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是多民族聚居的自治区,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民族文化和风俗习惯,但吃货们最想了解的,想必一定是少数民族的特色美食,各位吃货们今天就跟着小编一起来看看广西各个少数民族的特色美食吧!
1.侗族酸鱼
侗族酸鱼是桂北地区且鱼腌制的民间传统食物。如今在柳州融安和三江侗族自治县一带,仍然保留着腌制酸鱼酸肉传统的。侗族酸鱼腌制方法是将鱼增内脏洗净,撒盐搓揉后置于钵中——两天后,取出晾干,取适量辣椒、甜酒糟、五香粉、姜蒜等佐料放入鱼腹装坛密封,两个月后开坛食用。香、酸、甜味俱全,存放越久其味越佳。
2.壮家三夹
所谓“三夹”,即在同一冷盘中盛有三样菜:红肠、猪肝、粉肠、食用时,各拈一块,共三件,夹在一起吃,故得名三夹。
三夹原是广西西林壮族的独家菜肴,凡到壮家做客,主人就会热情地为你端上可口的三夹,以示敬意。特别是办喜庆筵席,都把三夹视为压席菜。这种习俗沿袭至今已有多年的历史。在壮人的影响下,聚居在西林的汉人也十分爱吃这道菜。
3.羊瘪汤
羊瘪汤在河池东兰,巴马,凤山,大化一带壮族瑶族地区很流行,但一般游客都不敢尝试。经常喝羊瘪汤,能避寒消署,润胃滋肝,养心益肾,消除疲劳,健康长寿。羊瘪汤最重要的一味就是羊肚里的各种草料,其实就是草药,把整个羊肚连同草料一起放在火上烤干,然后把烤焦的羊肚刮干净,然后剁碎,放到羊杂汤里煮开食用。
4.豆腐圆
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居住在桂西北一代的少数民族在节日的时候也喜欢做豆腐圆,但做法和江浙一代的不同。在广西,豆腐圆寓意着团圆和睦,是节日家族聚会必须有的一道菜。
5.五色糯米饭
五色糯米饭是壮族地区的传统风味小吃。因糯米饭呈黑、红、黄、白、紫5种色彩而得名,又称“乌饭”。每年农历三月初三或清明节时节,广西各族人民普遍制作五色糯米饭。壮家人十分喜爱五色糯米饭,把它看作吉祥如意、五谷丰登的象征。
6.龙胜竹筒饭
竹筒饭,顾名思义就是用竹筒代锅煮成的米饭。起初是山区少数民族进深山劳作时,因路远不便中午回家吃饭,也懒得带锅具,便砍下山中竹子,用竹筒装米烧饭吃,觉得也不错,久而久之就推广开了。由于它既“土”又香也便宜,还不受污染,已被推广到许多旅游点,被称之为“绿色米饭”。
7.侗乡打油茶
在桂北侗族地区,茶叶、茶油是特产,所需的配料小食品也是本地所出,都很现成,桂北冬天较冷,打油茶还可暖身,所以在那里,吃“油茶”、尤其在冬季很流行。一进侗乡,侗胞往往把“打油茶”当为敬客的一道礼节,侗妹们会一小碗一小碗地捧给你,还让你只用一条筷子来喝完,表示敬你是一心一意的,此种吃法既独特又受欢迎。打油茶”遂迅速传遍桂北。
8.仫佬族菜包
菜包,是仫佬族的传统特色美食。由牛皮菜叶包裹糯米馅料蒸制而成,馅料一般有虾仁、花生米、叉烧、香菇、木耳、香菜等。每逢清明节、农历三月三、四月八、牛王节、端午节等民间传统节日,仫佬人家都喜欢蒸制菜包,以作赶歌圩食用,或祭祖祭神之用。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