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朵越掏越聋ldquo耳屎rdqu

黄小姐最近耳朵有时听不见,耳屎湿湿的,黄色的。有朋友建议她清理耳朵,也有人告诉她耳朵越掏越聋,那么“耳屎”到底要不要处理呢?

湖南中医院朱镇华教授介绍:耳屎是耳朵皮肤中耵聍腺的分泌物,医学上称之为耵聍。

耳屎的作用

我们每个人的外耳道软骨皮肤,是存在耵聍腺的,正常情况下可分泌淡黄色黏稠液体,对外耳道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抵抗细菌、病毒侵害

耵聍富含油脂,在耳道皮肤表面形成一层酸性膜,维持较为合理的酸碱度。赋予外耳道抵抗细菌、病毒侵害的作用。

阻挡外界灰尘及昆虫

油脂还能滋润外耳道皮肤上的细毛,阻挡外界灰尘及昆虫。

保持湿度和温度

富含油脂的耵聍能使外耳道保持一定的温度和湿度。

耳屎要不要掏?

正常的耳道呈“s”形,有自净功能,在人说话、吃饭、打呵欠时,“耳屎”会缓慢地从耳道内向耳道口移动,会自动排出。一般情况就不要掏耳朵了。

特别强调的是,耳道深度仅仅2.5-3.5cm,耳道皮下缺乏脂肪层,直接与疼痛极为敏感的骨膜紧密贴合生长,而且深部为一层薄薄的鼓膜。故掏耳有一定风险,并且痛感敏锐。临床上常见自行或他人掏耳朵时,将耳屎推向更深部加大了取出难度。倘若是真菌感染、湿疹、胆脂瘤,或其他疾病导致,更加不能擅自掏耳了。如果脂性耵聍较多,黏性较大不易排除。或者,有些人外耳道狭窄或形状变异,耵聍不易排出,就有可能形成耵聍栓塞,影响听力。耵聍栓塞如不及时取出来,再加上一些外因的作用,如皮脂腺分泌旺盛,会继发细菌感染,造成外耳道炎症,使耳朵红肿疼痛、瘙痒,听力下降。这时候就必须要将耳屎取出来了。但是不建议自己用棉签或耳勺深入掏耳朵,医院处理。至于耳朵越掏越聋的说法,只要不伤及鼓膜及使耳道受损,一般不会变聋。耳屎会越掏越多吗?有些人总认为耳屎是脏东西,把掏耳朵当成每天必做的清洁功课,和刷牙洗脸一样。这样,反而会催生耳屎。这是因为如果经常去清除它,可能会刺激外耳道皮肤耵聍腺分泌更多的耵聍,耳屎自然就会越掏越多。耳朵听不见是因为耳屎吗?但是,还有很多如同黄小姐一样,耳内湿湿的,黄色的,并且耳朵有时听不见的情况,那么一定就是“耳屎”在作怪吗?其实未必!

首先,由于我们的外耳道深部温暖、潮湿,霉菌感染外耳道很常见,耳道皮肤看上去和发霉的橘子一样,也会出现耳内发痒,耳闷张堵塞感、流脓潮湿的问题,这种情况不能随意掏耳了,甚至需要就医。

其次,外耳道湿疹也会出现耳内“流黄水”和堵塞感,这时候掏耳朵是不能解决问题的,需要结合全身情况来进行护理我们的耳朵。

另外,还有一种和“耳屎”傻傻分不清楚的疾病叫“外耳道胆脂瘤”。这是一种耳内皮肤反复受损、炎症导致的,主要表现为耳堵塞疼痛、耳溢液并疼痛等,这时候则需要有经验的医师进行清理治疗,甚至借助手术方式治疗。

朱镇华教授提醒:中医认为耵聍潮湿堵耳、脓耳等多因外感湿邪或内虚湿困所致,调理上饮食应该忌肥甘厚味、辛辣刺激,细嚼慢咽,儿童避免油炸速食;居室注意通风透气,避潮除湿,起居有节。

END朱镇华:中共党员副院长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中西医结合防治耳鼻咽喉疾病;擅长内窥镜下行鼻、鼻窦、咽喉、耳等微创外科手术,对耳鼻咽喉科头颈肿瘤的早期诊断及中西医结合治疗有较深的造诣,能充分运用中医药治疗慢性咽喉炎、感音神经性聋、慢性鼻炎、鼻窦炎、小儿鼾证等耳鼻喉科的疑难杂症。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二五”重点专科、学科学术带头人。主持参与国家级课题4项,省级课题5项,曾获湖南省科技厅进步二等奖,主编参编著作6部,发表论文20余篇。门诊时间:周三上午、周六上午

作者:朱镇华

图片来源:网络

编辑:杨楠

校对:陈双

审核:黄娟娟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xilinzx.com/xlsh/80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