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大喜讯鼓浪屿申遗成功了9年申遗路,

特!大!捷!报!

万众瞩目

激动人心

正在波兰召开的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文化遗产委员会第41届大会

传来令人振奋的重大消息:

鼓浪屿申遗成功了!

波兰当地时间7月2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第41届大会在波兰克拉科夫拉开帷幕,大会审议包括中国青海省可可西里和福建省鼓浪屿在内的34个申遗项目。

鼓浪屿不负众望

顺利通过评审

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和鼓浪屿一起通过审议的

还有申报自然遗产的青海可可西里

于7月7日下午获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而可可西里和鼓浪屿的双双通过

意义重大

至此,中国的世界遗产达到52项

年,中国长城、明清皇宫等首批6个遗产地入选《世界遗产名录》。

年,“左江花山岩画文化景观”与“湖北神农架”成功入选世界遗产。至此,中国世界遗产总数已达到50项,总量位列世界第二,仅次于拥有51项世界遗产的意大利。

可可西里和鼓浪屿的成功,中国的世界遗产由此达到52项。

就是我们的鼓浪屿!

世界唯一的鼓浪屿!

鼓浪屿位于中国福建省厦门市西南隅,面积约1.88平方公里。

岛上气候宜人,四季如春,无车马喧嚣,处处鸟语花香,宛如一颗璀璨的海上明珠,镶嵌在厦门湾的碧海绿波之中,素有“海上花园”之称。

19世纪40年代,在全球化浪潮的冲击下,鼓浪屿成为一扇中外交流的重要窗口

见证了清王朝晚期的中国在全球化早期浪潮冲击下步入近代化的曲折历程,迅速发展成为具有突出文化多样性和近代化生活品质的国际社区。

为何要申遗?

申遗是为了更好的保护

也很多人不噤:“鼓浪屿早已闻名海内外,为何还要申报世界文化遗产?”

“很简单,就两个字‘保护’,我们要保护我们的鼓浪屿,保护世界的鼓浪屿。”鼓浪屿申遗顾问彭一万直言。

其实早在申遗启动之初,厦门就委托第三方开展问卷调查,结果表明高达98%的厦门市民支持鼓浪屿申遗。

鼓浪屿申遗还被评为当年“厦门市最具影响力的十件大事”之一。

鼓浪屿申遗文本编制团队负责人魏青这样阐述“鼓浪屿突出普遍价值”:具有代表性的核心要素有51组代表性历史建筑及宅园。

为何是鼓浪屿?

鼓浪屿符合申遗标准

天坛申遗因为有“坛”

故宫申遗因为有“宫”

西湖申遗因为有“湖”

西安兵马俑申遗因为有“俑”

鼓浪屿被称为

“浪漫之都,钢琴之岛

海上花园,万国建筑。”

为何是它?

从众多遗产地中脱颖而出

荣膺世界文化遗产?

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有着严格的规定和程序。

按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有关规定,要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必须至少符合其规定的6个标准之一。而鼓浪屿,符合6个标准的2条标准。

第41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审议认为,“鼓浪屿:历史国际社区”符合《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及其实施指南的第二条、第四条标准。

标准(ii):鼓浪屿的建筑特色和风格体现了中国、东南亚和欧洲建筑和文化价值观和传统的交融,这种交融的产生得益于岛上居住的外国人和归国华侨的多元性。

标准(iv):鼓浪屿是厦门装饰风格的起源地和最佳代表,这种风格以厦门在本土闽南方言中的称呼Amoy命名,指的是首先在鼓浪屿岛上出现的建筑风格和类型

体现了当地建筑传统灵感与来自西方早期建筑风格灵感的融合,特别是现代主义和闽南移民文化的影响。

鼓浪屿申遗的范围是哪些?

鼓浪屿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范围有两部分,一是遗产区,二是缓冲区。

遗产区:鼓浪屿全岛陆地范围及岛屿周边礁石所界定的海域范围,面积为.2公顷。

缓冲区:对遗产区产生直接影响的周边区域,面积为公顷。

大家知道吗

从年启动申遗以来

鼓浪屿在申遗道路上

整整走过9个年头

↓↓↓

9年申遗路:鼓浪屿申遗大事记

*年

鼓浪屿启动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

*年

省委八届六次全委会将鼓浪屿申遗工作写入《福建省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的实施意见》

*年

被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录》

*年8月

省政府正式函请国家文物局将鼓浪屿作为年世界文化遗产申报项目

*年1月

经国务院批准,国家文物局正式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递交了鼓浪屿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文本

而在这个过程中

鼓浪屿采取了一系列行动

发生了很大变化!

家园更干净了、小岛更舒适了、更安静怡人了

……

限流:日最大承载量调为5万人次

年10月20日,厦鼓轮渡航线调整启动,按照“居民优先、客流分开、提升品质、安全第一”的原则,将游客通道和居民通道分开,并设定鼓浪屿景区日最大承载量为6.5万人次。

时隔不到三年,鼓浪屿最大承载量再降。今年6月,鼓浪屿管委会再次发出《通告》:

依据国务院《国家风景名胜区管理条例》

国家旅游局《景区最大承载量核定导则》

《厦门经济特区鼓浪屿文化遗产保护条例》

鼓浪屿景区日最大承载量调整为5万人次,自年6月30日起实施。

保护:全民参与,洁净鼓浪屿

申遗启动后,专家学者、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多次建言,鼓浪屿百年来主要以社区形态存在,发展方向应朝此努力。

鼓浪屿“干净”了:全岛环境整治,陆续拆除日光岩索道、百鸟园、电信塔等大型不和谐构筑物,改造龙头路核心商业街区建筑外立面。同时,启动“垃圾不落地”和垃圾分类试点工作。

鼓浪屿也“安静”了:启动噪音整治和“无声导览”,全面禁止导游小喇叭等噪音扰民行为。

最让居民便捷的是:龙头路街心公园、笔山公园等8处公共空间提升改造,市民服务中心、家庭综合服务中心、社区医疗服务中心等公共服务平台改造升级,加大了民生网点布置。

鼓浪屿,这座美丽岛上

无论是建筑或是街巷

它们散发着岁月的光泽

而今被注入新的活力

如一位智慧老者

正在吟唱传颂着鼓浪屿历史文化的魅力诗篇

现在让我们一起

逛一逛它庞大惊艳的遗产地图

↓↓↓

包括51组代表性历史建筑及宅园、4组历史道路、7处代表性自然景观与2处代表性文化遗迹,它们与岛上现存的余栋历史风貌建筑,共同构成了鼓浪屿自然有机的空间结构和内涵丰富的城市历史景观。

51组代表性历史建筑及宅园

01

▲鼓浪屿工部局遗址

工部局遗址位于鼓新路与三明路交叉口北侧靠近海岸的一处台地上,是鼓新路40号。年至年鼓浪屿工部局成立之初曾租用这座洋行建筑办公,这是鼓浪屿现存惟一一处工部局办公建筑遗存。这是一座殖民地外廊式建筑,建筑主体已于年倒塌。

02

▲鼓浪屿会审公堂旧址

鼓浪屿会审公堂旧址,是鼓浪屿重要的司法机构建筑遗存,该处两座建筑现在是笔山路1号与笔山路3号,至今保存完好。这处土地年曾由英国长老会租下,之后该处别墅用地经两次转手,现存的两座建筑曾经是厦门籍印尼华侨黄仲涵名下的产业。

03

▲日本警察署及宿舍旧址

日本警察署及其宿舍,作为日本领事馆的附属设施,于年7月在日本领事馆旁边动工,年4月竣工。建筑为钢筋砖混结构,中轴对称,建筑立面强调竖向线条,具有当时风靡美国及东亚城市的装饰艺术风格特征,而建筑入口造型纤薄简洁的混凝土半圆拱形雨棚则带有当时在日本国内兴起的分离派建筑特征。

04

▲美国领事馆旧址

除第一次鸦片战争当事国英国外,美国是最早派驻厦门领事的国家。年,美国人在鼓浪屿洋人球埔边设立办事处,代行领事职权。现存美国领事馆旧址(现在的三明路26号)为年翻建。该建筑立面横竖三段式的应用及三角形山花、科林斯柱式,严谨的荷兰式砌法(FlemishBond),整体呈现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美国流行的古典复兴建筑风格。

05

▲日本领事馆旧址

日本领事馆旧址(现在的鹿礁路24号)是目前鼓浪屿岛上完整留存的19世纪外国领事馆建筑。

06

▲英国领事公馆旧址

英国领事公馆旧址(漳州路5号)占地面积近平方米,建筑面积多平方米,坐落于田尾一片临海的开阔场地,可观察厦门港船只的通航要道。该建筑最初为两层,后来改建成现状的一层,为典型的单层殖民地外廊式建筑,砖石木结构,造型庄重典雅。

07

▲厦门海关理船厅公所旧址

现存的理船厅公所(鼓新路60号)为厦门海关年购入的产业,年扩展形成现在的格局,是当时厦门海关理船厅公馆与办公建筑。建筑以红白两色对比为主调,形成轻巧、秀丽的整体风貌。

08

▲厦门海关通讯塔旧址

厦门海关通讯塔旧址,见证了鼓浪屿社区近代通讯基础设施近代化的历程:从年丹麦大北电报公司在鼓浪屿率先实现电报通讯;到年黄奕住的鼓浪屿电话公司,让鼓浪屿与厦门等闽南地区的电话通讯接入驻鼓浪屿机构和居民住宅;直到年厦门海关的无线电通讯设施竣工,实现无线电通讯。

09

▲厦门海关副税务司公馆旧址

位于田尾靠近漳州路的海关副税务司公馆(又称“大帮办楼”),是当时厦门海关高级员工的住宅,由两座建筑组成。这两座建筑造型简洁洗练,明显受到当时现代建筑风潮的影响,带有美国草原别墅风格。

10

▲厦门海关验货员公寓旧址

厦门海关验货员公寓(今天的中华路2号)建于田尾附近,原荷兰安达洋行建筑对面,该建筑用地原购自英商德记洋行,年改建,年另建二层公寓建筑,安置外籍验货员五户家庭在此居住生活。

11

▲天主堂

天主教17世纪初就传入福建,17世纪中叶传入厦门,并建立了“厦门教区”。天主堂(今天的鹿礁路34号)建筑由西班牙建筑师设计,来自漳州的工匠负责施工,砖石木结构,哥特建筑风格,建筑面积多平方米。

12

▲协和礼拜堂

该礼拜堂由美国归正教会、伦敦差会、大英长老会联合成立的“三公会”创建于年,是鼓浪屿岛第一座专用的礼拜堂。协和礼拜堂保存至今,为西方古典复兴式建筑。

13

▲三一堂

年以后,随着定居于鼓浪屿的教众增多,厦门港礼拜堂、新街礼拜堂和竹树脚礼拜堂三个堂会决定在鼓浪屿联合兴建一座教堂,命名为“三一堂”。整体建筑风格是在20世纪初流行的西方古典复兴风格基础上做适当简化,采用希腊十字集中式平面。

14

▲英国伦敦差会女传教士宅

年7月,英国基督教传教士施约翰在厦门建立了英国伦敦差会(又称自由教会),后来在鸡母山建设住宅(今天的鸡山路1号)。该建筑曾是原伦敦差会女牧师、女教士居住的房子,被当地人俗称“姑娘楼”。

15

▲基督教教徒墓园

年以后,日本人在岛上浪荡山脚下设有墓葬地。西方的传教士、商人死者均葬于旧称“大宫口”的洋人墓地内,也被称为“番仔墓”,位置处于鼓浪屿岛中央。

16

▲日光岩寺

日光岩寺位于全岛制高点日光岩脚下,始建时间大致在明中期,初名“莲花庵”,明万历十四年()重修,后更名为日光岩寺。年厦门沦陷以后,更有众多法师避居鼓浪屿岛,厦门中医陈焕章居士也曾于寺中施诊赠药。这些事件使得当时岛上的佛教文化一度空前兴盛。

17

▲种德宫

种德宫是目前岛上唯一一座保存完整的祀奉大道公的宫观,在这里一直延续着闽南民间诸多关于大道公的祭祀仪式,体现了鼓浪屿历史最悠久且延续至今的民间信仰,也见证了内厝澳聚落以及鼓浪屿岛屿数百年来的发展、兴衰。

18

▲医院和护士学校旧址

年,归正教会牧师郁约翰将平和小溪美国教会所属医院总院迁到鼓浪屿燕尾山河仔下新址,医院女部,男女二部合称为“鼓浪医院”(HopeWilhelminaHospital),这也是鼓医院。现在的医院和护士学校旧址(今天的鼓新路68、80号)基本保留了历史上形成的格局,局部于年修复。

19

▲医院旧址

现存鹿礁路海边的医院医院,由日本建筑师设计,于年动工,该医院建成使用后,是厦门20世纪30年代医疗设备最完善、技术力量最雄厚的医疗机构。建筑为20世纪30年代在日本国内开始风行的早期现代建筑风格。

20

▲医院旧址(医院旧址)

年10月筹组了一所由鼓医院,取名为“医院”,借医院原址开业。战后,医院还是行政院善后救济署在鼓浪屿指定的惟一一家进医院。

21

▲毓德女学校旧址

年创建“毓德女子小学”,到年,学生增加到76人,学生的年龄从8岁至21岁。年该学校正式更名为“毓德女学校”。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后,“毓德女中”与“怀仁女中”合并,先后改为鼓浪屿女子中学和厦门女子中学,后并入厦门二中,校址仍在鼓浪屿岛上。

22

▲蒙学堂旧址(吴添丁阁)

今天的安海路6号建筑建设之初是殷承宗祖父的私宅,建于年。在年至年之间曾借给教会办学,是蒙学堂的第二校址。蒙学堂是幼教机构,“蒙学”,即“启蒙教学”之意,接收教育学前儿童。年,蒙学堂搬入“怀仁女学”旧址(后来改名“怀德幼儿园”),这座建筑被菲律宾华侨吴添丁购买,后来在建筑入口二层的凭栏处加上“吴添丁阁”字样匾额。

23

▲安献楼   

该建筑落成时正值安息日会在此举行闽南各属支会联谊会,安礼逊主持了“安献典礼”,便将该楼命名为“安献楼”。该建筑最初曾作为安息会礼拜场所。年,美华男、女两校合并,迁入“安献楼”内。安献楼(今天的鸡山路18号)建筑现在作为基督教厦门美华疗养院,保存完整。

24

▲闽南圣教书局旧址

基督教伦敦公会教士施约翰(J.Stronach)夫妇年来鼓浪屿岛传教,组织“英国圣书公会”,后来归“三公会”管理,这是闽南圣教书局的前身。闽南圣教书局旧址建筑(今天的福建路43号)位于街角,是20世纪鼓浪屿华侨建筑常见的风格。

25

▲万国俱乐部旧址

20世纪20年代初,万国俱乐部由鹿耳礁原址搬到田尾东路临近海滨的山坡地,租用原“日本会馆”的一座建筑,该建筑是19世纪末建成的二层殖民地外廊式建筑。万国俱乐部是供当时鼓浪屿的外国人及华人显贵、洋行高级华人雇员娱乐交际的场所,当时也被称为群乐楼。

26

▲洋人球埔旧址

洋人球埔(洋人球场)最初为鸦片战争期间英军开辟的军用操场。至今仍在使用的洋人球埔,19世纪末开始,曾是中国东南沿海一座项目齐全、功能完备的运动场所。近代体育由外国人传入鼓浪屿后,主要经过岛上教会学校的推广,开启了中国近代学校体育基础教育的先河。

27

▲延平戏院旧址

延平戏院位于鼓浪屿市场楼(今天的市场路6号)上。这座商业与文化娱乐综合设施由旅居缅甸华侨王紫如、王其华兄弟在鼓浪屿修建,位置在岛上岩仔脚一带原生聚落与20世纪20年代开发的龙头路商业街区之间的市场路。戏院内设楼上座和楼下座,约个座位,里面是演戏、放电影、说书的场所。曾改名为“鼓浪屿戏院”、“鼓浪屿影剧院”、“鼓浪屿电影院”。

28

▲鼓浪屿自来水公司旧址

在自来水引入鼓浪屿之前,鼓浪屿居民饮用井水,或购买用船从附近石码运来的“船仔水”。年,富绅们委托厦门本地出生的华人工程师林全成,共同筹划筹办厦门自来水公司。年公司定名为“商办厦门自来水股份有限公司”。该供水系统中,厦门赤岭的过滤池与臭氧处理在远东无可匹敌,居当时世界先进水平。

29

▲燕尾山午炮台遗址

燕尾山午炮位于燕尾山脊平坡处,由厦门海关设立。燕尾山原本留存四座军用炮台,估计曾用于控制航道。19世纪后期,厦门海关港务管理部门“理船厅公署”,在“燕尾山”坡顶设置了一门“雾炮”,在雾天海上灯塔、航标失灵的情况下,起到指引船只、进行正常行驶的作用。

30

▲三丘田码头遗址

三丘田码头遗址,是鼓浪屿早期少数尚存的码头遗址,是当时鼓浪屿后岛(内厝澳一带)居民来往厦门主要利用的码头。现存的三丘田码头遗址历经多次修葺。工部局时期的三丘田码头主要用混凝土或大型条石板为基桩,其上用石板、条石铺砌或水泥砌成斜坡踏面,延伸至海中。退潮时,码头就成为跨越沙滩的栈道。

31

▲英商亚细亚火油公司旧址

英商亚细亚火油公司旧址(今天的中华路21号)建于20世纪10至20年代,原系住宅建筑。年7月于伦敦成立的亚细亚火油公司(AsiaticPetroleumCompany),曾垄断亚洲特别是20世纪上半叶中国的销售市场。年原设在厦门海后滩的公司办事处,迁来鼓浪屿该建筑的二层办理业务。该建筑采用英国维多利亚时期具有代表性的清水红砖墙及哥特式尖券拱窗。

32

▲和记洋行仓库遗址

厦门开埠不久,就有英商德记、和记等数家洋行进入厦门经商,在今天鼓浪屿的三丘田码头附近,即是当时的和记洋行(BoydCo.)的仓库设施遗存,这所洋行开始是经营船舶维修业务的,19世纪50年代末成立。该遗址今天只剩下原仓库建筑由比较规整的方块花岗岩条石砌成的下半部外墙(上部的砖砌外墙大部分已坍塌),以及石砌门窗的边框。

33

▲丹麦大北电报公司旧址

大北电报公司是丹麦国际电报公司在中国开设电信公司使用的名称。年初,大北公司在鼓浪屿田尾路开办,是中国最早收发电报的场所之一。当时正是因为有了电报通讯技术的发展,才使得鼓浪屿这个小小的离岛,与全球众多国家建立了紧密的联系。除此之外,这里也曾代行丹麦领事馆职能。

34

▲汇丰银行公馆旧址

这座建筑曾是英商怡记洋行的闲乐居(AnathemaCottage),历史上也曾作为汇丰银行的高级住宅,建筑面积多平方米。这是一座珍贵的三叶草形平面的殖民地外廊式建筑。汇丰银行公馆及其所依托的笔架山崖壁上的三和宫摩崖题记,共同形成了一组中西文化交相辉映的独特景观组合,也使该建筑一度成为鼓浪屿的标志性建筑。

35

▲汇丰银行职员公寓旧址

汇丰银行职员公寓旧址(今天的鼓新路59号)位于笔架山汇丰银行公馆旧址西侧,建设年代不详,是一座二层的砖混结构建筑,建筑面积多平方米。该建筑为造型简洁的外廊式建筑,外墙采用清水红砖墙,英式砌法,顺砖浅色、丁砖深色,加上浅色的灰缝,形成墙面的装饰感。

36

▲鼓浪屿电话公司旧址

清光绪三十年(),日本人率先在鼓浪屿和厦门之间使用电话。年在鼓浪屿龙头路商业街设“商办厦门电话股份有限公司”鼓浪屿接线站,年实现首次厦鼓通话,之后又将电话覆盖区域扩展至漳州等地。建筑砖混结构,高三层,建筑面积平方米,造型简朴。当时,电话接线站就设在该建筑楼上,由培训后的青年女学生任接线生。

37

▲中南银行旧址

中南银行年成立,总行设在上海汉口路号。中南银行在中国近代颇具影响力,曾经是中国的发钞银行,它是近代海外华侨回国投资创办的最大的银行,也是华侨投资创办的最大企业。年,中南银行厦门分行,设立鼓浪屿业务楼,该建筑位于该商业街的街角,高三层,砖混结构,整座建筑造型简洁,具有时代特征。

38

▲瞰青·西林别墅

瞰青别墅(今天的永春路73-75号)是年安南(越南)华侨黄仲训在日光岩下岩仔脚购地建造的别墅。年,他又在日光岩西北侧开始建设西林别墅(今天的永春路71号),约年落成。西林别墅呈现出20世纪初鼓浪屿华侨洋楼常见的立面设计风格。

39

▲黄家花园

黄家花园(今天晃岩路27、29、31号)原为印尼华侨黄奕住年回国定居时兴建的别墅,他创办了“黄聚德堂房地产股份有限公司”,并向林尔嘉购买了晃岩路的中德记洋行楼房,改建为黄家花园,占地面积平方米。整组建筑和园林通过对早期外国人宅园的改建,在整体格局的改造中注入传统的理念,在建筑风格上既有对西方华丽建筑的模仿,也有对现代建筑新潮流的追逐,体现出鼓浪屿近代建筑中多元文化的融合以及对时代流行建筑风格的追求。

40

▲黄荣远堂

建于年的黄荣远堂(今天的福建路32号)是鼓浪屿华侨花园洋房建筑的优秀代表之一。该建筑早先是菲律宾华侨施光从的别墅,年,被华侨黄仲训买下,将其房地产公司“黄荣远堂”办事处总部从泉州路74号迁至该建筑。整座院落占地多平方米,主体建筑面积平方米,在建筑西北侧另有附楼。

41

▲海天堂构

海天堂构是由菲律宾华侨黄秀烺和黄念忆共同于年到年间建成的宅园,由门楼与五座建筑组成的大型宅院,总占地6平方米。整组建筑用地购自西方人的联合俱乐部,对原俱乐部建筑进行改建并逐渐完成整组洋楼群的建设。

42

▲八卦楼

八卦楼(今天的鼓新路43号)是台湾商人林鹤寿年投资兴建的大型别墅。八卦楼体量和高度都是鼓浪屿别墅之最,建设耗资巨大,超出预算,林鹤寿无力筹措足够资金,到年主体建成时未能封顶。年日本领事馆接收此楼,出资续建穹顶等工程,其后开办“旭瀛书院”,年日军占领厦门后也曾在此开设过避难所。

43

▲杨家园

杨家园由菲律宾华侨杨忠权、杨忠懿于20世纪初兴建的四幢洋楼构成(今天的鼓新路27、29、31号、安海路4号),位于笔架山东侧,占地面积多平方米,总建筑面积平方米。大约年前后,两人向英国差会购得旧房一栋,后来请工匠“阿金”拆旧建,到20世纪30年代,形成四座洋楼的规模。

44

▲番婆楼

年菲律宾华侨许经权建造的“番婆楼”(今天的安海路36号),是一座华侨建造的大型殖民地外廊风格别墅建筑,并在其建筑布局、立面装饰、园林庭园设计中表现出强烈的来自本地建筑文化与工艺的影响。建筑由主楼与东北角的附楼组成,建筑面积1平方米。

45

▲菽庄花园

菽庄花园位于鼓浪屿的南面港仔后海滨(今天的港仔后7号)。台湾迁居鼓浪屿的富绅林尔嘉,怀念台北板桥故园,于年创建“菽庄吟社”并建菽庄花园。菽庄花园作为林尔嘉20世纪上半叶在鼓浪屿建设的私家园林,既运用中国传统园林的造园手法,同时又融合了近代建筑的样式及西方造园的风格,创造出一座独特的滨海近代文人园。它不仅是鼓浪屿最重要的私家园林,也是中国岭南地区最重要的近代园林之一。

46

▲廖家别墅(林语堂故居)

从兴贤宫旧址所在路口(今天的马约翰纪念广场)进入漳州路,路北的一条深巷内,有一块小场地,它的西、北两侧,一座建筑面朝西,建在高台基之上,另一座面朝南,名为“立人斋”,这两座建筑就是廖家别墅。两座建筑都是建于19世纪50年代的殖民地外廊式洋人住宅,后来被闽籍实业家廖悦发购买,具体时间不详。廖悦发的二小姐廖翠凤,年与中国近代著名文学家林语堂结为伉俪,婚房就在该建筑内。

47

▲黄赐敏别墅

该建筑(今天的泉州路99号)建于年,由工匠金奎设计。年由旅菲华侨黄赐敏买下作为私人住宅。这座建筑具有浓郁的闽南地方注重装饰、色彩大胆的建筑特色,可以说这座建筑是早期厦门装饰风格建筑中,大胆采用具有地方特色装饰的实例。

48

▲春草堂

春草堂(现在的笔山路17号),位于笔架山西北制高点,建于年,是当时厦门最大的营造商——华侨许春草为自己设计、建造的住宅。年许春草之子许伍权将该建筑命名为春草堂。

49

▲四落大厝

鼓浪屿的四落大厝,是指岩仔脚聚落留存下来的四组红砖厝建筑物组合的民间建筑。它们于19世纪20至40年代,即清嘉庆、道光年间,由黄有山、黄勗斋、黄崑石祖孙三代及族人建设,是鼓浪屿现在保存下来规模最大、最完整的一组闽南红砖厝建筑群。占地面积多平方米,建筑面积1多平方米。

50

▲大夫第

大夫第(今天的海坛路58号)建于19世纪初,即清嘉庆年间,由来自同安石洵的黄姓家族黄勗斋及族人建设,由一座二落五开间大厝和两排护厝组成,大厝前有较大的厝埕(庭院)。建筑占地面积多平方米,建筑面积多平方米,是鼓浪屿现存最古老的红砖厝民居之一。

51

▲黄氏小宗

黄氏小宗位于鼓浪屿岛上岩仔脚传统聚落原址,是从同安黄姓家族迁居至岛上的一个支系的祠堂,该建筑建于19世纪上半叶,是鼓浪屿现存最早的闽南传统木构院落式民居之一。这里也曾是近代厦门第一个西医诊所。后来,黄氏族人也曾利用这座祠堂空间开设私塾,年戊戌变法后与时俱进地改称“普育小学堂”。

4组历史道路

日光岩、岩仔脚环线道路

笔架山环线道路

鹿耳礁环线道路

至东南海滨放射道路

7处代表性自然景观

升旗山、日光岩

鸡母山、浪荡山

英雄山、笔架山、燕尾山

2处代表性文化遗迹

日光岩与延平文化遗址(国姓井,龙头山寨遗迹等)

重兴鼓浪屿三和宫摩崖题记

一千个人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而每个人心中也有不一样的鼓浪屿

鼓浪屿

美景

他们心中的鼓浪屿

鲁迅在给许广平的信中提过

年,鲁迅刚刚到达厦门大学的时候,便写信告诉恋人许广平,说鼓浪屿“就在学校的对面,坐舢板一二十分钟可到”。

巴金永不忘怀的“南国的梦”

自年初秋首次登上鼓浪屿开始,巴金便与鼓浪屿结下了不解的情缘。在巴金心中,鼓浪屿是他永不忘怀的“南国的梦”。

他多次到鼓浪屿小住,“在这个花与树、海水与阳光的土地上”,沉醉于人性的温馨梦幻。鼓浪屿就是他冲破网的梦,是使他“容易变得年轻的空气”。

林语堂“与西洋生活初次接触”

林语堂与鼓浪屿渊源颇深。年,林语堂10岁时,转到厦门鼓浪屿养元小学读书,13岁小学毕业后进寻源书院读书。

在林语堂的人生中,鼓浪屿是他“与西洋生活初次接触”的地方,他在这里迷上了西洋音乐,迷上了“绿草如茵”的运动场,开始了他“脚踏中西文化”的旅程。

舒婷的生命之源

因为长期定居在鼓浪屿,舒婷的绝大多数诗文,都创作于她居住的鼓浪屿中华路13号。

年,舒婷推出散文集《真水无香》,她在扉页写着题词“我的生命之源——鼓浪屿”,书中所有的文字也全都围绕着故乡小岛鼓浪屿而作,全书读来犹如一本自传背景下的“鼓浪屿方志”。

在书中,她还写到:“很小的时候,我总问外婆,为什么我会生长在鼓浪屿这样一个地方?外婆回答得很明确简练:上帝的旨意。”

申遗九年

鼓浪屿一路走来

今天终于如愿以偿!

“不游鼓浪屿,枉费厦门行”

细数一下

鼓浪屿曾获得这些荣耀!

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

国家首批5A级旅游区

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ISO10国家示范区

全国35个王牌景点之一

福建“十佳”风景区之首

年《中国国家地理》“中国最美城区”榜首

年“外国人最值得去的50个地方金奖”

如今,申遗成功

鼓浪屿再次惊艳全世界!

它将以更加自信的姿态和迷人风采

呈现在世人面前!

祝贺鼓浪屿!

最后

一起来欣赏鼓浪屿申遗宣传片

更深入的了解

领略它的无穷魅力!

来源:海峡导报


转载请注明:http://www.xilinzx.com/xlny/97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