烽火岁月,群星闪耀——西南联大
民国大时代,新与旧,相互杂糅。新的文化启蒙,由此发端。近代的教育改革,拉开了民国大师辈出的序幕,一所近代最为传奇的大学——西南联大走进了我们的视野。西南联大是中国抗日战争开始后高校内迁设于昆明的一所综合性大学。年11月1日,由国立北京大学、国立清华大学、私立南开大学在长沙组建成立的国立长沙临时大学在长沙开学。由于长沙连遭日机轰炸,年2月中旬,经中华民国教育部批准,长沙临时大学分三路西迁昆明。年4月,改称国立西南联合大学。
国立西南联合大学校门
这所于抗战时临时组建的大学,存在仅短短八年,却培养出了2位诺贝尔奖获得者、5位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8位两弹一星元勋和多位两院院士......
这创造了中国教育史上的一个奇迹。——时任西南联大校长的梅贻琦说过的一句话:“大学,不是有大楼的地方,而是有大师的地方。”后来也被无数人奉为圭臬。
中鸿信自推出《民国往事》专场后,深受藏友追捧,本季中鸿信二十五周年庆典·春季拍卖会—《民国往事》之《南渡星辰》专题”,中鸿信学术研讨部再次深挖民国历史,透过民国时期翰墨瑰宝,探寻民国时期的璀璨文化,走进属于大师们的时代。
《民国往事》之《南渡星辰》专题
清朝末年,改良的维新派走上历史舞台。他们提出“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
康有为(-)与梁启超(-)
康有为提出了着眼教育体制的除旧布新。梁启超则提出“立大学、小学、聚天下之才”。直到年,延续了一千多年的科举制度废除,近代新式教育才真正确立。
康有为(-)行书纸本水墨镜芯
49×32cm.
作者简介:康有为,广东省广州府南海县人,近代著名政治家、思想家、社会改革家、书法家和学者。
康有为(-)行书五言联纸本水墨立轴
×33cm.×2
梁启超(-)楷书为向东书中堂
立轴纸本水墨乙卯(年)作
×49cm.约8.1平尺
年,蔡元培就任北京大学校长,开始了他新式教育的改革,“学术自由,兼容并包”成为了他教育改革的良方。于是,一个巨星的时代开启了!
蔡元培(-),浙江绍兴人,曾任北京大学校长、南京政府大学院院长、中央研究院院长、监察院长等职。上海音乐学院创始人。曾与张静江、吴稚晖、李石曾并称为“国民党四大元老”。
蔡元培(-)行书陶渊明诗
民国三年(年)作纸本水墨立轴
×48.5cm.
蔡元培(-)行书八言联立轴纸本水墨
×38cm.×2约5.0平尺
陈独秀被蔡元培三顾茅庐,聘为北大文科学长,也成为了五四运动的“总司令”。《新青年》杂志的创立,为新文化运动拉开了序幕。《文学改良刍议》的发表,成为对旧文化的发难文章。年仅26岁的胡适加入北京大学,成为哲学系教授。
陈独秀(-),安徽怀宁人,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发起者和主要旗手,“五四运动的总司令”,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和党早期主要领导人。
陈独秀(-)草书七言联镜芯纸本水墨
cm.×33cm.×2约3.8平尺(每幅)
陈独秀(-)致唐纵信札镜芯纸本水墨
24.5×18cm.约0.4平尺
上款人简介:唐纵(-),湖南省酃县人,年考入湖南群治法政学校,年初考入黄埔军校第6期,年毕业后在国民党军队内任职,创办《建业日报》,年任戴笠的情报处主任秘书,年任复兴社总社副书记;年,唐纵任国民政府驻德国大使馆副武官,自年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侍从室第六组少将组长,主管军事情报前后有8年;年9月起,唐纵先后任国民政府中将参军、军统局代局长、内政部次长兼警察总署署长,主持国民党在全国的警政;年去台湾,其日记本丢失在大陆,年去世。
陈独秀(-)隶书《秋日过员太祝林园》镜芯纸本水墨
35×23cm.约0.7平尺
沈尹默(-),浙江吴兴人,现代书法大家。曾为西泠印社社员、中央文史馆副馆长、上海文联副主席、上海中国画院画师、上海书法篆刻研究会首任主任委员。
沈尹默,是被蔡元培邀请到北大执教的第一批教授。年,在北京大学成立了“北京大学书法研究会”,着重于推动书法教育的普及,以及书法技艺的提高。
沈尹默(-)行书录“辛弃疾词句”镜芯纸本水墨
30×39cm.约1.1平尺
沈尹默(-)行书七言联立轴纸本水墨
×36cm.×2约4.4平尺(每幅)
沈尹默(-)行书苏轼《游金山寺》立轴纸本水墨
×40.5cm.约5.5平尺
钱玄同,近代著名的文字学家及语言学家,师承国学大师章太炎。他是新文化运动极力的倡导者之一,在书法的道路上,也是进行不遗余力的改革倡导者之一。
钱玄同(-)隶书十一言联立轴纸本水墨
×21cm.×2约2.5平尺(每幅)
辜鸿铭(-),祖籍福建同安县生于南洋满清时代精通西洋科学、语言兼及东方华学的中国第一人.
年4月,蔡元培聘请辜鸿铭任北京大学教授,讲授英国文学。这位大名鼎鼎的人物,林语堂这样评价他:"英文文字超越出众,二百年来,未见其右,人中铮铮之怪杰。"
辜鸿铭(-)岩上牡丹立轴纸本设色
×30cm.约3.5平尺
说明:1.日本回流;
2.作者本人题签,并附原盒。
辜鸿铭(-)行书《小窗幽记》立轴绫本水墨
.5×36cm.约4.6平尺
黄侃(-),湖北蕲春人,中国近代民主革命家、辛亥革命先驱、著名语言文字学家,国学大师。
他狷狂,见谁骂谁,却又治学严谨,尊亲至孝。他就是那个时代的一个“怪物”——黄侃,清末民初著名国学大师,章太炎门下大弟子,鲁迅的大师兄。
黄侃(-)行书
镜芯纸本水墨辛酉(年)作
66×32.5cm.约1.9平尺
王国维(-),浙江省海宁州(今浙江省嘉兴市海宁)人,中国近、现代相交时期一位享有国际声誉的著名学者。
王国维从这里出发,走进清华学堂。王国维写成了《人间词话》,那是20世纪中国美学的重要成果。
王国维(-)行书致“囯叔诗句”立轴纸本水墨
76×48cm.约3.3平尺
王国维(-)致罗振玉信札
镜芯纸本水墨丙申(年)作
30×15cm.约0.4平尺
年冬天,梁启超到清华做名人演讲,他用《周易》乾坤二卦的卦辞,激励清华发愤图强。
清华学堂
这次演讲,后来化作清华园的一座土碑——“自强不息,厚徳载物”,这便是清华的八字校训。
梁启超(-),广东省新会市人,中国近代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史学家、文学家,中国近代维新派、新法家代表人物。
梁启超(-)行书“志士多苦心”纸本水墨镜芯
33×cm.
张伯苓(-),张伯苓,天津人,中国现代职业教育家,私立南开系列学校创办者。西方戏剧以及奥运会的最早倡导者,被誉为“中国奥运第一人”。王仁沛,浙江宁海人。著名京剧演员。于泽九,天津人,清代画家。
“从芝麻到黄金塔”的南开系列学校,是被胡适称为“中国现代教育的鼻祖之一”的张伯苓,终其一生的教育成就。也被胡适称为“中国现代教育的创造者”的教育家。
张伯苓(-)、王仁沛(清末)、于泽九书画三联立轴纸本水墨
34×32cm.×12约1.0平尺
吴德鋐(近代)西南联大校友会副主席吴德鋐就读西南联大期间日记《生命之缩影》
册页纸本年-年写本
18×13cm.×9约0.2平尺(每幅)
年9月18日晚上,日军在中国的驻军入侵了东北沈阳北大营驻军。这一晚,近代的历史进入了新的篇章。
国难当头之时,三所学校开始了异常艰苦的迁徙之路。这是一次艰苦卓越的长途跋涉。此后是八年患难,因此这次长征就成了中国学术共同体群策群力的缩影,也称为中国高等教育和文化庚续不辍的象征。
西南联大教室旧址
年4月2日,西南联大在昆明正式成立。5月4日正式开课。“刚毅坚卓”四个字,被定为了校训。
闻一多(-),湖北省黄冈市人,中国现代伟大的爱国主义者,坚定的民主战士,中国民主同盟早期领导人,中国共产党的挚友,新月派代表诗人和学者。
教授乃大学之中坚。个性独具,识见卓绝,是联大教授的风貌。
在西南联大,闻一多有“两最”之称。其一,是最受同学欢迎。他讲楚辞、诗经,会把浪漫的色彩与繁琐的考证训诂相结合;其二,是他认识的学生最多。“两最”之誉,表达着他人对闻一多教学品格与处世态度的赞许。
闻一多(-)石鼓文八言联
镜芯纸本水墨戊寅(年)作
×21cm.×2约2.4平尺(每幅)
闻一多(-)印章
石年刻
H:3.2cm.
陈寅恪(-)江西省修水县人,中国现代集历史学家、古典文学研究家、语言学家,与叶企孙、潘光旦、梅贻琦一起被列为清华大学百年历史上四大哲人。
陈寅恪在西南联大任教时,由中文系和历史系合聘,也是20世纪中国学界的顶尖人物。梁启超曾这样评价陈寅恪,“我梁启超虽然是著作等身,但是我的著作加到一起,也没有陈先生三百字有价值。”
陈寅恪(-)、唐筼(-)清芳镜芯纸本设色
18×49cm.约0.8平尺
作为20世纪的一位新儒家,冯友兰在抗战期间,写了一套著作,阐述他的哲学体系,“期望在国难时期引导国人”,他称之为“写于民族复兴之际的系列论著”——贞元六书。
冯友兰(-),河南南阳唐河人,哲学家,历任中州大学(现河南大学)、广东大学、燕京大学教授、清华大学文学院院长兼哲学系主任,西南联大哲学系教授兼文学院院长,清华大学校务会议主席,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
冯友兰(-)行书“清风明月在”镜芯纸本水墨
44×93cm.约3.7平尺
冯友兰(-)行书陆游《书事》
立轴纸本水墨民国三十二年(年)
66×32cm.约1.9平尺
年,沈从文到西南联大任教。在西南联大的八年时间里,他除了讲授《现代文学》、《各体文习作》等课程外,还创作了《湘西》、《长河》等文学作品,特别是写了大量体现他文学思想的理论文章。
沈从文(-),湖南凤凰人,著名作家。历任《大公报》副刊编辑,西南联大、北京大学教授。
沈从文(-)行书自作词
镜芯纸本水墨年作
28×57cm.约1.4平尺
当时还在中学教书的钱穆,发表在《燕京学报》上的一篇论文,这引起了胡适的注意,他把钱穆提拔到北大担任副教授。钱穆以讲授和研究儒家思想史闻名,他为传统文化辩护,反对盲目西化,这也为他赢得了名声。
钱穆(-),江苏无锡人,著名史学家。历任燕京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西南联大、华西大学、浙江大学齐鲁大学的讲师和教授。
钱穆(-)行书《汉宫春·梅》镜芯纸本水墨
86×29cm.约2.2平尺
钱穆(-)行书“朱子题西林院壁”
立轴纸本水墨甲辰(年)作
66×34cm.约2.0平尺
他是陈寅恪一生挚友,是钱钟书、曹禺、季羡林的授业恩师。他是清华大学国学院创办人之一,促成了清华国学院“四大导师”。他与陈寅恪、汤用彤并称“哈佛三杰”,被称为“中国比较文学之父”,他就是吴宓。
吴宓(-),陕西省泾阳县人,中国现代著名西洋文学家、国学大师、诗人。清华大学国学院创办人之一,被称为中国比较文学之父。
吴宓(-)行书“苏东坡·水调歌头”
立轴纸本水墨年作
87.5×34cm.约2.7平尺
西南联大的教授们,不仅仅是学者文人,同样是翰墨名家。他们以独有的文人素养,滋养着书法里的墨韵神采,增加了书风里的文人气韵。
一个大师辈出的时代过去了。我们,却是如此的怀念那个年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