歌跳舞,完了留你住宿,很令人神往的。

现在这些蒙古人好客的传统被蒙上了铜臭味,要收费的,进蒙古包喝一碗奶茶吃几块小点心听他们唱歌跳舞需要收费元/人;骑马也有的,在看起来的一块不大的地方,转一圈元,转两圈当然元了;民族歌舞据说很美,导游告诉我们她可以弄到优惠价,原价元的歌舞表演现在元/票就可以了。

以上这些旅游自费项目我们统统谢绝了,导游好像有点不开心,因为在呼伦贝尔地区的第二天换了导游了。

我们白天吃饭是在一个很大型的蒙古包里进行的,那是让游客对他们文化有更深感受的安排,我们有自带的酒,几乎每顿都喝,倒也具备了蒙古人好酒的特点了。蒙古某部落,实际上是一个供游客参观的景点牧场欢呼雀跃参加市民的游乐反法西斯纪念馆当年的文艺青年,拗造型

在呼伦贝尔游览的第二天到了海拉尔了,这是北方游牧民族建立的第一个匈奴政权,现在看起来也算繁华的。想当年(古时候),北方游牧民族经常骚扰我边境地区,他们羡慕汉人的文化和经济,而自己又搞不出先进的东西,甚至解决不了温饱,就用了动物最原始的方式“抢”来满足自己的贪念。所以,千百年来边民不堪忍受北方落后民族的肆虐,经常受到骚扰和掠杀,朝廷有时候派出部队去反击,但是游牧民族的部队采取的是打得过就打,打不过就逃的策略,十分令人头疼,有时候也有通过和亲或者送礼等形式来缓解边关的紧张局势,但是北方民族过一段时间又开始蠢蠢欲动了,总归不能长久太平。直到汉武帝时候中国出了卫青和霍去病这甥舅两个军事家,才保得北方边关几百年的太平。据记载,卫霍部队针对草原广阔的环境,采用骑兵作战,分歼合围,把匈奴部队打得四处逃窜胆战心惊,一直追击到今俄罗斯境内的贝加尔湖,彻底摧毁了敌方的政权,令他们闻风丧胆再也不敢起野心南下了。

在呼伦贝尔的最后一天是游览满洲里地处中俄边界,潜移默化,自然俄罗斯的气息较浓的,无论是各种招牌还是出售的商品甚至服务人员,有不少是带着俄罗斯的印记的。满洲里的市容建设得很漂亮,商业建筑五彩缤纷夺人眼球,令人目不暇接。北方的夏天,昼长夜短,夜幕降临,灯火辉煌霓虹闪烁,市民在广场上扭起了大秧歌,商家打起了优惠的广告。

满洲里是呼伦贝尔市的5个县级市之一,为内蒙古自治区计划单列市。我总不解满洲里地名里那个“里”字,满洲好理解,东北是满族的发源地,而且日本人侵入中国时还成立了满洲国。查了一下百度,—年东清铁路在霍勒金布拉格地区建成车站后,便定站名为“满洲站”。“满洲”是指“满洲族”,即今满族,也是满洲族的发祥地——今东北地区的代称。因为当时此车站是从俄国进入中国境内首站。满洲站俄语译为“满洲里亚”,当把这个俄语音译转写成汉语时,便去掉了发音很轻的尾音“亚”,而成为“满洲里”。后来随着城市的发展,这个车站的名称便取代了过去的名称“霍勒金布拉格”,而成为这座边城的名称沿用至今。哦,以此得知,原来满洲里名称是从车站的中俄发音的结合且把俄音去尾,最后又把该名称赐予了该城市。

颇具蒙古民族风貌的牌坊

晚饭后出去转转,感受该城市的氛围,顺便买点蒙古的奶片奶条奶酪之类特色小吃准备带回去。路边有烤羊肉串和冰糕,同行的伙伴们抢着买了分食之。

热闹的满洲里夜市正宗的烤羊肉串满洲里古城草原留影满洲里合影

民风和市容和前两天晚上住的同属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地区的额尔古纳市和海拉尔很相似。

明天结束北线九日游,进入黑龙江境内的哈尔滨了。

作者简介

季之浩,一个最普通不过的知青。

上世纪年11月去黑龙江省瑷珲县一个离江九公里的村子插队务农。蹉跎九年,期间当过代课老师、团支部书记、文艺宣传队队长。

返城后在企业工作,到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和全国大多数企业人员一样遭遇工厂关门致使下岗。

随后就开始打工,后来被一家技术学校聘请当老师一直至退休。

平时喜欢玩玩乐器,也有时候兴致所来写点短文,每年总会呼朋唤友参加几次跟团旅游或者自助游,最难忘的是知青情结,所以很热衷知青的聚会。

点击下面

图片和题目进入

成都游记二篇(季之浩)

我的钢琴梦(季之浩)

我的拍照历程(季之浩)

黑龙江瑷珲上马厂公社知青迎新团拜会(季之浩)

太阳沟松树的命运(季之浩)

从农龄到工龄的华丽转身(季之浩)

探亲苦旅(季之浩)

告别大松树(季之浩)

本文由作者授权《知青情缘》编辑发表,转载请注明出处。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xilinzx.com/xlny/86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