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是孩子的第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都说孩子是父母的“影子”,这就反映了父母的言行举止对孩子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如今的家长难当啊,“望子成龙”的心理每个家长都有,在座的各位:有不爱自己孩子的吗?肯定没有!但是怎么爱?让我们家长很迷茫。关心多了,孩子说爱太沉重,压得他抬不起头。太少了,孩子会说他很孤独,没有温暖的感觉。那么,到底要我们家长怎么样去做呢?很多家长反映,孩子在小学很听话,可上了初中却大不一样了,变的不听话,甚至敢和父母顶嘴或干脆不搭理父母了,这让父母很是伤神,对孩子的教育方法也不知该如何选择?今天我就从心理学的角度来与各位家长一起探讨对孩子的教育问题。
初中生正处于青春初期,同时也被很多教育专家称之为“断乳期”、“危险期”“反抗期”。这说明:青春初期是一个充满矛盾、困惑的时期。下面,我重点讲初中生三个方面的心理特点以及应该采取的教育方法。
一.初中生的独立性增强
孩子独立性的发展有三个明显时期:第一个在1岁左右,孩子学会走路以后,从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对父母的依赖;第二个在3岁左右,孩子语言有了很大程度的发展,进入幼儿园后,他们有了自己的交往空间,独立性也更加明显。但这两个时期的独立性表现很容易被父母忽略,因为这个年龄阶段的独立性主要是行动上的表现,父母觉得自己能完全把握孩子。但是,第三个阶段的独立,也就是青春期阶段的独立,有它的特殊性,主要是心理上、思想上的独立,具体表现在:
1.成人感的体现
随着生理发育逐渐趋向成熟,孩子在心理上也觉得自己是个大人了,同时也希望父母把他当成大人,不喜欢父母的唠叨,同时喜欢模仿成人。主要表现在:男生模仿父亲的行为,女生模仿母亲。当然其中的模仿行为也包括消极的,如吸烟、喝酒、化妆等不当的行为;有的孩子还想要享受成人的权利,如谈恋爱。还有一部分孩子想模仿家长的思维(比如:一个经常挑剔指责老师的家长,如果你不引导孩子去尊重老师,将来他也不会懂得尊重家长)。
初中阶段的孩子不喜欢父母把自己当小孩一样训斥,特别不喜欢不平等的交流。比如“小孩子家你知道什么”“走开,这是大人的事”,这此话语是孩子们最不愿意听到的。
2.反抗性的体现
反抗性主要有两种表现形式,一种是外显的,直接和父母顶嘴冲撞,不管父母说的是对是错,一概不接受;另一种是内隐的反抗,表面上虽不反抗,但内心或行动上却对父母说的置之不理,这同样令父母头疼不已。他们的反抗对象首先是母亲,其次是父亲,也有反抗老师的。上小学时,家庭有如守护自己的城堡,不管在外边遇到一些什么不顺心的事,一回到家就觉得很安全。而到了初中,父母仿佛就变成了对孩子行动横加干涉的人。有的询问本来出自于父母对子女的关心,但孩子却认为这是在心理和行动上约束自己,从而产生心里面的不痛快。
虽然反抗性在初中学生中都有体现,但并不是每个孩子都会与父母无理取闹的,他们的反抗与父母的刺激有关。一般来说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方法简单粗暴或者家长是绝对权威的家庭,孩子的反抗性就比较明显。
对策:针对这个阶段孩子的反抗性,家长要注意两个问题:
(1)保护孩子的独立性和成人感到了中学,孩子要有一定的独立性,没有的话,反倒是发育迟缓的表现。家长应该试着把孩子当大人,平等对待他。但是保护孩子的独立性并不是放纵孩子。孩子仍然需要教育,他还是半大人半小孩阶段,家长教育时不要讽刺挖苦孩子。如孩子考得不好时,与其教训他说:“这么简单的题都错了,你怎么这么笨!”不如心平气和地跟孩子说:“这么简单的题,爸爸(妈妈)相信你下次不会再错了”。这样既尊重和保护了孩子的成人感,又让他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教育效果自然就会比较好。
(2)学会与孩子谈话、沟通
家长要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多年父子成兄弟的家庭就是成功交流的家庭。有的家长除了学习、生活小事,再不和孩子讨论其他问题,甚至认为孩子多嘴,这是孩子比较反感的,由此很容易产生逆反心理。每天问的就是“作业做完了吗?考试得多少分”。没有多少家长会问“孩子,你今天心情怎么样?”。孩子兴高采烈的给你讲学校的事情,你要么是冷漠,要么就是拐弯抹角回到学习的主题,例如:第一个例子:和孩子一起坐公共汽车出去旅游,家长教育他,不好好学习就只能坐这样的车了。第二个例子:不能分享孩子的喜悦和失败。比如:孩子考得不好,就要挨一顿批评,考得好了,家长会很严肃的告诫他,不要骄傲,还有人比你更优秀。家长要让孩子愿意听你的话,要么就是他对你的话感兴趣,要么就是你的话说到他心坎里了。然而现实生活中家长很容易忽略这个道理,有意无意地用家长的权威来压制孩子。
家长与孩子谈话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偏差:
①场合不当比如在饭桌上训斥,或在人多的时候揭孩子短,数落孩子的不是。
②愿望错误希望孩子全盘接受你的观点,或按照你的要求发展自己,其实孩子和你在某些问题的认识上不一致是正常的,家长一定要让孩子无条件认同你,显然会加剧亲子矛盾。例如:一家人在逛街,爸爸买了近千元的衣服,之后爸爸对孩子说:“孩子,你以后一定要努力学习,挣大钱!”妈妈问:“你以后有没有挣大钱的愿望?”她说:“随便吧”。妈妈就说:“你真没志气,你应该说,有,爸爸你看我的吧,我一定挣大钱给你花!”。父母这样做,就是不尊重孩子,容易引起孩子的反感。
③态度错误要么和孩子不说,要么一说就是责骂、讽刺的口气;一个离家出走的孩子的说,“我再也受不了我妈,她总骂我、训我,逼着我学习”。
④内容错误只看到孩子的缺点,忽略孩子的优点,孩子会觉得自己在父母眼里一无是处,很有失败感;想想一个人每天就挑自己的刺儿,谁爱听啊。
二、初中生的自我意识增强
自我意识是自己对自己的认识。到了初中,孩子的自我意识增强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1.关心自己的外在形象
对自己的身高、胖瘦都开始在意了,有的甚至会因为自己外在形象不满意而自卑。他们会开始注意穿着打扮,希望给别人留下好印象。2.关心自己的内心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