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养蜂广西西林县走上致富路如今生活“甜蜜蜜”而养蜂扶持源于
深圳来的一位扶贫挂职干部他为“蜂”狂被当地人称为“养蜂县长”
清点着从收购商手里递来的厚厚一叠百元大钞,广西西林县足别瑶族苗族乡平木村村民盘佳瓒脸上乐开了花,这些钱是他养蜂一年所得的收益。一年多以来,在被当地民众称为“养蜂县长”的深圳扶贫挂职干部陈文志的带领下,越来越多像盘佳瓒这样的贫困户投入养蜂行列,西林县正在将养蜂业往产业链条化方向推进。在这个国家级贫困县,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正在越来越多的贫困户身上成为现实。
养蜂发家贫困户变身致富带头人
群山环绕,峰峦叠嶂,这是西林县的真实写照。西林县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最西端,地处广西、云南、贵州三省(自治区)交界处。全县面积.58平方公里,约有1.5个深圳大,总人口15.75万,有壮、汉、苗、瑶等14个民族,少数民族占全县人口的90%,是国家级贫困县。
“盘佳瓒现在是我村的‘致富带头人’。”平木村村支书王绍军介绍说。而在一年多以前,盘佳瓒一家还是贫困户。去年,盘佳瓒通过养蜂赚得了第一桶金,成功脱贫。目前,盘佳瓒已经养了约80箱蜜蜂。他告诉记者:“一箱蜜蜂每年至少能产出10-15斤纯天然蜂蜜,只要勤劳一点,收入还是不错的。”他今年以每斤35元的价格卖掉了自家产的几百斤蜂蜜,挣了两万多元,比一家人种地所得还多。
自己的蜂蜜被收购,村民盘佳瓒(左)脸上乐开了花。
在西林县,通过养蜂实现脱贫的并不止盘佳瓒一家。以平木村为例,总共有户人家,共养了约箱蜜蜂,几乎每户都有一两箱,多的数十箱;而位于万峰湖库区大山深处的西林县马蚌镇八大河村也为“蜂”狂。由于没有支柱产业,此前村民多以外出务工为生,年人均收入不高,还带来“留守儿童”等问题。但如今,辛勤的蜜蜂将静谧的小山村“闹”得充满生机,该村有35户贫困户靠养蜂换来了甜蜜生活。
蜜蜂“撩动”贫困户脱贫热情高涨
“你只管养蜂,资金你自己出元,深圳罗湖区扶持元,有专门技术人员手把手教技术,蜂蜜保底价回购,也可以自行销售,你还有什么可顾虑的?”为动员贫困户养蜂,西林县专门组织了工作队上门做工作。这样一来,资金、技术、销路都不愁了。于是,正在家愁门路的西林县八达镇龙保村上龙河屯贫困户杨县济用0元一次性购了10箱蜂。
“要想收获蜂蜜需要花点心思,这世上没有不劳而获的好事。”杨县济说,在养蜂初期,作为门外汉的他对养蜂没有一点头绪,种种问题让他手足无措。后来,西林县安排技术人员对杨县济等蜂农进行了实地技术指导,手把手教授如何放置蜂箱、如何引蜂和滤蜜等。在掌握了养蜂饲养技术后,杨县济的第一批蜂蜜很快就收割并销售了出去。尽管获利不多,但他第一次尝到了养蜂的甜头。年,他养的10箱蜜蜂产蜜近80斤,卖了几千元,终于实打实地脱了贫。类似杨县济的贫困户不在少数,“扶贫蜜蜂”让不少贫困村民尝到脱贫致富的“甜头”,一批贫困户走向“甜蜜”脱贫路。
小小蜜蜂“撩动”贫困户脱贫热情,也给一个个贫困山村带来了好“钱”景。“现在蜂蜜行情好,优质蜂蜜每斤能卖50元至80元。今年5月,我们家就收割了多斤蜂蜜,收入多元,下半年再收割一次蜜,今年脱贫肯定没问题。”西林县马蚌镇浪吉村年预脱贫户吴德忠对未来充满了期待。浪吉村位于万峰湖库区深山,野花繁盛,气候宜人,很适合蜜蜂养殖。该村掀起了养蜂“热潮”,有28户贫困户养起了蜜蜂,每年能为家里增收上万元。如今,一踏入浪吉村,嗡嗡的蜂群此起彼伏,阵阵清香扑鼻而来,可谓深山也有“黄金屋”。
深入调研挂职干部寻找致富路
西林县为什么会大力推动养蜂产业呢?盘佳瓒、杨县济等贫困户不一定知道的是,他从深圳市罗湖区获得的养蜂扶持乃是源于一名来自广东省深圳市罗湖区的扶贫挂职干部。这位深圳干部名叫陈文志,是深圳市罗湖区总工会副主席,于年1月到西林县参加对口扶贫工作,挂任中共西林县委常委、县人民政府副县长。因为他从去年开始极力推动西林“贫困户”及其他村民养蜜蜂,所以被当地人称为“养蜂县长”。
“养蜂县长”陈文志
“深圳对口帮扶百色,罗湖对口帮扶西林,我们用什么帮,怎么帮,帮什么?”这是陈文志到达西林县之后重点思考的问题。对于至今仍未通高速公路的西林县来说,怎样才能让贫困群众在家门口发展产业挣到钱呢?陈文志告诉记者,他发现当地一些村民有养蜂的传统,而且这里的自然环境非常适合养蜂。对比其他产业之后,他决定将养蜂业作为帮扶贫困户脱贫的一项重要产业。
“由于西林地处滇黔桂三省交界处,不通高速,回一趟深圳要一整天,平时周末我就坚持下乡调研,别人休假我上班。”据悉,陈文志到西林县挂任伊始,立即马不停蹄地对该县进行了摸底,深入全县各地了解情况。西林县属地质灾害多发区,一下大雨就容易出现道路塌方。曾经有一次,陈文志到下面一个村考察,结果进村后下大雨导致进出的路塌方出不去,只得在村里住了一晚,次日坐村民的摩托车从村民在塌方处扒开的小口子出来。
陈文志指导村民做蜂箱。
经过深入调研之后,陈文志认准了养蜂产业。随后,他组织专家对西林县进行了实地考察。“专家们实地考察之后表示,西林县生态环境好,森林覆盖率达76.6%,植物种类众多,蜜源丰富。而且养蜂‘投入小、难度小、见效快’,是条脱贫致富的好路子。”
苦下工夫“养蜂专家”自学成才
“养蜜蜂不能放任自流,要注意防范马蜂、蟑螂等天敌侵害它们,每隔一两周要不时打开蜂箱看下有没问题。”在西林县八达镇龙保村,陈文志给村民们现场讲授养蜂技术,俨然是一位“养蜂专家”。事实上,一年多以前他刚从深圳来到西林县时,还从未接触过养蜂工作。“这些都是来了之后才学的,我买了五六本养蜂的书和二十几张相关光碟学习养蜂知识。而且还自己学着养蜂,现在已从两箱变八箱了,养得挺好的。”
随后,陈文志带记者到其养蜂的山坡上,打开蜂箱示范,逐一讲授养蜂知识。看得出来,其确实下了一番工夫。“只有自己亲自下手养几箱,才能真正了解和掌握养蜂知识,这样推广养蜂产业才能令农民兄弟们信服,也能第一时间解答他们的相关问题。”
陈文志讲解养蜂技术
在陈文志的主导下,西林县还聘请养蜂专家定期对村民进行技术培训。他说:“西林养蜂业此前之所以没有形成气候,是因为村民们不懂现代养蜂技术,用老方法养蜂,产量和质量上不去。因此,需要对他们进行技术支持。”记者走访时正好碰到养蜂专家在给贫困户普及养蜂知识,大家围坐一圈,养蜂专家一一解答。据了解,全县养蜂的贫困户多起来后,县里各种形式的技术培训也多了起来。在陈文志的协调和推动下,西林县通过聘请专家对养蜂贫困户进行集中培训、养蜂基地现场教学、跟踪指导、建立蜜蜂养殖交流群等,使越来越多的“门外汉”逐渐成为“养蜂达人”,有效地解决了缺技术的难题。
政策优惠贫困户“零成本”养蜂
陈文志认为,推进东部产业向西部梯度转移,要把握好供需关系,让市场说话,实现互利双赢、共同发展。为了让养蜂产业成为精准扶贫项目,西林县配套出台一系列扶持政策,鼓励贫困户养蜜蜂脱贫增收。据悉,西林县出台的产业扶持政策规定:贫困户养殖一箱蜜蜂补助元,累计元封顶。加上罗湖区政府每个蜂箱补助元,贫困户基本等于“零成本”养蜂。“每箱向农户收的那点钱,根本不够成本。这样做是为了让养蜂的人珍惜这些蜜蜂,更加有责任感,更努力地去养蜂。”
在陈文志的协调下,深圳市罗湖区使用对口扶贫资金扶助部分有意愿养蜂的贫困户。陈文志说:“从去年10月份开始,罗湖区分两批购置多箱蜜蜂发放给西林县约户贫困户。该项目扶贫精准、简单实用、成本低、效果好,每户每年可增收-元,群众反映总体很好。”
看到盘佳瓒这样的贫困户养蜂脱贫实例,西林县全县越来越多的贫困户萌生起养蜂的想法,纷纷投入养蜂这份“甜蜜”事业。陈文志告诉记者:“第三批蜂箱很快也要发放了,将提供给户贫困户,每户20箱。”
村民盘佳瓒自家酿的百花蜜。
干好实事将“甜蜜事业”进行到底
贫困户们养了蜂,产出蜂蜜之后,销往哪里呢?对此,陈文志积极为西林县养蜂产业找市场,联系了广东公司前来收购村民手中的蜂蜜,对养蜂村民产的蜜进行不低于市场价的价格保底,以培育村民们的养蜂积极性。记者走访时遇到一家电商公司在各村收购蜂蜜,他们直接前往村民家门口收购,现场称重、算账、付钱,盘佳瓒的蜂蜜就是通过这种方式售卖出去的。
陈文志告诉记者,目前西林县蜂蜜加工厂正在筹建中。预计两三年内当地将会形成一条比较成熟的蜂蜜生产加工产业链,可以把西林县的优质蜂蜜推出去。他说,要为群众多干好事干实事,少干不切实际的事情,要学会把好事干实,把实事干好。
一年多以来,深圳市罗湖区通过资金和政策扶持,为贫困户提供蜂箱、技术培训、产品回收“一条龙”服务,使得该县特色产业“蜂”生水起。据统计,目前该县已发展蜜蜂多箱,涉及贫困户户,年产值近万元。拔掉“穷根子”,罗湖区为西林贫困群众找对了一副好的“药方子”,养蜂已成为西林贫困群众的“甜蜜事业”。“西林县是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引导贫困群众发展养蜂产业,既能保持绿水青山原貌,又能带动百姓脱贫致富。”陈文志说。
据了解,在陈文志牵线搭桥下,西林县成功引进并签约了6个项目,意向总投资5.7亿元,发展了食用菌、蜜蜂养殖、铁皮石斛、油茶等优质产业和选果包装、玩具加工等扶贫车间。与此同时,西林县与罗湖区就教育、卫生、人才交流与培训、劳务输出、社会帮扶等各方面展开广泛合作。
——电商扶贫。按照“3+1”模式着力打造全国电商扶贫示范县,争取到电商培育专项资金0万元。
——教育帮扶。投资深圳帮扶资金万元在八达镇建设罗湖希望小学。同时,两地教育部门还签订了合作协议,就10校结对共建、师资队伍培训、志愿者支教等建立了合作帮扶机制。
——卫生帮扶。向西林捐赠万元的医疗设备和药品,还开通了远程诊疗系统,医院集团还组织专家组,先后5批次深入西林开展义诊、培训及赠药活动。
——人才交流与培训。注重在扶贫中突出“扶智”与“扶志”,引进特区工作理念,不断激发其内生动力。截至年5月,协调为西林在深圳举办或开放各类培训班13期,培训多人次;两地互派干部和专业技术人员交流8批52人次,罗湖区委组织部还在西林县新丰村设立群众路线教育实践基地,已培训新任处科级干部50人。
——劳务输出。开通“罗百就业帮扶”