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西林全景图(县委宣传部提供)
西林――位于广西最西端,地处桂、滇、黔三省(区)结合部,是广西西进和云贵东出的主要门户之一。全县总面积平方公里,辖4镇4乡94个行政村和3个社区,总人口15.8万人。境内山岭连绵,属云贵高原余脉,森林覆盖率达76.79%,平均海拔米,年平均气温19.1℃,已被认定为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中国沙糖桔之乡”、“无公害茶叶生产基地”、“全国十大生态产茶县”
西林县虽地处偏远,是典型的山区贫困县,但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使西林盛产绿色无公害农产品,如沙糖桔、茶叶、麻鸭、姜晶、山茶油、薏谷、土蜂蜜、土鸡蛋、中药材、烤姜、灵芝等,品种丰富,品质优良。西林沙糖桔、麻鸭、姜晶、火姜等4个产品已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认证。
如何把这些农产品卖出去,卖个好价钱,增加农民收入,一直以来都是县委、县政府十分重视解决的课题。年以来,西林县积极响应国家“互联网+”发展战略,结合自治区、市“党旗领航,电商扶贫”工作部署,把发展电子商务工作作为县委、县人民政府发展经济的重要工作狠抓落实。引进壮乡河谷集团、深圳点众筹网、广西乐村淘网络科技公司入驻西林,对电子商务产业进行培育和开发。目前,西林逐步建成农村电商服务体系,全县约88%行政村已开通宽带网络,移动无线网络覆盖自然屯已达%,拥有各类物流企业18家。全县网店从无到有,一批村级综合服务点已正常运作,拥有20多家企业从事网络销售,部分网店成功帮农户把蜂蜜、姜晶销往德国、韩国、日本、俄罗斯等国。
年,西林县委、县人民政府提前谋划和部署,迎难而上,积极主动开展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项目的申报工作,经国家财政部、商务部、国家扶贫办评审通过,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项目终于落地西林县,中央专项资金万元,用于实施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建设,两年内需完成县域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农村电子商务服务(站点)体系、“县、乡(镇)、村”三级电子商务农产品上行物流体系、农产品上行品牌营销与供应链体系、农村电子商务培训体系五大板块建设。
今年来,西林县委、县人民政府以实施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项目建设和脱贫攻坚为契机,牢固树立和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依托全县优良的自然生态环境与丰富的农特产品资源,尤其在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沙糖桔、姜晶、火姜、麻鸭的种养和生产中,注重带动贫困户以产业脱贫,以“互联网+党建+公司(农民种植合作社)+基地”的形式,率先在电商协会建立基层党组织,建立西林县电子商务协会联合党支部,以党旗为引领,支部组织公司到农户家中和田间地头指导种养技术,以标准化提高产品质量,建立水果标准园,公司带动贫困户加入农产品上行环节,增加农民收入,充分发挥市场与政府合力,整合农村流通网络资源,推进农村电子商务示范工作,切实发挥电商扶贫作用。
项目实施以来,在县委、县人民政府和主管部门县商务局的具体指导下,建设单位广西乐村淘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发挥自身特长,着眼“区域特色农产品”,充分发挥电商公共服务中心作用,打造“互联网+农产品+扶贫”新模式。重点旨在促进我县消费品、农业生产资料、农产品流通、特色农产品网购网销。途径有三:一是通过建立物流信息数据应用平台,加强农村物流服务网络和设施共享衔接;二是制定农产品品牌、流通标准化;三是建设农产品溯源系统。
图为电商培训会现场(西林县宣传部提供)
图为培训班学员结业合影(西林县宣传部提供)
以构建农村现代商业市场体系为目标,着力培育壮大农村电子商务经营主体,使农村电商成为推动我县城乡协同发展、加快城乡市场一体化步伐。截止目前,通过整合供销、邮政、超市、小便利店等资源,规范改造村级服务站点78家,镇级服务站点5家,电商人才培训累计8期人次,其中贫困户人次。建立起“区域农产品公用品牌”推广体系,结合当地旅游文化资源,形成“西林生态经济圈”营销发展模式。
图为电商座谈会现场
电子商务进农村是促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改革,促进农业经济转型升级,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助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重要途径。经济有增长,农民有增收,足不出户就可以将自家产品销往全国各地,甚至海外。电子商务将以“互联网+”的形式,成为我县农民增收和脱贫致富的经济新增长点,更将成为我县农村经济发展新引擎。
郑树勇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